[校正文]Panasonic Neo PDP TH-P42G10W

光之白翼 wrote:
回white&blu...(恕刪)


這條路是最好的路,學費超低廉,從頭到尾只要花不到3000跟時間(時間就是金錢,每個人的時間值多少就看人了)。唯一缺點是手氣背的話,買到的spyder不夠準,那就只能覺經驗跟過程,校出來的不太能看了。
最便宜spyer2express,跟高一級的spyder3elite都能拿來玩經驗,等確定熟練了且追求目標確定了,再步上光大的路吧!
沒想到我也來蓋樓了。

windsky2008 wrote:

其實認為哪就...(恕刪)色溫影像最明顯的就是白色

之前我就有作個簡單小測試

我拿DSLR並不作任何場景模式和白平衡,光源是白日光燈,去拍雙A牌的白紙(大家應該到他紙有多白吧)

這帳照片拿去電視撥放,按照國外玩家校色後的數據來撥,這張紙卻由雪白變泛黃了

從此我開始思考,所謂的校色真的就是對的嗎?


其他的不細談
這個實驗有幾個問題
1.白紙的白 並不見得是所謂的"標準白"
2.日光燈源也不是標準光源,基本上算是一種演色性不佳的複雜光源
3.白平衡不校也不是正確的程序
4.相機本身沒校正,也不能當基準器材

如果基礎不正確
後面的思想恐怕也很難得到正確的答案

個人還是比較推光大孫大
要討論色彩學的東西,實在是需要一點硬底子的學理基礎
很多細節靠直觀去想,往往會有所謬誤
土法煉鋼不來的
aoki.lin wrote:
我知道您的標準是用機器測的,只是問題是放出來的影像顏色真的很奇怪啊…
本來還以為是我眼睛的問題,結果這裡有G10的朋友都是一樣的情形,
應該不會剛好大家的眼睛都有問題才是…

我相信你們的眼睛都沒問題,d65通常會比平常的預設值色溫低,看到比"以前"紅黃些是正常的現像。
而且看光大量的數據,g10的就只能選那幾種,當然選誤差小的。
再來是你的color跟tint有沒有照光大的調,這個部份影響甚巨。


我是用PS3放BD以及主機裡的影片,
GT最新預告片裡有一幕白色的旗子,一整個變成發黃的舊旗啊…
我知道光大測試的很辛苦,不過如果說這組設定是最佳畫質,我想G10的User應該都很難同意吧…


你如果不想換機而要有g10的最佳數據的話,只有幾個途徑:
1.想辦法生工模,看看能不能校成真正的d65,個人是覺得可以。
2. 是接可校色的倍頻器,就我所知只有一牌Lxxxxxx,能見度差,入門中古機要35000,以g10來說應該是不值得。想想也怪,我的三槍那麼便宜,我還買一台比它殘值高的倍頻器,我大概是發神經了。
3.用微軟的mediaplayer classic,自已寫script,可更動色域、gamma
4.用電腦放,然後從driver提供的控制項裏去做白平衡,但色域沒救

看到這兒,我想你大概覺得如果想看真的完全校正過的畫面,乾脆換機算了。
其實你現在看到的還是醃掉的,不算是校正完的,還不夠接近標準,色彩學牽扯太多,不平衡就是會有問題,先看過標準後,再看看喜不喜歡標準。喜好歸喜好,標準還是標準,這不能混為一談。

至於GT的預告片,我想先問一下你有看它製作的Studio裏看過它在master時,monitor上的畫面嗎?
我想大家都沒有吧! 那你怎麼知道它實際要表現的顏色是什麼?
嚴謹些的studio的monitor都是校正過的,正常這方面專業人士也會要求他工作的monitor,不然出去整個色調不對,客戶不驗收,要怎麼揮?
就是因為大家都沒辦法看到studio裏的monitor,所以想要重視這個畫面,才要校正。

