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
(一)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
(二)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30%(排氣量2,001CC以上者)
(三)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四)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
假設一輛1800CC的進口車,他的FOB=60萬,而運費與保險費假設為0萬
(一)進口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17.5%)------>60*17.5%=10.5
(二)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25%)------>70.5*25%=17.625
(三)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88.125*5%=4.40625
(四)推廣貿易服務費=完稅價格× 推廣貿易服務費率(0.04%)------>60*0.04%=0.024
TOTAL=92.55525------>進口車商成本價
賺15%+5%營業稅=111.0663萬
車商賺13.88萬
政府賺關稅、貨物稅、買營業稅、賣營業稅=10.5+17.625+4.40625+5.553315=38.084565萬
隔年如果是個人買的車子,綜所稅假設為20%,還要繳111.0663*20%=22.21326萬,當然因為有扣除額與累進稅率,所以不用繳這麼多,但10萬可能跑不掉。
所以一輛當地約60萬的進口車,個人買進後,可能要120萬才能解決,還不含牌照、燃料、保險...費用哩。
每個代理商向原廠拿到的 FOB 價格, 甚至原廠提供的 "折扣獎金", 我們無從得知 從 FOB 價至最後本地售價該多少, 也是代理商的商業策略. 有的代理商真的賺很大, 有的雖沒賺那麼多, 但車也賣不好.
2000 年時, 在下買了一部冷門進口車. 當時進口稅率多少我忘了. 但我依貨物稅完稅證明的稅款推論回去, FOB 價格可能只在 20 ~ 24 萬之間. 該車台灣的 Street Price 約在 85 萬, 在同級進口車中, 算是偏低的. 同級他牌的進口車, 當時在台灣定價多在百萬上下了.(但他們在歐陸是屬於同區間價格帶的競爭對手)
再舉一個國產車的例子, 也是約 10 年前, 新聞有報, 警政署購置一批國產 Ford Mondeo 做為警車, 直接向福特六和訂購, 因為公務採購, 不需貨物稅, 營業稅...等, 也沒有經銷商等中間人再賺一手. 福特六和出貨價格是一輛 30 萬.(新聞報出來的, 真假我不知道) 當時一輛 Ford Mondeo 的 Street Price 約在 70 多萬左右.
我的了解是, 很多工業產品, 零件價格每漲一元, 若要維持中間每個環節的利潤, 反映到終端售價可能會多 4 元
換句話說,台灣車廠生產一輛成本36萬的車子,賣到客戶手中
已經達到60萬了。
生產成本 貨物稅25% 工廠淨利10% 營業稅5% 經銷商成本 淨利10% 營業稅5%
36 45 49.5 51.975 51.975 57.1725 60.031125
我想應該用車廠成本來算車子本身的配備比較正確,畢竟每個國家並非萬萬稅,也並非每個國家某些稅就較高或較低。當然我只是用推論的,畢竟我不知真正成本,只能用終端價格,以及乙知道的條件去推論,結論是,在台灣賣車子,最大贏家絕對是政府。
luzibin wrote:
生產成本 貨物稅25% 工廠淨利10% 營業稅5% 經銷商成本 淨利10% 營業稅5%
36 45 49.5 51.975 51.975 57.1725 60.031125
...(恕刪)
不能這樣算, 您必需抓 "毛利", 不能用 "淨利" 往上加. 因為您會漏算許多費用(房租, 人事, 廣告, 水電, ...等)
以我小時後, 我家開過幾年小文具店的經驗. 銷貨的毛利率平均一定要 30% ~ 40% 以上左右, 也就是賣 100 元的貨品, 進貨成本必須壓到 70 元以下才能獲利. 除非熱銷品, 流動很快, 進貨才能高於 70 元. 若低於平均 30% ~ 40% 的毛利率, 毛利扣掉房租, 水電, 存貨損失...等費用後的淨利, 那還不如倒店去外面打工好了. 以上還是零售商從中盤商的進貨價. 工廠生產出貨是給大盤商, 再到中盤商的. 您可以想想, 零售價與成本價差距是幾倍 ? 很驚人的.
光是賣車的營業所就該抓多少呢 ? 定價 100 萬的車, 營業所進價該多少呢. 會是 90 萬嗎 ? 不可能. 我不知道確實是多少, 但我推斷不能高於 70 ~ 75 萬. 否則營業所那些龐大固定費用如何攤銷 ?
資本主義下的工商社會, 就是要把工廠低成本大量生產出來的貨品, 在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過程中, 很多人就在其中可以撈一票(服務的費用). 你我的工作, 不也是參予其中嗎 ?
我的粗估是從生產工廠 FOB 價到零售終端售價, 至少 3 ~ 4 倍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