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戴鈺純/綜合報導 台灣社會目前面臨到少子化與空屋率高的問題,有一名網友在《mobile01》提出,依照現今這兩種社會問題的惡化速度,根本是「亡國現在進行式」。還有人觀察到,當今年輕人已經沒有買房的企圖心,「要不等著家裡的房子,要不根本就對房屋冷感了。」
原PO在論壇中表示,想買房的人大概都像他一樣年齡40幾歲的人,而大多數的人要不是家中幫忙,不然就是買到較屬蛋白區的房子,而租屋的人並不是不想買,而是買不起,所以他認為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對於買不起房這件事似乎已經沒有企圖心甚至是麻痺了。也有網友回應,「我覺得版主點出了台灣目前非常嚴重的狀況,有些人似乎無感,有感的人似乎也只能感到無奈。」
前淡大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分析,高房價造成年輕人買不起房是主要原因,但是高租金更是當前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幾年租金連年漲,一部分年輕人的想法改觀,認為繳租金的錢都可以拿來繳房貸,而且未來房子還是自己的,若繼續租房,就同等於在替房東繳錢,有去無回!所以才會導致現在購屋族群年輕化的趨勢。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房貸統計資訊顯示,108年第2季前一整年時間,30~40歲青壯族申請購屋貸款,佔34.7%最高,再來是40~50歲中年族群佔30%,50~60歲族群佔16.2%,可見購物主力的確落在30~40歲青壯族,比照房租連年高漲,讓大家體認租屋不如直接買房子。
原文網址: 高房價讓年輕人無力買房?專家:還有這趨勢更難解 | 好房網News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575808241653.html
------------------------------------------------------
失去買房企圖心也就沒結婚的動力,少子化就會更嚴重,有子無孫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當然無子無孫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工總 [許勝雄] 應該全力支持社會住宅,原因是各上市櫃公司也發現可用的青年人大幅減少,起因為房價租金所得比太高,使的少子化嚴重,政府被房價租金帶動的生活物價指數給綁架,所以調整基本工資,如果房價及租金下降到合理值,政府壓力少,自然不會壓縮到企業的人事成本增加,也就是企業獲利間接被租金吃掉了,我認為工總 [許勝雄] 應該要讓各企業合力籌組一家建商,這個建商專門替企業服務及為政府蓋社會宅,目的是替企業省下商辦租金成本,不用再被賺一手增加企業成本。另外就是替政府蓋社會住宅創造被動收入,減輕政府調漲基本薪資迫切的壓力。政府如果有穩定的被動收入,才能維持社會保險資金池穩定,必然不會調整社會保險費率去影響企業的獲利,達到同舟共濟,水幫魚魚幫水的概念。
結論::誰在跟上市櫃老闆及創業老闆們爭利? 明顯是租金嘛 ! 政府出資幫你蓋社會住宅,又能替政府創造長久被動收入,又能讓青年人存到頭期款,去買建商的房子,這是魚幫水水幫魚,何樂而不為呢?

荷蘭社宅比例全球最高 政府與民間相輔相成 始能有效推動
台灣的勞工素質不會多差, 我特別指的是高技術型的勞工, 但去跟國外同性質工作的勞工比, 卻相對還是便宜... 國內勞工因為不易流動, 尤其是不易流動到外國去拿取更高薪資, 結果反成為企業佔便宜, 用低薪一直用著。而勞工怯於轉換工作的風險, 結果也就苦苦地撐在一個不高不低的位子上...
政府該做的是提高產業價值, 以及平衡發展, 這都不是容易做的事 (蓋社宅容易, 就是時間問題), 找不到產業價值, 創造不出高價值就業機會, 那怎麼有高薪擴散效應?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因為散戶不敢進場都是外資在買
散戶看到萬點就怕了越往上越不敢進...(恕刪)
所以您知道答案嘛...
那房市誰在買, 又是誰在撐? 是一個月薪水 3.5 萬的超商店員? 還是一個月 4 萬元的小上班族? 還是一個月收入破 10~20 萬以上的中產階級在買... 一個自由開放的大型市場, 價格及指數的決定, 並不是掌握資金比例不高的小小散戶。再者, 出生人口減少了, 錢會不會就跟著減少了? 並不會! 但社會生產力有沒有可能下降? 有! 那就要看在未來, 國家能不能找到高價值產業, 即使少少人, 都能做到高產值, 才能維繫社會的繁榮。國家拚命蓋社宅(易), 但不認真在產業結構上找出路(難), 這是畏難取易, 非長久之計。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看到豪宅市場跌個不停就知道大戶有錢人都在烙跑
只有散戶投資客還在妄想房市續創新高...(恕刪)
豪宅就像估值過高的超高價股, 但市場不是只有幾支估值過高的超高價股... 但我認為房市要大幅創高也是挺難, 這點我同意您。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拿股市對比房市完全不對等
光流動性就差多了
股票可以隨時買隨時賣還可以對沖
房市可以隨時買隨時賣?
炒股會崩盤炒房就不會崩盤?
你能舉例哪個國家炒房炒到最後沒崩的?...(恕刪)
冰河也會流動, 同意吧? 不能因為我們的對時間的感受度或生命的有限性, 就說冰河不流動; 就好比月球一直在遠離我們, 您從小到大, 用眼睛察覺到了嗎?
房市很熱時, 市場流動性好, 市場深度夠深, 就是幾乎隨時買隨時賣, 您覺得可不可能? 我明白參與者少了, 流動性必然會開始變差; 或者, 價格高到一個程度, 等同把參與者以價格門檻篩選到變少, 也可以形成流動性較差的現象; 但房屋或股票, 都有它的基本價值在, 市場認同的話, 就是沒什麼量, 價格也會跌不下來; 要不信, 假定證交所宣布下週一, 台積電開盤參考價為 100 元整, 要不要猜看看下週一收盤的價跟量會是什麼樣? 又假定證交所宣佈, 下週一起, 台積電改成人工撮合, 30 分鐘撮一盤, 您覺得台積會崩掉嗎? 人工強力控制價格的方式, 成功的唯一作法只有 -- 壟斷; 若用在房市, 那就叫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 這就是我在二樓問的 -- 「國家有沒有義務?」
不過別誤會, 我只是想說明, 少子化是社會與經濟的一個問題, 但不要過度單純只連結在房子貴不貴這一項, 也不是少子化房子就一定要崩; 您可以否定股市跟房市的類比, 但人性的趨向, 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談論而有什麼改變, 只要有明顯低價 (低估價值) 出現的地方, 就會有人衝過去排隊, 這就是天性。最近不是電信雙 11 方案一堆人在抽, 在賣抽中的門號, 在當黃牛? 但還是有人要買這種門號, 想想看, 為什麼?
比起房價, 其實我更關注低薪與窮忙。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 大家開始接受「我這輩子只能做一半的事, 我會適時再交給孩子再接再勵」時, 您會發現, 有些人的眼光已經開始超越自己的生命跨度, 開始有家族與傳承的思想... 有這種思想, 就是資本累積的開始; 大家誰不想為子女的生活累積良好的資本? 這就是華人社會。
~~~
kevin721202 wrote:
這是官股及外資炒台gg造成的結果,如果把台gg剃除台股,台股指數會很慘。
這我同意, 台積電佔大盤由十幾年前的 10% 到現在的 20%, 這是正常的結果, 這也說明人心之所向, 資金之所向, 市場量少是少... 但有價值的地方, 照樣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