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高房價是錯的


myrtle wrote:
我想你在買聯動債或基金的時候
並沒有想到高盛在做空雷曼了吧?!

如果單一央行可以決定單一貨幣走向
希臘為何要歐盟救?


寫很多..但是邏輯上無法驗證相關性

..還是回到, 你說的貨幣決定趨勢..但央行不能決定趨勢上作討論

單一央行當然無法決定貨幣發行量..但是當這群央行總裁用同一套操作模式時

你說央行不能決定趨勢嗎? 還是那些所謂口袋深厚的投資客跟有錢人決定趨勢?


myrtle wrote:
01房產版上看空或停利者眾
剛剛昇溫者少
往往是忽略中國已經展開強勁消費10年這層因素
從出口增長10年到資產膨脹10年
中國實際上已進入超強內需消費實力支撐GDP的時代
台北樓市是消費的一個項目而已
這10年內我們將會看到中國的可口可樂
中國的麥當勞
以及中國的高盛


這是標準中國強理論..眾多投信在發中國基金時.都這樣告訴大家

你可以去查一下, 10年前中國內需佔gdp 比重跟現在佔gdp比重,趨勢有被扭轉嗎?
(這個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
跟中國房地產消費佔中國經濟成長比重...
現在看不到所謂中國超強消費力..
至於中國的可口可樂/麥當勞/高盛是必然的..但是跟台北房地產似乎沒有關係
willk wrote:
這是標準中國強理論..眾多投信在發中國基金時.都這樣告訴大家....(恕刪)


willk兄看法跟我相當
我也是少數完全不相信中國強論的人
中國以後可能會強
但現在它的挑戰跟問題很多
先等它都克服了沒出事再來中國強都來的及
現在討論陸資只是在幻想罷了...
imroamdog wrote:
前面已經有人說過了,可見兄臺還是想不懂。

過往的經驗不能證明你是對的。

這不是在寫八股文,沒有科學方法來證明很難讓人信服。

你唯一能證明的就是等到發生的時候。但是現在你卻無法證明什麼。

小弟曾經發過一篇文,問大家多少錢的房價算合理,結果沒人可以放出一個屁來。...(恕刪)


巴西一口氣大升存準率
大陸按月調升存準率
印度直接就升息
不就是明白的告訴你資產價格過熱的警訊?
原因就是大家都不想跟日本一樣變超大泡沫才破
還是你想體驗看看何為失落的20年?

另外我還是無法告訴你合理價是多少
因為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現在價格是不合理的
因為台灣媒體習於解讀西方
基本上只是美國霸權觀點
單邊貿易保護主義都能視作世界之必須
刻意忽略中國強的人不在少數
就連巴菲特都承認當初買太少比亞迪

提出數據比較實際吧!

人民幣在2005年至2008年已升值20%多,但中國貿易不降反升;去年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但是中國的貿易順差卻下降30%多;今年前兩個月,在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中國的貿易順差再度下降50%。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預計中國今年3月份可能會出現貿易逆差。

不過,說這麼多
不如去問問在前年,去年進場買資產股,買台北房的
抱到現在有沒有賺就知道了


stephen02 wrote:
整篇文說的都不錯
泡沫的問題真的是會很大
不過重點還在一件事上
"你憑什麼認定現在台北市的房價就是泡沫"
這種事是不能以
"我覺的就是泡沫"來一筆帶過的
更不是大家總以
"收入比不上房子上漲的速度"來說的
因為撐起這個房價的人,本就不是一般收入的人
怎可以一個一般收入的人的眼光,來評斷這群人的花費合不合理?或是能力足不足夠?(恕刪)


+1
其實只能說要在台北市安身立命的人很悲哀
明明薪水就沒有那麼多
但確要負擔那麼高的房價壓力

但是不是炒樓炒過頭?
還是房價泡沫前的隱憂?
那就說的太武斷了
樓上說的也很對
在台北市 再高的房價都有人買
買了想賣或不想賣自然有他的考量

收入沒有那麼多的人
除了台北市的房子之外, 相信還有更多的地方可以考量, 汐止,林口,八里,三芝.....
這裡的房價還不像台北市成長的速度,相較也正常些
以交通時間換取所住空間
不也是另一種選擇

上海市的房價我相信就算在台北市打拼的絕大部分上班族一樣買不起
大陸當局也實施了很多抑制房價的配套措施
但有用嗎?
上海市,台北市,香港,東京,紐約....這些大都市能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
人口越來越往都會區集中
您能說是不合理的上漲? 還是合理的上漲?
可能都還說的太早
房價是高峰時的13%,..... 台北市動不動就1000萬 2000萬的房子變成 130萬~260萬

