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身邊的朋友開始看房,慢慢的~才了解原來桃園中壢的新成華夏要一個單身上班族15年才有能力付清買斷.
這不經讓我想到
1.是不是建商與代銷公司聯合哄抬中壢桃園的房價?
2.再來就是以前賣房都是建商自己賣,什麼時候我們需要透過代銷付那麼昂貴的手續費以及行銷費?
3.真的想買房子的人都是自己去找上門!不是嗎?
4.假設建地1坪10~17萬*200=3400
+建商建1坪5萬*200*12樓=12000
建商花15400/12=1283.3(這是200坪)
=6.4165(每坪)
5.以現在每坪15萬的華夏,扣除2成代銷每坪為12萬和粗算出的6.42萬差了有一倍!!難道建商用的料
超好?還是代銷不止2成費用?
6.以上是小弟不成熟的房價感想!!!
請大家也多分享點看房後對房價的感想
勿筆戰!!!無論我算的對錯~只是感想︿︿
地坪280P
假設你講的地價屬實好了(現在很難找到10~17/P的地價,除非工業區!!)
17x280=4760萬
建屋成本五萬???有空你找看看,你找得到在講!記得要有小花園等精緻擺設喔!
因為容積率跟建蔽率關西,280P不可能蓋滿,我朋友那棟只能蓋100P
100(地坪)x3.5(三樓半)x5/P(建屋成本)=1750萬(營造成本)
1750+4760萬=6510總價!
6510萬/280P=23.15萬/P(單價)~~這位看官~懂了吧!通常建商想賺多~只能從容積率跟建蔽率著手!!假設沒有建蔽率好了280P讓你整個蓋滿
280Px3.5(三樓半)x5/P(建屋成本)=4900萬(營造成本)
4900+4760(土地成本)=9660萬
9660/280P=34.5萬/P
這位看官~你若是建商,你想蓋滿280P,還是乖乖照政府規定的建蔽率,偷點營建成本,然後把容積率拉高蓋嗎?!
建商黑規黑~但不用亂扣帽子!
我這邊要給板到一個觀念!容積率跟建蔽率通常是不能動的!尤其是建蔽率要隨當地政策而定,但容積率建商就很會乾坤大挪移了!!這裡恕不詳述!!!
總之!若你找到某個案場地坪200P,但卻蓋到12F高,且開價15/P,小弟我建議你,依照桃原來講,請避著眼睛跳過此建案!因為這裡不是台北!建商不會把容積率傻到挪到這裡用的!你也不是傻蛋~看到地基那麼小,卻蓋到那麼高(地震你不怕震倒嗎?)!
勿筆戰!!!只是把我所知道的觀念分享給想買屋的朋友們!!!
seanrose wrote:
假設建地1坪10~17萬*200=3400
+建商建1坪5萬*200*12樓=12000
建商花15400/12=1283.3(這是200坪)
=6.4165(每坪)
)
建議您多學習一些房地產專有名詞及定義後
以便正確評估
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http://blog.sina.com.tw/4167/article.php?pbgid=4167&entryid=583320
內容轉貼如下:
購屋時須認識的專有名詞
購屋時若對某些房地產名詞有正確的認識,想必對購屋會有相當的幫助,以下是一些常聽到的名詞:
《地坪、建坪、土地權狀、建築執照、使用執照、建蔽率、容積率、小公、大公、樓高、淨高、樑深、樑下淨高、夾層》
地坪:是指土地的坪數,通常就是地面涵蓋的面積
建坪:是指建築物建構起來的面積,包括室內、陽台、雨遮、大公、小公等,至於露臺則無任何登記面積,沒有建坪可言。
若某塊土地面積50坪,地坪就是50坪,而該地有棟四層樓的建築物,每層樓面積都是30坪,則建坪為30x4 =120坪。
「土地權狀」:為土地所有人之證明文件。
「建築執照」:為政府批准建商或建築師可延請營造商進行建築物實體的起造。
「使用執照」:為建築物主體建構完成,完成水、電、瓦斯,以及消防相關設施,經過政府單位查驗核可之後,批准使用該建築物。
建蔽率:指的是建物相對於地面的投影面積比。舉例說明,若一塊土地的面積為20公尺×9公尺,而建築物投影面積為15公尺×6公尺,則該建物之建蔽率為50%。
容積率:是指可允許之建物總建坪數相對於土地面積之比例。
建蔽率與容積率都是縣市政府都市計劃相關單位規範的,對於想要自己買地蓋房子的人可以注意這些規定。
小公:通常為該棟建築物的梯間,為該層樓共用該梯間各戶持分,近年來政府對安全梯的要求提高,也影響小公持分比例增加。
大公:則指附屬的公共設施、地下室車為以外的空間等,為整棟所有各戶持分的面積。這些都會以公設比例的方式估算在權狀中。
有些人誤認為大公是包括中庭面積實為天大錯誤(還有售屋人員跟我辯論不休...其可能原因有二,一為無知、一為故意混淆公設的定義打烏賊戰,兩者都不可取),中庭無頂蓋位置並沒有保存登記任何建物面積,所以並無面積可算到大公裡,但中庭是屬於公共空間殆無疑義。
樓高:是指樓地板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法律規定一樓樓高上限為4.2公尺,其他樓層樓高則為3.6公尺。
因為樓地板(RC+地板材)的厚度至少20公分,若地板需施作大理石或者拋光石英磚時,厚度更厚,於是3.6公尺樓高的住家,屋裡最後的淨高約3.4公尺以下;3.2公尺的樓高,最後淨高也只剩下3.0公尺以下。
樑深:樑的深度,大小為45~50公分,突出天花板的距離為30公分左右,主要的樑會更粗,約在65~70公分左右,突出天花板的距離為50公分左右,若以3.2公尺樓高來看,家裡淨高最低處會只剩下2.5公尺以下。
夾層:市面上很多標榜著樓高4.2公尺的夾層屋設計,到底4.2公尺挑高有多高?其實你可以算一下,4.2公尺樓高,減去樓板厚度20公分、夾層地板厚度20公分,只剩下最多3.8公尺。我們將之直接除以二,得到1.9公尺,換句話說,一樓最多1.9公尺淨高,二樓也是最多1.9公尺淨高,這樣的生活高度其實有點低矮。
祝大家購屋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