我再舉個我看過的例子,神鬼戰士我想大家很熟吧,是我最喜歡的片子之一。前段布置戰場到開打那一段,如果用電腦+那時流行的powerdvd,你可以看到那些旗子很新很艷,實際上powerdvd的色解碼亂做,那些旗子看圯來應該是舊的,在校正過電視很容易看到這點,然後戰場的感覺也很容易看到是清晨等等。

danny0814 wrote:
受教了…我知道LCD...(恕刪)


霧面跟鏡面本來就會有影響。
光暗部的部份就被吃掉好幾階了,一定要修正的。
所以在校正時才要考慮各種情況,不是亂套別人的數據就可以了。
為什麼我跟光大最後都花了三萬多買那支貴貴像滑鼠的i1pro不是沒原因的,快半台電視的價格耶!
真平布幕 wrote:
再來是你的color跟tint有沒有照光大的調,這個部份影響甚巨。

感謝回文,我知道tint跟color的差異,這部份當然是有照光大的數值調整,
如果只調色溫就上來回文未免也太白目了點~


真平布幕 wrote:
至於GT的預告片,我想先問一下你有看它製作的Studio裏看過它在master時,monitor上的畫面嗎?
我想大家都沒有吧! 那你怎麼知道它實際要表現的顏色是什麼?

嗯…白旗有爭議的話,白雲應該就沒問題了,就是變黃雲了…
我想結論就像前面講的,原本已習慣的色溫,突然要接受偏紅的65k,不符合大部份使用者的喜好吧…
不然pana也不會把標準設在偏高的色溫了…這說法應該比較沒爭議~
比較好奇的是,專業如布幕大及光大,平常在看的電視是調成偏向標準還是偏向自我喜好的呢?

4thMan wrote:
其他的不細談
這個實驗有幾個問題
1.白紙的白 並不見得是所謂的"標準白"
2.日光燈源也不是標準光源,基本上算是一種演色性不佳的複雜光源
3.白平衡不校也不是正確的程序
4.相機本身沒校正,也不能當基準器材

如果基礎不正確
後面的思想恐怕也很難得到正確的答案

個人還是比較推光大孫大
要討論色彩學的東西,實在是需要一點硬底子的學理基礎
很多細節靠直觀去想,往往會有所謬誤
土法煉鋼不來的



恩恩

先不說紙的白是否是真的白(其實當然是真的是白)

但有一點很明確,他的顏色和我的原始實物的確顏色不同

另外DSLR白平衡不改誰都知道那就是當時顏色是什麼拍出來就是什麼

所以不改最能表現當時的色彩

==============================


最後我想說的是,很少人只看校過顏色的螢幕,

基本上那畫面看節目或影片基本都不太能看...........

所以電視機廠商才會發明了用一系列影像CPU來改善...不然電視是賣不出去的..........

也是這樣所以SONY製作BD時會一次用到三種,全靠專業監視用CRT來處理那是不可行的
真平布幕兄

原來也是增你智同好~失敬~失敬~

另外請教週日我打掃倉庫發現在角落的珍珠布幕.變成波浪型上面還有不

少乾掉的黃色液體很髒就是我也懶的搬動他.結論是布幕還有救嗎?

您的支持是我成長的動力.您的鼓勵是我生存的意義.您的讚譽是我肌膚的保養品
aoki.lin wrote:
嗯…白旗有爭議的話,白雲應該就沒問題了,就是變黃雲了…
我想結論就像前面講的,原本已習慣的色溫,突然要接受偏紅的65k,不符合大部份使用者的喜好吧…
不然pana也不會把標準設在偏高的色溫了…這說法應該比較沒爭議~
比較好奇的是,專業如布幕大及光大,平常在看的電視是調成偏向標準還是偏向自我喜好的呢?


