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注音和拼音和語言學習的關係:其實,都是語言的皮毛。
1. 從古到,嗯,民國初年,基本上是沒有注音符號的。羅馬拼音--也就是用拉丁字母記載發音--僅侷限在外國,尤其是傳教士,學習華語之用。而且,大部分的華語方言,至今也都沒有通用的記載語音符號,也並不影響傳承。
2. 再來,請回憶自己學習第一語言(母語)的過程,有先學習注音或拼音嗎?不也都學會了?
3. 注音/拼音原先是為了統一發音,並使初學者能唸出陌生的字彙而設計。這也就是“國語”一詞的初衷--方便施政。
4. 注音/拼音當然能方便外人(不一定是外國人),特別是成年人,學習(標準)漢語普通話。但就算沒有注音/拼音系統,還是能夠學習第二,乃至第三,第四語言。例如,劣者母語是漢語普通話,但是亦能操閩南語和少許客語/粵語。都是由於有語言環境,而非憑藉注音/拼音。數年前曾到馬來西亞麻六甲旅遊,當地人普遍都能跨族群以英語,馬來話以及閩南語交流,道理相同。
二. 注音和拼音,或其他任何拼音系統,就學理而言,孰優孰劣:其實,都一樣。只需一張對照表,就能轉換。不必拘泥是否精確,在語言學裡,這些都是"phonemic transcription",真正要論及精確,唯有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系統。漢語拼音,不必用變音符號(diacritic mark)搭配1234,一樣可以精確反映聲調。
三. 其實,大部分參與討論的先進,僅著眼於電腦輸入。劣者提出四點:
1. 注音輸入法當然可以盲打。不然,亦可藉由自製一張鍵盤對應表解決。
2. 拼音可以方便檢索,注音符號當然也可以。字典後面附錄的發音檢索就是依照



順序排列。3. 拼音可以利用第一個字母快速檢索。只要有系統工程師願意,注音符號也能輕易做到。例如:以”

“表示”例如“。4. 劣者才疏學淺,屢屢記錯發音,或是見到某字卻不知其發音。因此,手機上,必定加上手寫輸入法--當年偷懶,倉頡,大易,無蝦米... ...都忘光了。在電腦上輸入時頗感苦惱。因此,愚意以為,若要精熟漢語輸入,最好音/形俱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