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純粹是我個人心得。沒有任何根據。對不對請大家自行判斷。
台北近10年房價漲很多,但是租金完全沒漲。這很奇怪。台北房東都是白痴嗎?為甚麼不漲租金?
答案是因為。這10年來,買房的人大多數是要轉賣給別人,房屋加價然後賣掉。房屋根本不住,也不租人。所以租屋市場根本沒有變化,要出租的房屋還是一樣多,想租房子的人還是一樣多。
問題來啦!甚麼真的有人願意肯接「漲價過的房屋」,因為買主也是想要加價轉賣給別人。這個遊戲叫做
「大家互相賣來賣去,看哪個笨蛋接到最後一棒」
這個遊戲為甚麼玩的起來,有幾點原因。
1.利息超低,銀行借錢又很好借。買1000萬的房不需要用1000萬,自備200萬即可,剩下跟銀行借。
2.房屋稅超低,就算空屋擺著不住,屋主的壓力也很小。
3.房屋買賣沒有任何限制,今天買明天賣也可以。
4.房屋價格不公開,外行人很容易被騙,用高價買下爛房。
所以這個遊戲玩了10年。但是現在局面已經不一樣。銀行借錢變成很難借,以前10個人頭可以買20間房,現在10個人頭只能買10間房。
奢侈稅下去之後,所有屋主都選擇擺兩年再賣。買方殺價也殺不動,因為利息還是很低,屋主放兩年也死不了。買方如果現在一定要買,別無選擇只能加價。所以現在局面是「價格微漲,交易量大減」。
假設兩年後屋主拿出來賣,有人認為價格會繼續漲,錯!!!
因為買的人變少了。因為「想要轉賣的投資客」已經不買單了。以前賣房子一天有10組客人來看,結果現在只剩下5組客人來看。
那兩年後房價會暴跌嗎?錯!是緩跌!因為利息還是很低。價格不好,我可以擺3年再賣,價格還是不好。我可以擺4年。
所以現在的局面是比誰有耐心,先妥協的人就輸了。我可以現在預測一下,兩年後會小跌,三年後還是小跌,四年後還是小跌。
那到底跌到多少才會停?
依照國外的經驗,這個數字是「房價等於20年租金」。這個數字是代表「所有人都買房自住,沒有人要轉賣。」
提一個特例,日本房價大約等於12年租金。日本恰巧跟台北相反,日本房價低,但是房租高。
台北目前房價大約是30~40年的租金。我本人現在租在新北市房子,房價是34年租金。
========================================================================
假設2年後你要出來買房了,要怎麼看房子?
1.這間大廈,晚上有多少人開燈?
2.信箱有沒有人被貼斷水斷電?
3.停車場停了多少車?還有多少空位?
4.公設可以用嗎?
5.公共區域乾淨嗎?
6.銀行貸款大方嗎?
1,2,3大家都應該知道是看什麼。我就不說了。
那為甚麼要看公設。如果仲介跟你說公設現在還沒開放,那代表大家都不想出錢維護公設,乾脆封起來不准用。說不定管委會根本沒成立,公設也沒點交。
公共區域很髒亂,那代表一堆人沒交管理費。所以沒錢請人打掃。那代表很多人買了又不住。
為甚麼要看銀行貸款?因為銀行開店就是要賺錢,銀行算的比你還精。
「奇怪。我明明信用正常,而且還是公務員。結果1000萬的房,居然只能貸到400萬,也差太多了吧?」
銀行不給貸只有幾種原因
1.你的薪水很低,信用很爛。
2.那棟大廈太多人法拍,所以銀行一遇到這間大廈就先打折再說。
3.銀行預測未來房價會跌,所以金額給很保守。
本人心得正確與否,請大家自行判斷。
gameheven wrote:
依照國外的經驗,這個數字是「房價等於20年租金」。這個數字是代表「所有人都買房自住,沒有人要轉賣。」
樓主客觀且理性的敘述,可供參考.
但是對於「房價等於20年租金」。這個數字是代表「所有人都買房自住,沒有人要轉賣。」的國外經驗,在台北需要重新檢視:
以台北內湖三房公寓來說,約略30坪.
月租2萬,套"20年"公式,換算出來的房價是480萬.
這跟實際上的現值至少1000萬相差過遠!(1000萬=41.6年的租金)
當然,如果我發現我租20年要付的租金已經可以買這間房子,基本上應該沒有傻子不考慮乾脆買下來算了. 480萬扣掉自備款100萬,接下來20年,每個月只要付不到1.7萬,就可以有自己的房子.
在台北,「房價等於20年租金」的確聽起來像一個住者有其屋的大同境界.
但是理想世界等於幻想.如果等待買房的人,以這個=20年租金的criteria作為下手買房的判斷點,那麼在台北市可能十年內都等不到了.
如果所謂國外經驗應是合理的推論.
我認為這現象代表,台北的租金應該是被低估的.
之所以偏低,一來是因為普遍薪資水準沒有提高,再來是出租空屋供過於求.
(租屋市場的供需未必等於買賣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