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台灣獨有的公設制度!

建商怕的是實評計價之後,會被人發現台灣房價是全世界前幾名的貴。。。。

GOGOGO999 wrote:
對,全世界只有台灣跟中國有房子住。日本美國房子都是用翻牆出門的......
誰跟你說公設不計價的?建商蓋多少公設他家的事
建商可以依公設蓋的豪華程度增加他室內實坪單價,懂...(恕刪)


公設就是你們這個建案專用,不是開放給外人使用,你們自己不買單,誰買單?

怪建商把公設蓋的太豪華?你可以不要買豪華公設的建案啊,平價公寓還是有,是你不屑住吧。

日本的公設建築費用是灌在售價裡,而權狀中雖然沒有公設的持份,但每個月都得繳交修繕基金給管委會用來維護公設用。你真以為天下有白吃的午餐。

賣房子是以總價銷售,公設有計入你得花錢買,公設不計入你還是得花錢買,懂了沒。
cm4430 wrote:
所以你就是那個買前不...(恕刪)

看不下去 公設誰買單?? 建商賣你實坪是賺不到錢嗎? 建商不會算 消費者不會算嗎?重點是現在的計算方式讓建商更容易包裝而已
實坪制一樣是把公設的「價值」附加在室內坪數的售價裡,不需要在那邊樓梯、電梯沒付費就不要用。

只是如果還有其他公設如游泳池、圖書室、健身房等就會提高該建案的附加價值。

如果僅有基本機能的建案(僅附樓梯、電梯、停車位的)是1000萬,

同地段其他建案有更多社區公設的(健身房、圖書室等)就能提高售價,可能是1200萬。

建商一定會依照市場提出適合的產品,別瞎操心了!

公設計不計價的差別

公設計價:
建商在設計房屋的階段拼命的灌公設面積
泳池,圖書室,豪華氣派寬大大廳,中庭,越多越好,
每個人非買不可,結果室內面積宛如蝸居鳥籠。
所有的建商都是這種建案模式。
不覺得現在新建案室內面積越來越小嗎?


公設不計價的話,建商規劃設計時,那些不需要的
有的沒的可以盡量縮小就縮小,僅符合最低的法規即可
想辦法把每一戶各自室內面積做大,才能賣錢。

你說有差還是沒差。

cm4430 wrote:
公設就是你們這個建...(恕刪)

台灣的公設最好沒有寄再管理費坪數裡喔....
買房子削海你的郎
交房子後月月再撥你一層皮
公設大到我都可以搬去住了
反正我出錢我交管理費
公設怪象~十個台灣人說我家50坪~
結果有十個不同的答案~
(把不清楚的東西拿走很難嗎?)

cm4430 wrote:

jimmy6777 wrote:
你講的是13樓吧,
他只講公設不計價,
也是指拉高單坪價格超英趕美讓世界笑話,哪裡有認為要建商買單公設了?
理盲又腦補嗎?,...(恕刪)



公設不計價那公設的錢誰來買單,你以為我看不懂你在凹嗎。

我看你們以後去買烤鴨時最好是肉吃一吃然後鴨骨頭拿去退,去跟老闆說肉跟骨頭應該要分開算,骨頭不應該計價,叫他把骨頭的錢退給你們。




有種東西叫做無骨雞肉, 沒骨頭的,你付的錢就是買雞肉的錢,但比較貴,
說骨頭沒算錢嗎? 我想是有的,只是被灌進雞肉去了,
但至少我知道我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肉,沒有額外的東西

這拿來比對 公設不計價剛剛好
而且建商們不是吃素的
他們一定會把蓋公設的錢灌進實坪上啊~~
既然都會灌進去,那為什麼不要實坪計價?!




shizukaman wrote:
公設計不計價的差別
公設計價:
建商在設計房屋的階段拼命的灌公設面積
泳池,圖書室,豪華氣派寬大大廳,中庭,越多越好,
每個人非買不可,結果室內面積宛如蝸居鳥籠。
所有的建商都是這種建案模式。
不覺得現在新建案室內面積越來越小嗎?
公設不計價的話,建商規劃設計時,那些不需要的
有的沒的可以盡量縮小就縮小,僅符合最低的法規即可
想辦法把每一戶各自室內面積做大,才能賣錢。
你說有差還是沒差。


你知道容積率不包含公設嗎?
LoveMiffy wrote:
如果只有使用權的話那...(恕刪)

天下有這麼好的事?

公設不列入計價,不灌入總價
那很簡單啊,使用著付費,公設都算建商的,以後每個月繳使用權的費用就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