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1(下)八堡圳

承上集
空中鳥瞰像大海馬的八卦山被老頭從海馬尾巴處的松柏嶺這樣一路滾下來(是機車的車輪在滾,不是老頭學人家「鐵獅玉玲瓏」那樣的滾)

從山腳下附近「豐柏廣場」接上公路的「山腳路」-也就是縣道137的32K這裡。

老頭在參拜完「慚愧祖師」之後,接著就往廟的正對面出發啦!

你砍砍,我砍砍,砍砍這裡人家的磚牆美化得多麼 漂~涼!

從松柏嶺的「北極玄天上帝」用各種箭頭圖案給老頭指示方向下山開始;現在改由「慚愧祖師」接手,沿途還是有箭頭讓老頭照著走。
雖然是初次來到二水…
要想迷路?
門都沒有!


莫非這是傳聞已久的「八堡圳」之一?(後查看資料這段水道為「八堡一圳」之一部份)



二水火車站位在鐵路西邊的另一面,所以得先過平交道(如要拍照請絕對要確定鐵路雙向無來車)

來到這裡隨處可見指標讓人不會迷路,這鄉公所也太細心了吧!


俺想起來了!電視新聞裡曾經看過「二水國際跑水節」的活動,就是讓跑者先在原本無水的圳渠裡開跑,然後圳渠會開始放水,而跑者就要跑給水追去跟水流比速度的跑法…
咱們這種跑給水追的玩法比「西班牙奔牛節」那種人要跑給牛追的跑法安全有趣多了…(人幹嘛跑給牛追?可能那些老外活得不耐煩了吧…)




緊臨鐵路旁的老火車頭陳列場。


F-5E這型曾經是空軍作戰主力的飛機老頭在服役時經常可就近看到,如果跟F-104擺在一起時顯得很小隻,俺總覺得F-5E就像模型飛機那樣又輕又薄的…
關於F-5的各項說明中,有很多數字正巧都剛好跟老頭的人生過程有巧合處。



說著說著一列區間車正好要駛進二水火車站。

與目前還僅存的幾處木造老火車站相比,不新不舊的二水火車站雖不具古味但算是小而美的。


火車站的旁邊有各臨近景點的導覽圖。

另外就是一間小巧完善,提供各項旅遊資訊的遊客中心了。
(當時因為…忘記拍照了…只好Google maps抓圖)
各地的遊客中心真是老頭機旅時的最愛之一,除了可以進去裝茶水、借廁所,還可以參觀裡面陳列的相關介紹。


有想公路旅遊然後擔心公路不認識你的車友,老頭大力推薦可以到各地的遊客中心去A他們免費提供的公路旅遊資料。
二水火車站旁的遊客中心老頭推薦一定要來走走,順便培養氣質風度喔!
因為裡面的服務人員是個充滿陽光健康氣息,比「一號」更和藹親切的氣質正妹喔…
*前面為什麼要補估狗照片?
啊就由於老頭在遊客中心與這位氣質正妹談環島公路旅遊談得太開心了,以致心情太Hight了居然就忘記把二水遊客中心拍下來了。


不安份的老頭並沒想要按導覽圖介紹的景點去跑,而是回到老火車頭陳列場過旁邊的平交道,然後想沿著鐵路線隨意去跑。(意思是說老頭不跑人多熱鬧的前站區域,而是跑後站較有自然鄉土味的路線。)


聯絡前站、後站的天橋行人是可以隨意通行的。


雖然老頭不是鐵道迷,不過碰見鐵路、火車站時還是會想拍拍照(但不會是台北、板橋那種的)


有沒有注意到這平交道的兩條鐵軌間距比一般平交道寬?
還有遠的那一邊鐵軌有電線桿和電纜線,而近的這一邊卻只有空蕩蕩的鐵軌而已?
因為沒有電線桿和電纜線的這邊是鐵路集集支線啦…




正好又有一列鐵路縱貫線的區間車經過…



二水自行車道還分有「挑戰線」與「追風線」兩種路線,比較符合老頭〝思呆喔〞的應該是經常誤入歧途的「脫線」吧?

這趟機旅老頭跟很多馬子搭上線了…
除了有八卦山這隻大海馬;還有跑馬拉松的大隊人馬;現在鐵路旁又有兩匹馬…
但是老頭能騎的只有 家中化身為「河東獅」的那匹小隻馬。


騎〝歐都賣〞找馬去!


脫線的老頭不知跑鐵道沿線的是「挑戰線」或「追風線」…
可以確定的是:路上並沒有看見「田中馬」和「二水馬」,甚至連一隻「鐵馬」也沒有。
不過倒是有個老兄也騎著〝歐都賣〞一直尾隨著老頭,老頭停下拍照時這位老兄就跟著停在後面…

鐵路集集支線位於二水車站與源泉車站之間的平交道。

終於忍不住了…〝狗來!哥狗來!〞(幫老頭比手勢嗆聲的這位是瓠仔老大)
仗著有安全帽遮著冒冷汗的臉,老頭比出〝阿丘霸〞的挑戰手勢要一直跟在後面的那位老兄過來…
這才發現搖搖晃晃騎車過來的這位老兄原來是有點喝茫了,然後他還很搞笑的抬起右手跟老頭行了個軍禮…
奇怪喔?難道老頭看起來是像「三本五十六」嗎?還是這位老兄把老頭當成「巡查大人」了?偶有鼻子尖尖鬍子翹翹的嗎?


