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歐元對美元貶值了18%,相較台幣對美元波動較小,所以買德國車都變便宜了,但是昨天人民幣用貶值來救他們國內,而台幣又跟人民幣連動性大,如果貶到1:34,相對就等於漲價了10%,而匯率剛開始波動,車商定價還來不及反映,但相對於訂車到交車,約要等3~6個月,所以現在訂車,正是時候,個人淺見
從來沒有車商因匯率而降價
大多用其他話術來展現他們口中的"誠意" 也就是反映匯率
例如車價不降 但等值X萬的配備 (X萬是櫥窗 原廠安裝成本一定比較低)
XXX萬X期零利率等
大多車商在採購成本下降時 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理由來維持甚至反而漲價
例如營運成本上漲
我們採購不是用X元計價而是用X幣計價的 (匯率反過來時就會變成用X幣計價了 所以漲價有理)
這些每年都在台灣車市上演
無奈政府給車商這塊灰色地帶去操作訂價
我們也無從得知車商的真正成本
例如最近在機車版 本田有一台蠻紅的MSX125
水貨商剛引進台灣時一台開價19萬
一年左右現在有其他水貨商開價一台約12萬 也是新年份的車
7萬塊的價差不可能只是匯率問題吧?
這就是消費者弱勢的地方
最爛的就是奢侈稅
明明是稅收 我們卻無法從發票上得知此車是否真的有被徵收到
到底我們多付的"稅" 是進了國庫 還是進了商人口袋 只有政府跟商人知道
我個人認為這是相當沒有道理的一件事情
哪有我付多少"稅"我自己無法得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