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版上的發言, 就知道有很多都是年輕人! 千萬不要看到這種報導而自怨自艾.
像這個新聞裡面長輩轉移資產給小孩的作法, 只能說幸或不幸...
19歲的小孩戶頭有九千萬真的是對他好嗎? 再富也要窮孩子吧...
除非要承續上一輩繼續經營家族事業, 不然這些不勞而獲的第二代常常最後都走向富不過三代的結果...
我的小孩還很小, 將來房子的規劃會是一棟小屋自住, 一棟給年邁雙親住, 最後一棟現在住的賣掉給他們出國念書, 讓孩子知道學費是住了十幾年的家賣掉換來的, 小孩子才會努力啊...
貧窮世襲 「槍還沒響勝負已定」
聯合新聞網作者本報記者黃昭勇 |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8月29日 上午7:18
超級業務員之間流傳著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把錢從你的口袋裡拿出來,放到我的口袋裡。
如果,要選一個公民最不想盡的義務,那可能就是繳稅。
四十多歲的謝姓地政士,最近幫客戶過戶土地、作節稅規劃,赫然發現客戶的十九歲小孩,戶頭已有九千多萬元。
這是多年來,透過每年二二○萬元贈與免稅的優惠,長輩們不斷轉移財產的結果。他指出,一年二二○萬元的贈與免稅,是從贈與方,通常是長輩的角度來看。對受贈的小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年只能接受二二○萬元的免稅贈與。
謝姓地政士舉例,如果小孩子的父母、叔叔、阿姨,甚至哥哥,每個人每年利用這個贈與優惠,小孩子一年就可以有一千一百萬元的合法免稅資金流入帳戶。尤其,政府計畫採行實價課稅與房地合一課稅,讓近來的節稅規劃需求愈來愈大,「你真的無法想像,台灣人怎麼會這麼有錢」。
財產的世代移轉,無形中造就了許多富二代。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齊殷指出,企業主的「家天下」觀念,讓富有世襲,富裕者小孩的教育資源、社會資源相對豐富,無形中也造成貧窮世襲。
聯合報系《世代圖像大調查》就發現,各世代看成功的條件中,自己的企圖心最重要,有超過九成的人認同;但含金湯匙出身(出身自有錢人家庭),認同度也有六成。吳齊殷說,真的要加速稅制改革,否則世代間的財富移轉只會讓匱乏家庭的小孩,在人生競賽中,「槍還沒有響,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jfu wrote:
看這個版上的發言, ...(恕刪)
富二代之所以可以是富二代是因為至少他們前幾代有努力。
錢不會憑空出現,別人轉給小孩,他們自己也要先有錢…他們怎麼有錢?當然是自己去賺,再不然也是更上一代賺來的。
一般人自己努力可能無法達到有錢人的程度,可是下一代總會更好一點,如果不想為了後代努力,那那樣的人絕對沒有資格去羨慕別人的金湯匙,不用聽槍響,「槍還沒做出來,自己就認輸了」。
那篇新聞就是標準仇富文,作者只看到別人的好,卻不去想他們如何會好,而且希望他們變得跟自己一樣差才是好。
以我個人的觀察,現在台灣的經濟正朝向各種不好的循環,越來越多人消費都朝向[不問品質,只問價格],所以現代的商業利潤越來越微薄,同時也比較不願消費,因為沒有消費,所以金錢也減少流通,因此大家都賺不到錢。
同時,台灣的人口實際上太多了,經濟發展來不及跟上,沒辦法支撐那麼多人,金錢每個人越分越少,所以每個人越來越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