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歸因」型 都是別人的錯
逛新聞時看到的名詞!!
非常貼切我心中的答案!!
因為常常會遇到怪東怪西的人或事
我也覺得父母太寵小孩!!以後長大就是這種人格!!
所以本帖討論的主題是:
1.如何讓自己擺脫怪別人的心態,有時自己有這種心態也不自覺!
2.要如何教育小孩,使其有責任有擔當!以免將來成為怪東怪西的人!
1.
最關心自己的人,常常是被自己怪罪最多的人,
我以前常對我父母對我的管教,沒有讓我獲得更多能力,
老是限制我,擅自規劃我的人生!當我長大後!發現當時走錯路!
事實上!雙親也不懂(老老師~不是很社會化),
有一陣子就決定!我以後要比你們更會教小孩!
不過他們畢竟是這世上最關心自己的人,這輩子至少要對得起他們!才不惘為人子!
過去的就算了!以後好好規劃自己才是重要的!這輩子老是怪別人,並於事無補!
2.
自己尚未成家,亦未有子女,但看到有的親友的子女(當然也有乖巧懂事的小朋友)
有的驕縱成性,有的對長輩沒大沒小,不知已慣壞小孩,還處處維護,
長大了還是家長要承擔後果!
教育小孩還是要盡量教他,凡事自己動手!對事物要有責任感!
要能明辨是非!
*-*-*-*-*-*-*-*-*-*-*-*-*-*-*-*
好像都沒回答到自己的重點

希望有人有更精闢的見解!!
人格特質百百種,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特質
可能有人是外歸因較多,有些是內歸因傾向較強
但很難說有人只有內歸因或外歸因傾向
而且外歸因也不是病,歸因是只是認知思考的歷程
根據不同情境、事件、與對象,就可能做出不同歸因
如果只會做出一種歸因,可能就會出現不適應現象
總是只做內歸因,把所有事情的對或錯都攬在自己身上
可能連天災都會認為都是自己的不對,別人的過失也認為是自己的錯
常見的就是自信心容易不足,總是感到挫折
只做外歸因,當然也會出現問題囉
所以有外歸因的心態並沒有什麼不好
只是任何認知思考與行為模式都不能太過極端
內外歸因適當的正常運作,才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適應狀態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所以本帖討論的主題是:
1.如何讓自己擺脫怪別人的心態,有時自己有這種心態也不自覺!
覺得 如果不開心的事情 是相同或類似的事情 相關的事情 一再發生 重複發生 應該是 自己本身也有問題
不是只是別人的問題 造成讓自己不開心 不順遂 不幸福.
2.要如何教育小孩,使其有責任有擔當!以免將來成為怪東怪西的人!
沒小孩耶.如果有小孩 小孩遇到不開心 生氣的事情 就帶他了解為什麼心情不好.有可能是哪裡發生問題 以後如何做可以避免.
像文章說有患者從小只要一跌倒,媽媽就會拍打地面或是椅子,責怪是地板壞、椅子壞,才會害孩子跌倒
那就修正 以後要小心 注意東西喔 不然容易跌倒 然後會很痛.
這樣呢 會不會好一點
腦袋發白耶~~這主題很高難度耶 ~~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