有可能嗎? 台灣還有個變數就是大陸 日本可沒有, 如果有可能房價掉到這種地步 台灣經濟應該也垮了
Freedom........... + 知足常樂 = 笑口常開
apple33 wrote:
willk兄看法跟我...(恕刪)


自動忽略中國經濟實力,是01很多小宅男的特點。

一開春已來,如大家所料的,一波波的缺工潮又來了,連續幾年的缺工潮,已經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中國早就不是靠廉價生產力在維繫生存命脈的弱國了。連貧窮不堪的內陸,現在也是充滿各種機會。

前陣子參觀了東北老工業區的最新發展,赫然發現,當年被棄之如敝屣的各項傳統產業工廠,又開始大力運作了起來,正如前面網兄講的,中國這次所依靠的,是未被損害的消費力。在中國,信用卡、支票、信用貸款是很稀有的替代性貨幣,人們交易要求的都是真金白銀,同時,大陸央行刻意壓低人民幣的匯率與維持一定的利率,就是希望不要發生類似美國那種惡意擴張信用與超預期的通膨對經濟帶來的損害。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A股這半年的走勢,也可大致估算一下,要維繫3000點的關口,需要多大的資金動能。 A股在這半年內,不只一次被唱衰要崩盤,一月中的那場大跌,也的確嚇壞不少人,但如果拉長A股的軸距來看,其實跌的幅度並不深。這些來自民間與官方的資金(大陸對於A股是很保護的,外資進入需要很高的門檻),正是支撐中國各項產業強力發展的最大來源。

我同意前面網兄講的,中資對台灣來說是個想像,但是這個想像,實現的機率很高。陸資來台不光著眼台灣的房市的基其低,更重要的,他們希望藉由台灣的資產,能換取到更低成本的資金。當兩岸啟動自由匯兌之時,這些來自大陸的資金會源源不絕的在兩岸流動,創造出新的商機與局面。經濟最怕是一灘死水,資金不流動,就沒有價值。前面二十年台灣已經嚐盡了一灘死水的苦果,現在唯一的解藥就在 ECFA,這也是政府為什麼要急著簽訂的原因。

在沒有開放的年代,就已經有很多台灣人在這麼玩了,對於習慣見縫插針的台灣人,早就以各種人頭形式去大陸拼命炒股炒樓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台灣資金取得容易、成本低,藉由房地產貸款的管道更是容易。新聞講的台商資金回流,不是騙人的,只是他們沒告訴你詳情到底是因為台灣人辦廠賺了錢回流,還是在那炒股炒樓賺了錢回流,因為這無關宏旨,重要的是回流,只要有回流,就有希望!

當然,有些眼界很淺的井底蛙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在他們有限的腦容量裡,總以為這些死阿六去炒做北京上海就好了,台灣有什麼好炒的?如果這論點成立,那比台灣更落後的海南、廣西又有什麼好炒的?前年跟幾個溫州佬去了趟海南,總算親眼見識了他們資金雄厚的實力。據統計,這些來自中國各地的炒房團,總共有一千億人民幣的現金在他們的帳戶裡、在他們荷包裡。這些買房、買樓、甚至地下匯兌交易,你認為在GDP中能清晰的反應出來嗎?
apple33 wrote:
巴西一口氣大升存準率...(恕刪)


....所以....還是一樣...經驗跟類推.....

小弟曾經嘗試過一件事情。

觀察資金的流向以及貨幣供給的狀況,察看北縣市人口狀況,土地房屋使用分配狀況....等等,試圖想要建立一個模型,看是否能從中找到關連。

可是我失敗了,原因是

1. 我無法得到足夠的資料

2. 我發現這其中存在很多變數,這些變數是我無法掌控以及固定的。

比如,北縣市的流動人口是否會有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嗎? 我不知道也無法證明的事情我不會妄下定論。

搞到最後,所有的東西都被自己推翻,因為這些推論只能限於某個時間或某的地點或是某些條件下才成立,不要說涵蓋台灣,要適用於台北市都有很大的問題。

怎樣的東西才不會有問題?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反覆的驗證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這樣的東西才不會有問題。

我承認,可能是我不夠樓主聰明吧。
apple33 wrote:
如果他們(炒房的人)...(恕刪)


官商的利益勾結在黑金政權中是常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