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居住不正義的時候,青貧族的危機

台北盆地這麼小一塊,四周全山,一下就蓋滿到沒地了

如果當初首都設在中壢,台北拿來種田,腹地大多了

沒辦法當初台北離日本近,坐船回日本方便被當首都至今

GOOGLE地圖衛星看阿看的,台北盆地真的,首都設在那邊,房價高真是無可厚非

aree0797 wrote:
以前國民黨統治年代都可以有「375減租」與「耕者有其田」;現在為什麼不做「住者有其屋」?政府無作為,官員有鐵飯碗。富者越富有,人人想做官。

簡單的思路去想複雜的問題,當然無解。
農地的價格較平均,房子的價格會因所在地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住者有其屋如耕者有其田般的實施,那全台灣的人都要到台北市來"住者有其屋"怎麼辦?
是像計算凱道抗議人潮一樣,一坪住三人嗎?

eric65513 wrote:
以前唸的小學一班4-50人,20幾班,一個年級大概1000人。前幾天回老家聽我媽說,那間小學現在一年級招生剩100人。照這個級數推算我的孫子唸小學時一個年級只剩10人。哈哈~台灣剩一堆房子賣誰?-...(恕刪)



沒錯,目前居住的地區,六年級要畢業的有200多人,一年級要入學的只有100多人。

幾十年後,台灣可能會剩下一堆空屋,租不出去也賣不掉,持有者都是老一輩的有錢人,而且他們大多沒有子女。年輕人仍然買不起房子,因為雖然幾十年房價沒有太大幅的增長,但是薪水也是一樣沒有大幅增長,年輕人的起薪經過幾十年,只是來到33k的水準。

因為經濟實在太蕭條,大部分有能力的年輕人,都選擇到對岸或是鄰國工作.............


謠言終結者 wrote:
青貧族就只能靠戰爭翻...(恕刪)


你很好笑哦! 戰爭死的都是年輕人.
TC

wrcgc wrote:
居•住•正•義居住正...(恕刪)


通勤一個小時多的地方明明就有很便宜的房子可以買, 可是大家都不願意, 在我看來是太懶而不是買不起.
TC

newjohnpc wrote:
你搞不懂可能是因為你...(恕刪)


我覺得當只值1000萬的房子被哄抬到3000萬時,我會考慮其他沒被哄抬的房子。
對我來說,哄抬房價的賣方,實在很沒良心,同時我也不認為他哄抬到過高的房價可以順利脫手。

當然,這其中還有個問題:只值1000萬由誰來決定?買方賣方還是市場行情?如果是買方覺得只值1000,賣方參考行情覺得有3000呢?這中間到底有沒有一個中立的公信機構可以提供建議呢?

最後。除非買方腦袋有問題,不然當雙方認知差距那麼大的情況,這筆買賣當然不會成交。


brexchen wrote:
然後呢? 再過個20年, 另外一批新的資本家又會出現, 一樣買不起房的人又再拿這個話題出來炒....(恕刪)


我覺得再過個20年,原來沒房子的年輕人,現在變成中年人,會有一部分因為繼承父母的產業,所以開始有了房地產。

也有一部分的中年人,仍然因為各種因素,名下還是沒有任何房地產。所以這個話題還會一直延續下去很久一段時間。


newjohnpc wrote:
你搞不懂可能是因為你...(恕刪)


你太理想化了, 最基本的問題, 課資本利得稅, 漲價歸公很好, 那跌價的時候要不要歸公? 怎麼歸公?

如果稅率過高, 也會造成房屋市場不流動, 最後必然造成資源錯配, 需要房子的人買不到房子, 想賣房子的人也不賣, 放著爛。

easthero wrote:
你太理想化了, 最基本的問題, 課資本利得稅, 漲價歸公很好, 那跌價的時候要不要歸公? 怎麼歸公?

如果稅率過高, 也會造成房屋市場不流動, 最後必然造成資源錯配, 需要房子的人買不到房子, 想賣房子的人也不賣, 放著爛。
)


你蠻好玩的..你有收入時要交所得稅...你失業了..要不要交所得稅怎麼交???

你為什麼會有稅率過高 房屋市場會不流動,那房價崩盤時 應該也不會有人賣才對啊..
那又怎麼會崩盤呢???

誰告訴你稅率過高 房屋市場不會流動的? 你猜的嗎??


newjohnpc wrote:
你蠻好玩的..你有收...(恕刪)


不好意思, 可能我誤把你當成有基本經濟學底子, 所以沒有講得太細。

你以所得稅為例, 有收入交所得稅, 配套機制為你失業的時候在某些條件之下有失業救濟可以領。
所以照你所說, 開徵較高的房屋交易資本利得稅時, 必然又要有配套的補償機制, 今天我賣房子的時候陪了錢, 政府是不是要退錢? 如果要退要怎麼退?

至於資源錯配的問題, 這個應該經濟學原理就有教, 你有興趣就自己看看, 沒興趣的話就算了, 當我隨口亂猜好了, 謝謝指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