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社會住宅絕對是政府好意,而且確實好像也只有台北市很認真的在蓋
最大的問題還是房價炒太高

說真的也能理解政府要控管成本不要債留子孫,照規定是市價的八折
都發局也都自己說是周邊新成屋租金的5.5折了,根本不貴了

可能考量新建成、週邊機能、公社等等月租四萬真的不貴吧…
但會想要去住社會住宅的人,說真的會那麼講究嗎?
真的有錢能去租的,又會想去住社會住宅嗎?
身邊有直播主朋友願意花一個月7萬租金,三房一廳,房子也很新裝潢美,但租在熱鬧的松山區,也不會想租在圓山地段
社會住宅月租四萬,又不能住永久,以長久來看,感覺還是買房比較划算吧?
就算一個月很辛苦繳4萬元房貸,至少知道最後房子是自己的
且薪資條件沒有到頂尖,通常繳的房貸也不會到一個月4萬那麼多

但回到問題點,政府不停吵打房議題,但房價居高不下
台灣不是明明空房多嗎
而且房價也不是很透明,雖然內政部有在推動實價登錄,但也只查得到區段資料,一次有30號的區間,這期間的價格落差是可以很大的吧?
沒辦法直接鎖定物件,查得不清不楚

申報不實罰3~15萬,感覺對建商也不痛不癢,而且真的會查嗎?

目前還是菜鳥剛開始看而已,是不是就是要一直花時間累積經驗值再進場比較好
並非薪資頂尖族群,不想租社會住宅,買房又怕被當肥羊宰
大家能給點建議嗎?有能快速累積經驗值精準下手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