喜好太主觀了,沒有必要討論。
我認同標準,所以我的投影機當然是校正過的,我大部份是看電影,說實在的它真得比較好看,要什麼有什麼,不會有缺撼,這也就是我為什麼還抱著那台老古董的原因之一,如果有去掉錢不夠這個因素,我會換一台更大的老古董,呵呵。
如果是指第四台的話,他們的節目因為客觀因素,流程沒辦法做得像數位媒體那麼嚴謹,那種畫質我也懶得為它做什麼,就不討論了。
另外討論你看到g10的現況我覺得沒有意義,光色域一項就完全不過關了,校正過的畫面不是現在你看到g10的畫面,距離多大要請光大來說說了,我沒看過g10,沒辦法給主觀經驗的論定。
luzibin wrote:
終於看完整篇了,我剛看到,就覺得要對『光大』深深一鞠躬,畢竟有專業知識,才能讓平凡大眾知道真相!這一定要加5分的。

我有想到一點,就是為何人的眼睛會有色盲?紅色綠色傻傻分不清?所以我想,經過校色後的電視,當作標準中心數據,再依每個人的眼睛做微調,這樣會不會是最佳的方式?我的50電漿買回來已經看3個月了,我的數據都還是自己亂調的(甚至很多還保留原廠數據),我想也知道還沒調到最完美,只是,可能有些人忽略到兩點,一是來源的問題,不管是從BD PLAYER/DVD PLAYER/數位電視台/第四台/VCD PLAYER/所謂高清機搭載MPG/AVI的片子,所有的來源都經過加工過了,一次加工再經電視的二次加工,二是最後進到人眼再經大腦加工,顯示出來的就是個人自我的感覺!

色盲或色弱應該算是比較特殊的族群,不該在討論的範圍,而且一個人是否色盲或色弱在醫學上有明確的界定方式,就不用多說了。大部份人應該都是正常的。光大前文已經引用我的文章中的說明,眼睛個體的差異是不該影響標準的建立的。而且校正中有些部份還是有些彈性的或取捨的,例如最大亮度、gamma等。
來源的部份,校正本來是校整個系統,也就是包含訊源到顯示端,所以沒有你講的問題。當然有些播放器做得很差就不在討論範圍了,至於人眼大腦的部份,標準是建立在比較基礎,所以沒這個問題。



所有的相機幾乎都能改變白平衡,為何白平衡一改,相片整個變調?但為何人眼看不出不同白平衡的色彩?因為人眼+人腦還會將色彩加工處理,我也很懷疑,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不是真正的色彩?



從這句看起來,你對白平衡的了解還要加強些。以傳真的立場來說,白平衡是要調整符合光源特性的,不是隨喜好調整創作用的。在色管最嚴格的數位典藏裏攝影的部份,像機、棚燈、光圈、快門每天要上工時就要校一次,因為變異太多。再加上大家取得影像後還要修圖成自已喜歡的,所以在攝影方面一般只有校monitor跟輸出裝置,讓其在色彩上面的差異儘量小。
真正的色彩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用的monitor是跟導演監看的monitor用的是遵循相同的電視標準,我看到的應該是他希望我看到的。


小建 wrote:
To 光之白翼,

小弟也建議&勸您別太相信所謂的 "標準"...
因為最終都要回歸到 "人" 的境界!

一杯好喝的茶、咖啡、紅酒、油畫... 能有所謂的科學性一致標準嗎?!

歐美人眼, 亞洲人眼... 對於色溫的喜好感受會一樣標準嗎?
又該以誰的為 "正宗標準" ?

有標準,能幫助人們很多事;但卻不該完全迷信標準才好...
相信您這部份能理解小建想表達的意思才對...


我相信光大會把我那篇請出來,所以我就先代打一下,不要妨礙他老人家補眠
不同人眼的問題,小弟以前有寫篇拙作,礙於鳥鳥的版規,請自行搜尋,那種說法當中的邏輯錯誤百出,結論是請不要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你可以不認同標準,那是個人的自由與喜好。如果要討論標準合不合適,那個就超出我能力範圍了,請跟當初制定標準的大師討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