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一點說服力都沒有,你懂真正的情節嗎?
你了解台灣一堆產業技術都被對岸學走的狀況與內情嗎?
你根本不懂就不要亂下結論,不要最後下結論再來說支持國產車,
要買你可以自己去買沒必要說一堆你不懂的來說服別人。
人家日本韓國車在初期發展階段時,一開始就是鎖定國際市場,規格與國際市場看齊,
想辦發去研發與挖國際人才進去幫助他自己發展產業與企業,人家是鎖定"國際市場",
但你說的國產車有嗎?從他們拿出來的車子規格與鎖定的市場,
就可知道國產車的業者根本沒有拿該有的標準來參與這個自由貿易市場,
你可要懂得是台灣是國際自由貿易市場的一環,業者進入台灣這市場就請拿出國際規格,
因為業者的競爭業者也都是國際品牌,國產車業者應該更要有這體認,
不要拼不贏進口車的時候就在那打國人要多支持國產車的行銷口號,
國產車業者自己有做到國際品牌的規格與品質,自然而然就會銷售上升。
另外你說的國產車業者,我國政府可是有計畫補助與稅減免等方式來幫助這些業者,
這可是行之有年的,你了解嗎? 我們國人每年可是都有被掏錢出來去幫助(養)這些業者。
另外舉個我們國有品牌,華碩,他有在喊國人請支持國產品牌的銷售口號嗎?華碩從沒有這樣,
人家一開始就是鎖定國際市場,一直想辦法推出可競爭的產品,也一直在國際上耕耘自己的品牌,
華碩一開始智慧型手機不被看好,但也沒有喊請支持國有品牌手機,
也是一直想辦法補齊自己缺失,所以後來華碩手機的國內或國際銷售都有上來,
這就是一個正向的企業發展態度。
另外再說對岸學走我們很多技術,幾乎很多都是業者自己短視近利造成,
為何說很多是業者短視近利造成,例如你的例子,橡膠手套,
你自己內容都說了,這些業者一開始在國際國內都很賺錢,那就沒有國人不支持的問題,
是這些業者後來看上對岸便宜人力與成本後,自己要整廠生產技術轉移到對岸,
結果整個生產技術與品管都被偷走被競爭掉,你現在卻歸納這狀況是國人不支持自有品牌?
這問題根本就不在國人消費者身上,很多都是業者本身已經對市場有一定佔有或掌握的程度後,
又遇到對岸送錢送市場開支票的吸引後,就整碗移過去,這是他們業者自己的短視近利。
另外再說若是我們國內的魯蛇業者,對岸根本懶得去開支票邀請這類業者過去,
對岸人家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要邀請的也會是高高手業者,
而本身在台灣是高高手的業者,也不需要打國人就要支持台灣自有品牌的行銷口號,
所以請你搞清楚,一個狀況是業者自己短視近利,另一個是扶不起的阿斗業者。
最後想說的是,針對扶不起的阿斗業者,我們政府與國內消費者,都給予很多機會與補助了,
他們也長年享有一堆機會與政策、人脈等優勢,而消費者不該再信業者那套國人就要支持自有品牌那套說法,
因為一堆老屁股長期佔住一堆資源,卻無法做有效的產出與活化,
那就該被淘汰,把優勢與資源給予有能力的人去運用,幫助有能力的人到一定階段後,
再把優勢與能力給之後後進的人,這樣才會有正向循環,這也是歐美的作法,
而不是目前台灣一堆老屁股佔住不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