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ingra wrote:
所以您知道答案嘛...
那房市誰在買, 又是誰在撐? 是一個月薪水 3.5 萬的超商店員? 還是一個月 4 萬元的小上班族? 還是一個月收入破 10~20 萬以上的中產階級在買... 一個自由開放的大型市場, 價格及指數的決定, 並不是掌握資金比例不高的小小散戶。再者, 出生人口減少了, 錢會不會就跟著減少了? 並不會! 但社會生產力有沒有可能下降? 有! 那就要看在未來, 國家能不能找到高價值產業, 即使少少人, 都能做到高產值, 才能維繫社會的繁榮。國家拚命蓋社宅(易), 但不認真在產業結構上找出路(難), 這是畏難取易, 非長久之計。
資金怎麼不會減少
資金是會流動的
並不會被侷限在台灣而已
如果去查一下從台灣外流的金融帳
你可能會傻眼
dancingra wrote:
豪宅就像估值過高的超高價股, 但市場不是只有幾支估值過高的超高價股... 但我認為房市要大幅創高也是挺難, 這點我同意您。
看看大立光都是誰在買
看看豪宅都是誰在買
從高價股跟控場股(台GG)就可以看出外資的態度
從豪宅就可以看出大戶的態度
dancingra wrote:
不過別誤會, 我只是想說明, 少子化是社會與經濟的一個問題, 但不要過度單純只連結在房子貴不貴這一項, 也不是少子化房子就一定要崩; 您可以否定股市跟房市的類比, 但人性的趨向, 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談論而有什麼改變, 只要有明顯低價 (低估價值) 出現的地方, 就會有人衝過去排隊, 這就是天性。最近不是電信雙 11 方案一堆人在抽, 在賣抽中的門號, 在當黃牛? 但還是有人要買這種門號, 想想看, 為什麼?
比起房價, 其實我更關注低薪與窮忙。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 大家開始接受「我這輩子只能做一半的事, 我會適時再交給孩子再接再勵」時, 您會發現, 有些人的眼光已經開始超越自己的生命跨度, 開始有家族與傳承的思想... 有這種思想, 就是資本累積的開始; 大家誰不想為子女的生活累積良好的資本? 這就是華人社會。
少子化對房市的影響早就開始了
為何這幾年小坪數的會比大坪數的好賣
並非單純只是總價較低而已
而是不生跟只生1個的越來越多
也因為不生跟只生1個的多
所以對大坪數的需求也變少了
而需求轉向小坪數
所以少子化跟房市的影響並不是單向的
而是互相交互影響的
當然一切的根源就在於"低薪"
所以政府才會一直不斷調高基本薪資
調高基本薪資的好處很多
對房價有支撐、對年金可以緩破產、對政治可以獲得選票
但壞處是通膨會加劇
經濟是會循環的
台灣目前根本無法承受再一次的金融海嘯
央行只剩下1%的利率可降
下次經濟循環再來時
一切都會被打回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