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owu wrote:
整篇文章我最好奇的是...(恕刪)
其實我覺得版主說的算很中肯啊!

(TOP)
我們公司能做到50歲,萬一升不上去還不砍我的頭,
就已經是萬幸了,根本不敢奢望還可以做到65歲安然退休,
特別是經過金融海嘯領教過公司手段後,更是認清這點。
所以我計算自己的職場年齡也是抓保守一點到50歲而已。
一般我們同年齡層、同學經歷的,大多是22歲大學畢業,26歲碩士畢業,
當兵兩年28歲出社會(算超正常、台灣社會新鮮人中堅與精英吧!)...
職場菜鳥摸索與匪類個4~5年,33~38歲找到終身伴侶結婚生子,
就算從30歲以後就年收百萬好了,一個人到50歲完全不吃不喝也才2000萬,
房子就砍掉了1000萬,可是到50歲時,
小孩15~18歲,還在念國高中呢!
於是,以上狀況造成了一些社會現象:
1. 孩子越生越少- 如同前面樓說的,不想留太多負擔與債務給下一代,
更怕年老的自己與年輕的他們撐不住。
2. 雙薪家庭- 一人賺不夠,就只好兩人撩下去,一起來為富人打工,
小朋友就交給保母/安親/阿媽去教養吧!有空多帶他們出去玩、多買禮物吧!
問:沒親情的外人教養好嗎?隔代教養可嗎?
答:不會啊!保母安親班很會教呢,還會教才藝、盯寫作業...
不會啊!阿媽閒著也是閒著,自己人信得過,又省錢呢~
(以上都是與同事,在她用電話遙控處理完孩子的問題以後的真實對話,
真希望這些小孩長大會成為一起負擔房貸的人,而不是成為媽寶)
3. L型社會- 有辦法的,可以去用一間房子就吸納一個人一生一半的所得;
沒辦法的,用盡一生卻除了房子以外,只不過維持溫飽,更遑論社會競爭力、自己這代的夢想、下一代的未來
(IF...)
樓下說的好,年薪不到版大一半的呢?
(THEN...)
正好我有親戚就是這樣,把房賣了租在惠文國中學區附近(偶爾會聽到一些七期有錢同學的炫耀),
兩夫妻沒日沒夜、沒周休二日這件事,就是傾全力供給兩個小孩補習再補習,
讓他們看起來也像那些真正住七期內的同學,
然後把希望完全寄託在他們的下一代能夠讀好書,藉此翻身...
(ELSE...GO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