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高房價是錯的

apple33 wrote:
好我就回答你讓你知道...(恕刪)


蘋果大大
我覺得你太武斷了
憑什麼引證就可預測??
經濟學是用文字就可以敘述的嗎??
不要一副就你對、別人都錯的態度
有沒有這樣的可能?

過兩年來看, 今天其實才剛是起漲點而已, 未來台北市房價還要貴二,三倍.

啊!!!!!

這其實是現在看空的人最大的夢饜. 很多人都怕一輩子再也買不起市區內的房子了.

老實說, 此時此刻與其說台北市房價會大崩盤的機率, 還遠遠小於會大漲的機率.

當然溫和上漲或者是溫和下跌的機率比以上兩者都高的多.

但是房市長線上漲本來就是常態, 有本事再撐個10年20年, 還是漲好幾倍.
苦行僧001號 wrote:
中資對台灣來說是個想像,但是這個想像,實現的機率很高。陸資來台不光著眼台灣的房市的基其低,更重要的,他們希望藉由台灣的資產,能換取到更低成本的資金。當兩岸啟動自由匯兌之時,這些來自大陸的資金會源源不絕的在兩岸流動,創造出新的商機與局面。經濟最怕是一灘死水,資金不流動,就沒有價值。前面二十年台灣已經嚐盡了一灘死水的苦果,現在唯一的解藥就在 ECFA,這也是政府為什麼要急著簽訂的原因。


兩岸自由匯兌...來自中國的資金會源源不決在兩岸流動?

應該改成來自台灣的資金會不斷往中國移動...直到兩岸利率接近為止
原因很簡單..你應該想得到
至於政府唯一解藥是不是毒藥..只有等喝下去才知道..但是喝下去.若出事就來不及了
房價高不高,看民意就知道。若房價不高,政府不會在近期採取一些手段降低房價。
所謂合理房價,就是讓本國人民每個人都有可以擁有適合的房子。台北市房價太高,就買台北縣、桃園這句話沒錯。錯的市政府有沒有想辦法讓工作機會也移轉到台北縣、桃園、基隆,甚至全台灣各地。不然每天上班所花費的時間及交通成本,一樣是讓人覺得房價太高。
趨勢往上不代表房價不會下跌,那隻狗跑遠了還是會回到主人的腳邊來的!!



copy 某大師明言 喬段!!


此外不是推測日後還會漲,就代表現在不處於泡沫

很多人都在扯這點,說日後還有可能往上,所以亂扯泡沫說不存在!
stephen02 wrote:
我尊重你的說法"價格...(恕刪)


我其實也很想附和您的說詞~

但是所謂在大台北都會區高於平均線所得很高的這群人只能算是少數而已, 又因為這些少數人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
一群, 所以間接拉高其他人平均所得.

不是在大都會區的人薪資都是很高, 我想您也該注意到, 在台北市購屋的痛苦指數也是全台最高,能說明這群所謂比薪資平均線高的人, 對於北市的房價是沒有意見嗎 ?

當然這理論不能說明是否大都會區會有泡沫的危機產生, 但也不能否定泡沫有發生的機會

apple33 wrote:



我就回答你讓...(恕刪)


其實拿房價跟薪資比
有一點沒有道理
畢竟薪資有其"僵固性"
僵固性不是我說的
是凱因斯說的.....

拿薪水的漲幅跟土地的漲幅相比
就要斷定土地價格是不是過高
有一點民粹的感覺(畢竟買不起的人, 或是薪水低的人, 或是薪水漲幅比不上房價的人居多....)
這個論點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我們也不能認為它就是對的
舉個例子好了
要是股市下跌
政府出來護盤
雖然大家都覺得這樣不好
但是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默默贊成
畢竟有投資在股市的人居多....

土地價格的高低說穿了就是供給與需求(跟股票價格一樣)
這點大家都知道
就像名畫或是鑽石一樣
但為什麼這些的漲幅也很大
怎麼沒有人去抗議??
原因就在於絕大多數的人不需要
所以會去抗議台北市房價
我想就是絕大多數需要的人買不起
那麼絕大多數人需要的地方
甚麼樣的價格才算合理呢??
是不是大家都買得起的時候才算合理
大家都買得起的你不一定買的到
買的到的你不一定喜歡
我有一個朋友買在淡海新市鎮
買了大概有好幾年了
就是那幾棟看起來紅紅的建築
現在有成交的價格比他買的時候低了大概三成吧
但是裡面空屋還有大概三成
外面的供給我想還有好幾倍吧
這時候怎麼沒有聽見有人要叫政府出來負責阿
因為不合理阿
薪水這幾年也沒有掉三成阿(這時候怎麼人沒有出來抗議....)
這時後投資客應該要轉移陣地, 新市鎮這邊房價已經下跌到不合理的地步了,
這邊的獲利空間不是比較大嗎?

現在的價格大安區的價格高不可攀
但是北部或是其他縣市低的地方也是一堆
但問題就是你想住台北市
別人也會想阿
這樣價格如何低阿

如果有天大安區的房價一坪只有10萬
我想不敢買的人還是不敢買
投資股票有一句話現在想想很有道理
[小麥下跌時沒有小麥的人, 上漲時也沒有....]
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年來
房價最低的時候應該是SARS的時候
但是房價也不是一步登天
要買的機會也是有的
但是不敢買的人還是不敢買
很多人都抱持著跌到低點再買
不然就是覺得已經漲很多了, 那時候沒有買現在才買
是不是太笨了....
結果房價一直漲
以結果論來說
現在只不過是
證明那時候去買的人有著厲害的眼光和膽量
如果房價在SARS的時候不是最低
現在的價格更低
那麼是不是大家在大安區都有房子了呢??

期幾天有個朋友問我
他說它想買桃園或是林口
因為他說買不起台北市的人最後會去買在林口或桃園
現在先逢低進場.....
誰也不知道幾年後的事情
如果幾年後林口房價一坪100萬的話
那麼一定很多人會說早知道幾年前就買了.....
早知道了就敢買???
我看也未必.....








對啊, 你怎麼知道合理房價到底是多少?

也許合理房價是每坪250萬, 之後會泡沫到500萬/坪, 然後真的破滅了,跌回250萬/坪也不一定啊.

這樣也是跌了50%, 但是現在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啊. 相對於現在也還是很便宜呀.

誰知道未來會如何?

smartrader wrote:
其實拿房價跟薪資比
有一點沒有道理
畢竟薪資有其"僵固性"
僵固性不是我說的
是凱因斯說的.....


拿本益比來評價股票合不合理?

什麼是泡沫,套用朱學恆在節目上的一段話!

大意是,他不了解為何當2008年金融風暴時候,竹科很多工程師可能才離職四五各月馬上陷入困境的說法來回應!

因為她們的薪資所得雖然高,但負擔也重!

房價漲漲跌跌本來應該是自由市場上決定的事情,但是如果有相當多的承購戶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度過房價下跌利率上漲的風險時,這就是房價泡沫!

只能越吹越大,不能縮小!

整各台灣目前最明顯的地區當然是台北市!

政府能做的也只能維持泡沫的大小,而不是去撮破,希望靠時間效應遞減泡沫的威力!

運氣好,泡沫不會爆裂,但這不代表泡沫不存在!!

如果否認泡沫存在,那央行提高存款準備率提升利息停止寬限期的動作,也不應該需要擔心台北居民負擔不起!!

1000萬的利息現在一年才1x萬左右,如果調漲2%,也才多20萬對吧!台北市有能力很多對吧!!?


問題是真的是這樣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