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taipei wrote:大家怎麼看台北市「居住正義2.0」政策?...(恕刪) 居住正義就是要鼓勵炒房,因為有炒房客的冒險犯難,房子才會有人買,有人買房子才會有房子出租,有房子出租空空才有房子住,所以炒房客等於空空的再生父母,否則空空的口袋空空買不起,還唱衰房市不買房,哪來的房子給空空租哩?
ldw406 wrote:新北的話只有淡水還...(恕刪) 需要的定義?我有三間房子在基隆....我也很需要大安區的三房電梯車位宅...不然...中正區吧!我拿2間基隆的房子租金相抵...不然3間全抵了...可以直接進住?2萬夠嗎?3萬吧?聽說差不多...靠北....那為何我還在基隆繳稅...看別人住大安中正區?我連萬華都沒得住沒得抽?
mask0704 wrote:需要的定義?我有三間...(恕刪) 如何決定何種需要該被滿足,主要是與當地居民和整體社會反復討論出來的。通常會定在「多數人認可的基本需求」,入住大安區對社會多數人來講,應該不算"基本"需求,所以沒必要在大安區蓋社會住宅。而「讓年輕人可以在大台北住在可負擔且通勤距離合理的落腳處」,應該符合大多數人認可的"基本"需求,所以可以蓋社會住宅去滿足這種需求。當然,社會認可的基本需求是會改變的,政府應有彈性地去調整政策。
人口負成長 wrote:你去看看社會住宅的...(恕刪) 廢話...我當然知道...那些狗屁規定...賣掉後...萬一沒抽到....回頭再買基隆房子?還是龍山寺捷運站搶位置?有沒有保證名額?我賣掉繳一堆稅金跟仲介費...難道就不能給個保證....其實...慘的不是我....是我兒子...一個看似有錢的老爸...殊不知...基隆房子三間抵不過天龍區2房...某年後...兒子去抽籤...查了三代...有個看似有錢的老爸...沒得抽了...點播一首歌....沒有「籤」抽的日子....
Lorenzt1982 wrote:一戶含土地成本100...(恕刪) 大大,01鄉民很多要買房是沒錯,可是社會住宅、租金補貼、實價登錄等措施,也會影響不動產交易市場。理論上,社會住宅可及性越高,品質越佳,交通越便捷,越具有吸引力。效能高,租金價格低的社會住宅,CP值很高,在租屋市場可能屌打一般房屋?
lawtaipei wrote:效能高,租金價格低的社會住宅,CP值很高,在租屋市場可能屌打一般房屋? 社會住宅的品質應該在什麼程度才合理,是個可以討論的議題。大家覺得什麼樣的社會住宅是符合基本需求,既不會品質低落、又不會過於奢侈呢?
ldw406 wrote:社會住宅的品質應該在...(恕刪) 這真的是非常困難的問題。前面幾位大大的意見分歧,有認為在台北市廣建社會住宅,補貼符合資格的人,是懲罰那些「不夠窮」的人。大大您的意見是不同的需求者,需要的社會住宅未盡相同,市中心精華區的社會住宅提供給在地年長者使用。
lawtaipei wrote:有認為在台北市廣建社會住宅,補貼符合資格的人,是懲罰那些「不夠窮」的人。 我覺得台北市的社會住宅,可以只提供給滿50歲、在台北市設籍40年以上的中低收入戶。其他人似乎沒什麼強烈的理由需要住在台北市,就算在台北市就業,住稍遠的新北市也很OK。==========================想到還有「在台北市就業的身障者」也適合住台北市社會住宅,因為行動不便,難以長途通勤,所以應該讓他們可以就近住在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