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麼看台北市「居住正義2.0」政策?
(1)社會住宅達5萬戶。
(2)單一自住稅賦0.6%。
(3)租金補貼每戶提高至2萬元。
(4)落實實價登錄2.0等。
看起來屬於社會福利政策。
社會住宅每年若以1萬戶的速度開工,這個數字很拼,不知道是否容易達成(從實績來觀察,有點難)?
若達成了,是否與民爭利?
單一自住房屋,稅賦越低越好。
租金補貼,對弱勢來說,不無小補。重點是條件如何篩選?如何防止轉租?
既然是居住正義2.0,代表之前版本是居住正義1.0,究竟有無檢討舊版本的成效與缺失?改善哪些bug?與現行作業系統是否相容?似乎應該說清楚。
lawtaipei wrote:
大家怎麼看台北市「居住正義2.0」政策?
(1)社會住宅達5萬戶。
(2)單一自住稅賦0.6%。
(3)租金補貼每戶提高至2萬元。
(4)落實實價登錄2.0等。
看起來屬於社會福利政策。
社會住址每年若以1萬戶的速度開工,這個數字很拼,不知道是否容易達成(從實績來觀察,有點難)?
若達成了,是否與民爭利?
單一自住房屋,稅賦越低越好。
租金補貼,對弱勢來說,不無小補。重點是條件如何篩選?如何防止轉租?
既然是居住正義2.0,代表之前版本是居住正義1.0,究竟有無檢討舊版本的成效與缺失?改善哪些bug?與現行作業系統是否相容?似乎應該說清楚。(恕刪)


都不需要

不要浪費我的錢

我就沒有住台北市

那為什麼要拿我的錢去補貼讓人住台北市

台北市住不起

請直接把他洗出台北市就好

沒錢住什麼台北市
黑羽斷翼 wrote:
都不需要不要浪費我的...(恕刪)


社會住宅與一般住宅在市場上有無互斥關係?
承租社會住宅資格應有限制,且價格不應高於一般住宅。
社會住宅提供弱勢民眾、學生或急難救助,這類租客群,在租屋市場,選擇受限,亟有可能租到環境極差的違法租賃物。
兩者應該不太一樣。
但若放寬社會住宅承租條件,讓更多的民眾可享有社會福利,就會與一般市場客群重疊。
lawtaipei wrote:
大家怎麼看台北市「居...(恕刪)

一戶含土地成本1000萬就好
5萬戶大概就是5000億
其他縣市蓋起來2兆到3兆
20萬到30萬人受惠
其他2310萬人你打算花多少去補?
這數學應該文組也看得出來有點不對勁
何不年收141萬以下家庭政府每戶發500萬
算起來也差不多
這裡都是要買房的。你這篇沒人會討論
lawtaipei wrote:
社會住宅與一般住宅在市場上有無互斥關係?
承租社會住宅資格應有限制,且價格不應高於一般住宅。
社會住宅提供弱勢民眾、學生或急難救助,這類租客群,在租屋市場,選擇受限,亟有可能租到環境極差的違法租賃物。
兩者應該不太一樣。
但若放寬社會住宅承租條件,讓更多的民眾可享有社會福利,就會與一般市場客群重疊。.(恕刪)


和市場無關

因為很簡單社會住宅提供弱勢民眾、學生或急難救助我都能接受

旦...為什麼一定要在市中心?而且只能在市中心?

台北市??台中市..桃園..新北都一樣

只要在郊區..就只能被公幹

只有市中心的社會住宅才叫住宅??

如果真的是社會住宅提供弱勢民眾、學生或急難救助

麻煩去郊區建

我不需要他們要進深山野嶺

旦麻煩去到適合他們租金價位的區域建

因為這些區域的租金可以更便宜

都需要人家幫助了還想享受別人沒有的生活

是還沒睡醒嗎

台北直接跳過

新北去淡水吧(淡水的生活機能算OK..我沒推金山或萬里了)

桃園去楊梅或大溪這些空地多的區域建

因為他們是需要被幫助的弱勢

政府該保障的是他的居住空間

而不是讓他爽爽住的空間

確硬要大家花錢保有他們住在精華區的資格

這是怎麼

有錢的人能住台北市(因為你主文是提台北市)

那夠窮的人也能住台北市

旦我這種不有錢也不夠窮的呢?

不夠窮的人該死

還要每年花錢幫助窮人..使他們過比自己還要好的生活才公平

這樣才符合你說的居住正義??



在說一次

我也沒有住台北市

我也住不起台北市

那為什麼我要花錢幫人家住進台北市

為什麼??
Lorenzt1982 wrote:

一戶含土地成本10...(恕刪)

帳面賺少於114萬就可以領現金500萬?
我看得頭暈...

那還不如鼓勵生產....
生一個每個月發15000
生兩個每個月發30000
發到18歲..每一個嬰兒才324萬...
整個人口體制都年輕化了....

偏鄉也狂生...學校都不會倒了...
各種幼兒相關項目大爆發...

這種撒法才是經濟狂暴發展..
領到18歲...就開始為國家打拼...生育....

社會住宅不用蓋了...
有心都可以租到房子....
搞不好省吃簡用...連頭期款都有了...
lawtaipei wrote:
大家怎麼看台北市「居...(恕刪)


台灣就是被「選舉」推向懸崖邊緣,
「政策買票」變成一種選前常態。

50%的工作機會都在大台北地區,
再蓋5萬戶+租金補貼,
然後吸引外縣市再擠50萬人到台北?
到時候台北再蓋20萬戶社會住宅?

現在年輕人最大的問題,
就是愛幻想錢都會從天上掉下來。
黑羽斷翼 wrote:
新北去淡水吧(淡水的生活機能算OK..我沒推金山或萬里了)

新北的話只有淡水還不夠。整個大台北那麼大,淡水只能提供給在大台北西北方就業的人居住,至少樹林、新店和汐止也要有社會住宅。

另外,我覺得社會住宅要考量的不是「是否位於精華區」,而是「該區域是否需要社會住宅」,以及「需要什麼樣的社會住宅」,社會住宅並不只是給弱勢的人住,更是要給"需要"的人住,所以要考量該區域居民的需求,只要符合該區域居民的需求,就算蓋在精華區也很合理。

例如台北市松山區有高比例的高齡人口,社會住宅可以規劃成老人住宅,並有社會福利設施,服務原本就在松山土生土長的失智、需要照護的中低收入長輩。而台北市萬華區的老舊社區有許多土生土長的弱勢人口,他們的住宅需要更新、整建,也可建社會住宅作為中繼的居所。若有社會住宅需求的是「在台北市就業的北漂年輕人」,因為這些年輕人比較禁得起較長距離的通勤,而且本來就不是在地的老台北人,所以社會住宅就可以像你說的,蓋在較遠的淡水,不一定要蓋在台北市市區。

總之,應該針對不同需求的族群,規劃不同的社會住宅,而不是所有社會住宅都做同樣的規劃。
lawtaipei wrote:
大家怎麼看台北市「居...(恕刪)

看起來很像空頭支票
ldw406 wrote:
新北的話只有淡水還不...(恕刪)

炒房客不努力,就幻想房價年年井噴,錢能天上掉下來,怎可能接受居住正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