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L wrote:
台灣的房屋持有人的財務能力, 最近七八年間, 是經過銀行鑑定過的....(恕刪)


是的,這個好方法讓金融市場比較穩定。
核貸是以還款能力為基準,比如說收入乘上幾倍,
用公式算出來的。
超過就不能貸。

起碼我遇到的銀行很認真的執行這個規定。
我聽說10年前有全貸的事情,
現在應該沒有了。
雖然我不認為法拍下降和多數正常生活的個人財務健不健全有很大的相關性?
當然我也沒研究前幾年法拍量很大是那一類型的人被拍?
但看一下新竹縣市待拍量是不是上升中?好像是吧.
資料來源:104法拍網

另外 "買高不買低"非人的本性, 是蜥蜴
首先要對版主找資料的功力說聲"讚"!

不過, 同一份資料, 我的看法跟版主角度不同, 像這份資料, 我會注意"當月首拍"的件數, 這代表每個月會淪入法拍的戶數, 這比較代表"房屋持有人財務能力"的一種趨勢. "當月待拍件數"這裡面涵蓋首拍, 二拍, 三拍的物件, 分析這一選項, 反而是代表"購買法拍屋的力道"有多強.

當然, 最先會淪入法拍的屋主, 通常是社會財經能力較低的族群, 因此, 在"當月首拍"的量少的時候, 這個數字當然不能代表社會普遍多數的財務能力, 但是反過來講, 如果法拍量升高的時候, 就可能代表屬於社會中產階級的屋主財務已經面臨危機了. 因此, 我看的是"是否升高"用來判斷未來趨勢.

目前新竹縣市的"當月首拍'量大約維持一百多件, 這個量算不算值得注意與分析, 就由大家自行解讀了.

至於, 蜥蜴的特性是甚麼, 我不是很了解. 不過, 我可以再舉例說明"買高不買低", 像說 SARS, 2008 金融風暴, 我就沒有進場去買, 不知道版主是不是有進場呢?
應該說房民和股民一樣,是屬於買低賣高的中心思想
但在中高點時,覺得已偏高不想追價,再往上更不敢買
價格持續往下時,又擔心買到相對高點
上一波金融風暴反彈太快,綜合上面兩種狀況,所以很多人還是抓不到買點...還是再等
可能要長期維持「普遍認定的」中低價(2~3年以上),房民才有信心進場買屋吧
版大真的很用心呢

那你父母親戚手頭上應該沒房子吧,
有的話你敢快教他們賣掉去租房子,
恭喜你 看透了房市

請問目前竹北空屋多少戶?...thanks

chtuxtw wrote:
任何經濟活動最後都是...(恕刪)

qtp006 wrote:
所以是供需失調才讓房...(恕刪)


把房子類比成股票,
精華區的房子就是績優股(台積電,聯發科)
這樣就懂了.

話說十多年前200多買台積電股票,
放到現在還是賺啊!

chtuxtw wrote:
再者如果談到股價,其明顯的空頭架構小反彈,看不出來嗎?,...(恕刪)

2個月後,印證



IMRL wrote:
銀行在央行與金管的管控下, 從嚴審查申貸人的財務健康狀況", 這兩個論點



頗為認同IMRL大所提出的論點

這樣看來當初央行的審慎審查貸款人資格的思維到反而使得間接助長房價炒作與泡沫化的可能性降低了

不過這炒作歪風的確是對經濟來說有長遠的危害

政府要打房得使得這些資金雄厚的人感到資金上的壓力才有辦法逼得他們必須拋售

提高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應該是目前政府該好好思考的方向之一吧...

IMRL wrote:
用供需模型來分析房市...(恕刪)


IMRL的分析很有深度,我也認為短期內房市要"急跌跌深"的現象不大可能。
但有一點誤謬之處,此文認為"供過於求"不是造成房市下跌的主因,我同意不會是主因,但卻可能是導火線。

也就是當賣家判斷未來房市會下跌,是會降價出售的(就像你認為股票未來會跌,就賣出是一樣的道理)。

當市場上有持續下跌氣氛,就會促使更多賣家降價求售,而在市場上形成恐慌的狀況,就可能造成泡沫(我相信若成交量下跌的狀況一直持續個一兩年,市場上賣方浮動現象會更明顯)。

這種狀況跟股票也類似,一個股票的壞消息,可能造成恐慌而泡沬現形。

什麼叫泡沬,就是資金流入到"沒有實際需求"的產品,這些產品價格被吹大。在出現資金問題或壞消息時,就再沒有需求會支持這個價,造成崩落,所以"供過於求"當然是一個重要指標~~

這種泡沬現象,同意IMRL的說法,目前房屋持有人資金體質都正常,價格若降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大家沒有資金壓力,會寧可先放著。

但目前的狀況則是價格並沒有降到一個顯著的程度,讓屋主未來就算遇到市場恐慌,而會寧可先放著。
所以"賣方恐慌狀況"不是現在進行式,但即可能是未來式,這是我們未來要持續觀察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