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文]Panasonic Neo PDP TH-P42G10W

真平布幕 wrote:
三槍不是只有增你智那...(恕刪)


原來三槍還有分別哦!!!

我還以為只有三槍增你智一種而以.至於布幕也只好資源回收了.週日才把增你智從四樓搬到一樓"有夠重

的"在叫巷口有在做資源回收的阿伯開小發財載去回收了.回來看到我還笑嘻嘻請我喝涼的....想必撈了不

您的支持是我成長的動力.您的鼓勵是我生存的意義.您的讚譽是我肌膚的保養品
4thMan wrote:
嚴格說起來除了數位檔...(恕刪)


RD多半都不太懂色彩學啦, 因為新人太多了....這個到是真的, 學校沒教的事可多了 . 所謂術業有專攻就是這樣, 多向前輩學總是好的.
亮哥+ wrote:
搬一台有THX認證的G10和光大校色過後的G10二相比對就知道何者是盧卡斯心中的藍天大海白旗色彩.
也許光大的校色標準接近THX,也許相差十萬八千里.
在沒有交叉比對前實在很難說.

我記得光大以前說過Pioneer PDP的調色極精準,各位印像中的Pioneer PDP看起來是黃雲黃旗嗎?



我幫光大強調一下,g10不算校正過的,那樣的數據還早,光大自家那台直接開srgb模式就比它準個10萬8千里了。
跟thx比,不用比就知道結果了,一定是差不多,大家都是校同一套電視標準,能差多少?
這篇討論文滿有意思的,我岔開主題問一下,不知有哪些大大有研究過這個問題的?

一般電視台的攝影機拍下來播放在電視上都很清晰(當然有些攝影機拍出來還真的是很像VCD的品質,但我說的類似公視在一般數位電視台(非HD畫質)播出來的那種類似DVD的品質)!

問題如下:

一般人眼在一般環境看PC 的LCD螢幕,感覺像是正常的,但經過攝影機出來的LCD螢幕一定都偏藍,但問題其他物品的顏色感覺都很正常,是否因為攝影棚打了強光所致?但為何其他物品(如白色)不會死白,反而液晶螢幕都變成藍色?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Ryan1171 wrote:
我看到原始設定量測結果, Gamma Curve於中階有浮高現象, 使用修正值後讓 Gamma Curve回到標準的 2.2.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 我想光大也許也曾經遇過, Gamma 是呈現 S-curve的日規 LCD TV. 那是模仿早期 CRT TV的 Gamma curve, 用來補償中低階對比用的方式. 但是現在應該都沒有了, 看慣 CRT TV的網友, 應該也有人感覺到這個不同點吧. 平面電視當在大範圍白色畫面時的過亮感, 逼的你調暗, 但一調暗, 中低階層又不夠鮮明了.

這樣說來, 回歸到 2.2雖是規範, 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 原廠設定他其實都會有一些為了某些理由的特殊設定方式


RYAN大大,很感謝您上次提供crt的相關資訊,但crt的gamma是s-curve跟我的認知又有點不同,我量自家的還是很準的平滑曲線,不是s型的。我知道有些特定用途的機型會做這樣的處理,但應該不是通例。
gamma 2.2 也是一個大問號,以後有機會再聊了。
Ryan1171 wrote:
另外要請教光大, CIE 1931 Chromaticity diagram上, D65確實在白色區的中央, 是既定標準.

不過我在看CIE圖時, 還有看到 A (0.45, 0.41), B (0.35, 0.35), C (0.31, 0.31)..這是啥阿, 能問的到嗎?

還有照片中的 R/G/B 參考點構成的參考用三角型, 那是 NTSC規範嗎? 看起來實測的 G色座標略有偏下的現象, 使得面積與參考三角型的面積比較百分比下降, 是這樣嗎? 我在想新一代的電漿TV應該能夠克服綠色問題才是, 您的看法如何?


我代答一下好了,光大在補眠,不要吵他
abc點的定義以前有過,還要再幫您查一下,印像中c還是e點是等能量點,記不清楚了,現在我只記得在用d65

一般這類軟體的三角形沒去編輯的話都是畫規範,但709跟601略有差異,肉眼可辨別,但不經轉換還是在可接受直接播放的範圍。ntsc一般是指601,hdtv是709。
現在大部份的電視,尤其是真得廣色域的(有例外)電視大多把它完全包含進去,所以理論上是有潛力調整到標準的,但又導入一堆數位化的artifact,變得有點複雜。而且三點畫三角形是假設顯示器顏色的線性沒問題,事實在測更仔細的話,有些電視是內凹的,或是中間合成色會偏,但要到這樣要求就很高了。
其實對我而言, 比較關心的是
G10在使用標準白平衡時, 其他的參數要怎麼設會比較好
或許有所謂校色白平衡標準, 問題是這個標準大家都看不習慣
(至少我看了會覺得電視壞了)

難道就不能用8000K來做校色嗎?
這個貴貴的機器能不能自動補償一下啊?

另外Gamma值最好還是放在公定值2.2最好
這是為了攝影機和螢幕之間的亮度補償

R兄說的S形的曲線該不會是Gamma之外的亮度對比調整吧?
那種tone curve確實就會是S形的
目的是把亮處調更亮, 暗處調更暗
畫面會看起來很立體, 對比強, 很討喜
但過度使用的話細節就會消失
玩過Photoshop的應該就知道這條S曲線, 但這和Gamma是不一樣的喔
windsky2008 wrote:
請問最後出圖的顏色和...(恕刪)


電視又不是只有買顏色而已,拜電視進入數位年代,一堆數位化的問題還沒解決,光動態一項就不曉得還要多久了。每台電視有價值的的部份不同,看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些貴可調性,有些貴準確性,有些貴輕薄設計感,又不是只有準才值錢。說實在如果追求準的話,買台eizo的螢幕就好了,問題它又小又貴,因為非常準,準到沒什麼好調的。或是可以忍受重量、跟體積的話,在畫質這方面,crt還是強,買台crt來供也不錯,又超便宜的。
從頭到尾沒人在講跟原物相同,只有你一直在提,我已說過是不可能的事,不用在強調這個部份。出圖能做到跟monitor相同已經是了不起的事了,根本到不了原物。我只想再現製作者想要傳達的,至於像不像原物,那是另一個議題。
真平布幕 wrote:
RYAN大大,很感謝...(恕刪)


沒錯, CRT 若是用10% White Windows量時, 確實會是標準 Gamma, 但是用全白畫面量時, 隨著IRE值攀昇, Curve會轉彎喔, 這同樣是受到Bean current limite影響的結果....至少P牌的是這樣啦.

早年 P牌的 LCD TV, 會模擬這種全白畫面的S-curve現象, 但問題是 10% Windows時也變成會是 S-curve...真是沒辦法完全相同.

Ryan1171 wrote:


RD多半都不太懂色彩學啦, 因為新人太多了....這個到是真的, 學校沒教的事可多了 . 所謂術業有專攻就是這樣, 多向前輩學總是好的.



是啊

所以像孫大這種有電子業RD背景 又懂色彩學的人才

更是顯得彌足珍貴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