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nt Know wrote:如果把台北精華區(如大安及信義等)當outliner排除後,目前不動產漲跌資料不知道會變成如何?希望板上有高手可以分享一下。 現在是整個台北市的房子都漲了,不是只有大安信義而已松山區的中古屋起碼都在40萬/坪,連景美那麼遠的公寓都漲到將近40萬/坪,舊大樓漲到50萬/坪姑且不論台北的房價多少叫做合理,光是相對價格就已經亂七八糟了景美的大樓價格竟然可以喊到等同於台北市中心的大樓價格我就不知道這些屋主腦袋在裝什麼.....
很多人都用薪資所得跟房價的距離來評估合理房價為何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遠離都會區可以這樣算但是都會區的富人的所得主要來自資本利得這一部份卻很少人提及香港的房價背離所得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中國資金的想像是不是幻想?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至少頂新回來在帝寶一次買9戶這並不是幻想不管是不是幻想他總是在支撐市場張金鶚先生無法評估這一部分的影響而完全忽略不提(至少應該建立一個模型吧或是提出保留意見吧)害了不少人一般人不是投資客其實不用太在意漲跌而應該以自身需求為出發買一個付擔的起的房子並保持財務穩定而不是把心思耗在這個變數很多的市場沒人說的準的
搞不懂多數人不是富人!,隨便就把買帝寶這種案例拿來用,是毫無意義的!!帝寶一坪就算漲到一億元,也不過是百多戶人家受益,相同的就算帝寶跌成1萬一戶,也是百多戶倒楣,對於兩百多萬的台北市民來說,只是很少的一各特殊族群住戶!
其實板上應該只有少數想房價崩跌,大部分應該只是覺得漲太快,也不是很多房子的人就是投資客但是現在社會上許多人不安於本業,學理工,學農經的跑去炒房如果這些人能安於本業多好,能對國家的貢獻哪個比較大還是說國家也不用再提供高等教育(大學,研究所等等),反正出社會還是炒股炒樓我弟台大研究所碩士畢業,我叫他來做研究助理他說那是死薪水,他當完兵要先做股票,有資金後投資台北房地產這樣領更多,且更輕鬆,這是現今社會賦予他的價值觀,如果年輕人能用更少的通車時間來上班或許工作時間變長,企業賺更多或許休息時間變長,家庭更和諧這些跟房價不合理,工作過於集中,媒體過度宣染都有關係為何不說炒股,因為炒股易有慘賠的情形,大家比較能體認風險但台北房價已8-10年沒跌過,捷運線附近也沒跌過,所以大家都不認為這是有風險的投資,能付得起利息就來買房反正以房養房比勞動所得快很多,我想這才是需要積極校正的地方
acermate wrote:好文章大大有意願把文...(恕刪) 發給他們,他只會告訴你,如下XX:您好! 謝謝來信指教,您的心情,我們非常了解,政府必會作全盤考量,整體規劃,希望您對政府要有信心,繼續支持政府的各項施政與改革。祝福您順心如意 總統辦公室 敬啟註:如欲再次來函,請勿直接在發信軟體上點選回覆之功能,仍請至總統府網站信箱內填寫寄發。
S.Pin wrote:發給他們,他只會告訴你,如下 哈哈~大大真是說出了小弟的心聲,每次看到這種回信小弟心裡都在想:總統府這種敷衍的態度叫人民怎麼對政府有信心如果可以一人一信塞爆總統府信箱我想總統府才會驚覺事態嚴重吧如果連塞爆總統府信箱他們都視而不見,那就是要逼人民走上街頭了
特偵組 wrote:搞不懂多數人不是富人...(恕刪) 不對,有限度的來說這些人是領先指標。不動產的特性 : 帶不走搬不動轉換費時較困難。當某區域不動產需求增加或是膨脹時代表的是啥?一般來說,經濟體系都會希望可以維持適當的膨脹而不是使其緊縮。要從膨脹到緊縮很容易可能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做到,但是要從緊縮刺激到膨脹...十年...可能還不夠。所以有時會我會把這些東西當作是對於未來的信心有多強。不動產何時最不值錢? 戰爭的時候大概是最不值錢,人跑了,房子地皮通通留下來......就大環境而言,一坪一億的帝寶還是好過免費大放送都沒人要的帝寶還來的好吧。
上禮拜在新竹看了一間房子,當初屋主買1500萬,過年前開1780萬,過完年開1980萬,昨天問了一下仲介他說現在開2200小弟再,花了一點時間查了一下附近的房子,一大堆投資客要轉賣的,每個人手上的貸款至少都1500萬起跳這些投資客拿銀行的錢亂炒一通,到時候出問題了再由全民買單,我想投資客會被討厭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把錢拿給壽險公司保險而壽險公司則拿這些錢到處投資其中有一大部分在房地產上"回應樓主,這的確是一個如果泡沫時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我找了一些說法供你參考,2010/3/10 中央社立委質詢時擔心,國內壽險業者仍有龐大資金可投入房地產,擔心若一年投入3、4千億元,將使高房價問題更嚴重。金管會主委陳沖表示,全台壽險資金,目前還有約3兆左右可投資不動產,但強調壽險業者運用保險資金,需符合保險法規定,過去平均每年保險業投資不動產規模約450億元,業者為衡量資產配置均衡性,不可能一年就投資3、4千億元。2010/3/10 Nownews富邦金控10日在法說會上表示,相較其他週邊國家及城市,台灣房價還沒達泡沫化程序,房貸資產品質也沒有什麼警訊,而且目前壽險投資房地產比重不到5%,未來希望拉高至5-10%,一般購屋貸款則持平看待,高總價房貸部分,視現金流量等個案彈性處理。從"新聞"看來, 國家已有法限制投資行為, 且壽險業目前尚未違法(事實如何我不知道).所以現在是應該修改保險法規, 還是嚴抓違規的壽險公司, 還是繼續道德勸說請他們不要跟建商搶地 ?什麼才是政府應該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