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_dog wrote:
中國幾千年以來把用火烹煮食物運用到爐火純青,各種派系中菜裡的冷盤所佔的比例是極低的,中國人煮菜也較重口味,大量的使用炒油來加熱處理食材,早期的炒油雖然也有植物性油脂,但大部份還是以動物性油脂為大宗,動物性油脂煮出來的菜,冷掉要再吃…應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但不易下嚥、對身體也不好。
這是因為動物性油脂飽合脂肪酸含量高,所以凝固點高,容易凝固
古代農作物拿來吃都不夠了哪可能還用來榨油?
但除了日本少油清淡的飲食習慣的問題還有一點差別就是
米
緯度高低溫寒冷,日夜溫差大的地方種植的稻米中直鏈澱粉含量較低
黏性大,米飯冷掉不易變硬,也比較好吃
緯度低氣候溫暖,日夜溫差小的地方種植的稻米中直鏈澱粉含量較高
黏性小,米飯冷掉容易變硬,口感較差
所以東南亞的米對台灣人來說相對難吃,日本的米對台灣人來說相對好吃
日本人有辦法吃冷飯應該是因為他們的飯就算冷掉了還是能保持不會太差的口感
也因為日本米黏性大所以適合做飯團及壽司
中國北方人的主食是小麥,和日本人不一樣
小麥一樣直鏈澱粉含量較高所以做出來的麵食亦不適合冷食
日本人喜歡吃的涼麵--蕎麥麵,蕎麥和小麥不同,其澱粉黏性大,故冷食亦可保風味
以上如有錯誤請不吝指正
-----------------------------------------------------------
蔣委員長要推吃冷飯也得先讓飯冷掉不會變硬才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