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抑制房價短期惡性炒作,但不影響長期投資的政策

先說結論:
3-5年內買賣全部課100%重稅,就絕對可以有效抑制投機短炒.

近幾年通膨嚴重,其實大部分有購屋需求的普羅大眾,並不是不能接受房價長期上漲,而是不能接受房價短期內的大幅波動爆漲,導致一般人薪資所得完全跟不上房價的漲幅.
(強調一下,房子不是有錢人買的,是一般民眾買的,買房者的中位數所得請自行google)

目前政府推出的打房政策:
其實打到的反而是貸款下不來的一般民眾,並不是打到幾年前因低利進場投機套利的投機客,導致政策的朝令夕改.

所以其實,應該致力於源頭管理,每次房價的大幅上漲,都伴隨著低利環境及政策利多及信用擴張,但卻沒用力管到短期投機這一塊.

長期置產的投資客和短期套利投機客,
目標是不一樣的:
前者只是要找的安穩的地方放錢抗通膨,
本身買房沒超過5~10年不會賣出,所以他們反而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基石.

而後者就不一樣了,目標是希望透過高槓桿投機去快速放大本金,因此後者有動機也有實際紀錄,所以後者交易 行為都會很短暫,買了一兩年內就會離場(以前我還看過短短幾個月的),造成房價大幅波動.

至於很多人想要的懲罰多屋族:
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外國籍經驗去提高持有成本,最後漲到的就是你租屋族的租金.

因此,直接把房地合一拉到3~5年內交易課100%重稅,之後在逐年降低一半,才是最好的做法.(一般人真的沒人在每天買賣房子的),既不影響到長期持有投資,又兼顧讓房價短炒無利可圖,讓買房真正做到抗通膨.
maxkingella wrote:

3-5年內買賣全部課100%重稅,就絕對可以有效抑制投機短炒


投機房套們一定都會靠杯.

想說頭過身就過.

一下子說換工作地點要換房,

一下子說家庭經濟突然有困難, 要賣房,

政府要課稅, 不人道, 沒天理.

所以現在這樣最好, 通通堵死.

千萬不要開小門, 開特例.

沒有足夠的錢, 不要買房, 這樣最公平最好.

如果反向思考一下
房價飆漲就是沒有標準機制
各人各喊各的價
連二手屋中古屋都當成新的賣
實價登錄只是擺設品而已
根本沒有實質用途
真正放款的是各家銀行
每間銀行都有自己的行情評估
連法院都有房屋鑑價
所以只要把各銀行的鑑價
都設好基準線
能貸款的%數就擺在哪
想賺暴利的就不太容易了
gray48816
中古屋漲價賣,先問政府為何漲地價
先說結論

為什麼投資高手都是租屋的?






--


--
maxkingella wrote:
先說結論:3-5年內...(恕刪)

完全錯誤觀念與做法,與其抑制房價炒作,為何不是先想到抑制通膨呢 ?

目前處於高通膨高物價萬物皆漲,食住醫療皆持續在高通膨趨勢中沒變,

請仔細看房地合一稅2.0囤屋稅2.0,財政部央行內政部金管會都已出手,

房地產早就不是最佳投資,資本利得的市場內房地產管制最嚴格難獲利。
ilikegoodgod
有沒有可能通膨本來就合理,不合理的是薪資過低與房價過於誇大!如果原物料本身就在漲價,有可能壓抑通膨嗎?
warwickwang
根本問題在於我們的CPI算法跟他國不同,所以看到通膨數據比人家低就是假象而已,再次提醒不要只關注房地產,要擔心未來吃不起住不起醫不起喔。
warwickwang wrote:
完全錯誤觀念與做法,...(恕刪)


政府愛通膨,愛實質負利率,
薪資低的解藥是通膨,
通膨帶動薪資上漲,
但是底層購買力會下降。
領三萬的人被調到領四萬,
他可能從每個月存一萬塊變成存五千,
拉房價搞通膨本來就是政府愛的,
現在可能要搞拉抬租金了,
目的就是給通膨添燃料,
薪資也會被物價上漲給帶上來。

有人說低薪才是問題,
卻不知道底層薪水如果越拉高他會越難存錢,
領接近基本工資的人,
他在基本工資三萬的時候一定比基本工資一萬的時候難買房。
kopin0720 wrote:
政府愛通膨,愛實質負...(恕刪)

通膨是指物價上漲,薪資是指勞工獲得的報酬,兩者無直接關係喔,

通膨高漲導致台灣實質薪資呈現負成長或正成長,並非有一致性的,

當通膨率上升,若薪資增長幅度無法超越通膨,則會使「實質薪資」下降,勞工的購買力降低,反之,若薪資成長速度超過通膨,實質薪資便會增加,勞工的購買力得以提升。

政府會增加最低薪資,但是你的薪資是努力工作公司給的,

是否有加薪與加薪幅度多少就不知道了,還是有獎金福利。
那請政府直接改成10年內賣房課100%重稅,這樣也不錯~
賣家賣個兩倍價,多賺的一倍捐國庫,
讓買家做公益,也不錯。

這時候賣家賣貴一點,就是佛心賣家了。
沒有做公益的心,千萬別買房。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認為短線投資客是壞人。做長線的就是好人。

我自己感覺長線投資客才是高房價的罪魁禍首。

所有房價資本利得一律50%,房子投資客就消失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