雖然這裡不像集集線終點站-車埕那般熱鬧有名,一旁的苦瓜大哥還是擺出笑臉,誠意十足的請大家有時間來這裡走走…


請注意鐵道解說一裡提到的:最初建築集集鐵路支線的原因是〝阿本仔〞為了開發日月潭的水力,也就是為了運輸現今稱為「大觀發電廠」的相關建設機具等,因為當時公路交通運輸的不便才有集集鐵路支線的興建。
所以呀…不要以為蓋鐵路都是為了載人、載甘蔗的。另外像阿里山森林鐵路等多條支線則是〝阿本仔〞專為了開發台灣珍貴的林木資源而建設滴…(這些特定目的的鐵路當然後來也加減載人載貨的啦…)
OK!老頭〝公購西甘〞告一段落。


可惜這裡似乎沒怎麼有人來探訪的…


因為源泉車站的等級只是個最簡易的招呼站,不但車站內沒有售票口或站務員,就算是假日裡搭集集支線來往二水、車埕的遊客,應該也沒人會在此停留吧?

還有這堵牆後面的房子是不是有佔用土地,截斷了自行車道的嫌疑呢?
也許自行車是可以扛著過去繼續後面的路線,不過老頭扛不起小白,只能在源泉車站這裡調頭了…


這也才注意到還沒來源泉車站前的不遠處,這裡是有地下道可以讓機車穿過到鐵路另一邊的,可惜不知是積水還是有其他原因的關係,並不能使用。
無法走地下道去對面這對習慣以 誤入歧途 方式機旅的老頭來說應該是: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的。

重回前面有瓠仔老大招手的那處平交道後又注意到了:沿著集集鐵路支線的自行車道原來是「追風線」。
看來老頭不只〝糟囉〞會脫線,眼睛也有脫窗常會「過木不望」沒有去注意路邊說明。
離開鐵路往東再接回公路後,同樣還是在八卦山脈西側的山腳下,但公路編號已轉變成縣道152了。


很快的在路旁發現新目標:「八堡一圳取水口」與「八堡二圳取水口」。

還有「八堡二圳取水口」正對面的「林先生廟」。

林先生何許人也?有甚麼偉大事績?

請看廟前一旁所立石碑記載…
甚麼?字太小看不清楚?字太多也懶得看?
所以又到了老頭〝公購西甘〞:
這面碑文大意是說:康熙當皇帝的時候呢,在彰化這裡有個官老爺叫「施世榜」的,因為體恤民間疾苦想挖條水溝引水給農民灌溉卻老是搞不定。
這時候就有個老頭出現啦!(此老頭非俺這老頭), 這位名子〝磨郎哉〞的老頭大概是哈佛大學河海水利工程系博士班畢業的,除了會規畫河道,還會教人如何建堤防製作消波塊等等…


這就是集先民智慧發明的「籠子笱」,不但可以當堤防、當消波塊還可以擺在河裡抓魚。
所以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咩!有了老頭的幫助後,很快的「施世榜」官老爺就搞定了這項水利工程。當時官老爺按例是想送錢或送個有康熙簽名的牌匾表揚老頭,可人家老頭淡泊名利啥都不要,連自己叫啥名子都不給人知道,只說叫他〝林桑〞就可以了…
後人感念〝林桑〞造福鄉里的功德,就在大水溝圳頭蓋廟紀念〝林桑〞…
歲月悠悠物換星移的,康熙的曾曾曾…孫子-光緒 因為跟〝阿本仔〞打架打輸了,所以台灣從此就變成由〝阿本仔〞負責榨財收稅的。
〝阿本仔〞也是懂得有土斯有財的道理,但是有土地也要有水能種出東西來才可以聚財的,因此…
巴啦巴啦的…榨財收稅的〝阿本仔〞除了對這項水利工程加以整理維護,也知道〝甲龜記拜揪桃〞的道理,所以才有這塊紀念〝林桑〞與相關事績的碑文說明。
但是…
這塊石碑保證不是從日據時代留下來的!!!
與「林先生廟」有點掉漆的外觀相較之下,除了石碑新得不像話之外,在〝阿本仔〞後來打了敗仗跑回他們老家之後,據說留在台灣的許多神社、紀念碑等,除少數有特殊紀念意義外,其它凡是有寫「啊依烏耶歐」的,都被討厭〝阿本仔〞的台灣人給砸爛破壞掉,不然就是搬去當茅坑墊腳石或其他用途了。
所以「林先生廟」前面現在的這塊石碑,最多是有人找到以前舊有石碑(可能是被搬去當洗衣板剛好找出來了)或參照日據時代記錄後,重新立碑的…
搞不好還是後面屬名的:從五位 勳四等的前台中廳長的後代子孫尋根後有感而發才新樹立的咧!


廟前還有個仿「八堡圳」的水池造景,其年代應該也是比廟的建築還晚許多。
哇!給老頭(不是開渠治水的那位林桑)這一啦咧下去竟然口沫橫飛牽扯得比原碑文的字數還多,早知道自己看碑文就好了。
看累了吧?
文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