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比舊版好?????
第一項 經費 :目前經費,議會說至少會比老胡多4000萬以上
第二項 里程 :10里完勝8公里
第三項 城鄉差距:這個比較依據在哪邊,我真的無從判斷。多2公里可以縮短城鄉差距。
然後原8公里政策是擴大城鄉差距。
我只知道如果10公里可以縮短城鄉差距,那8公里絕對也可以縮短城鄉差距,只是層次問題。
一個縮小,一個擴大,市民邏輯觀念有差到可以這樣被唬弄。
第四項 補助機制:原始版易生弊端,新版就能防弊端。同上一題,依據在哪?有沒有人次能造假,公里就不能造假的依據。更何況刷卡更有依據。
現行公車補助政策要大變動,從原本補助人次,改成補助公里數(沒記錯的話),然後新的計劃又大增目前已知至少400班次。
再從經費已經確定要追加來推論,挖哩,到底是誰在玩$$遊戲阿。
好像不單單是 8公里變10公里 這麼簡單。
還有其它的部份。
第二、加速縣區邊緣化
市民常抱怨公車路線沒有形成網絡,公車無法四通八達。例如龍井區中央路附近居民近三萬人,公車卻兩小時才來一班,原台中市區到梧棲關連工業區一天也只有兩班,首班公車甚至比工廠上班時間晚到,末班公車永遠比下班時間先走,如何能夠真正鼓勵民眾搭公車?
林佳龍指出,縣市合併後市府的公車路線可以分為黃金路線(每日班次超過50班)共53條;一般路線(每日班次超過8班)共97條;政策路線(每日班次8班以下)共56條。林佳龍認為,「黃金路線」、「一般路線」及「政策路線」應從市民需求導向出發,進行重新檢討。
第三、易生弊端
若以交通部每年例行性進行的公共運輸使用率調查,以縣市合併的2010年為基礎,台中市從2010年至2013年公共運輸的市占率從6.8%提高至8.3%,成長約22%,但市政府公布的每月搭乘人數卻從289萬飆升至860萬,成長率高達198%。再者,依據交通部的調查,台中市在2013年的公車使用人次應該為每月352.75萬人次,但根據台中市政府公告的搭乘人數統計,2013年每月卻以860萬人次搭乘對客運業者進行補貼,這中間的差距很難不令人懷疑內有弊端。
改版:
第一、調整補貼業者方式
現行台中的八公里免費政策,補貼公車業者的方式為依刷卡數領取補貼的款項,導致刷卡數越多,業者領的補貼就越多,制度設計也容易產生弊端。佳龍未來將調整現行依刷卡數領取補貼的方式,針對「黃金路線」(每日班次超過50班)、「一般路線」(每日班次超過8班)及「政策性路線」(每日班次8班以下)進行差別性補貼,以「每車公里」方式補貼業者。公車業者合理營運成本為每車公里38.8元,佳龍未來將改變補貼方式,初步規劃為對「黃金路線」每車公里補貼業者25元、「一般路線」每車公里補貼39元、「政策性路線」每車公里補貼45元。依此原則,並延長補貼到十公里免費,依照王義川教授的精算,市政府一年僅需補貼客運業者16億5,878萬3,928元,對照起胡志強編列明年的23億7000萬的免費公車預算,不僅擴大免費里程,每年還可以省下7億1000萬元,花費低,效益高,也能有效防止盜刷等弊端。
第二、檢討公車路線
為消弭城鄉差距,未來要求公車業者在申請路權時採取「配對申請」,「黃金路線」必須配對「政策性路線」同時申請,每年服務品質評鑑後,對於黃金路線進行收回或釋放。改善交通是避免原台中縣區邊緣化的最大關鍵,便利化、普及化、密集化的交通服務,是拉近城鄉差距最好的利器。
如果理解正確,意思好像是:
● 城鄉之間,加開路線、加開班次
● 補貼給公車業者的錢,從原先的刷卡次數,改為依照行駛公里數算錢。
個人覺的這樣比較合理,因為誰知會不會業者,準備一大堆卡,在那邊自刷...
若不是業者自刷,那多出來的數據,就明顯市府裡面有人貪污了。
差個幾十萬人次的,還能勉強說是誤差,差個500萬人次,說誤差就太牽強囉。
*******************************
至於是 抄襲 還是 改良?
WHO CARE~
先不說:政策這種東西,不在 著作權法 保護範圍。就是抄襲也告不了。
什麼機車二段左轉,禁行機車,都日本抄來的,還抄的四不像,日本是50cc以下才要二段,台灣抄了變成白牌以下都要二段,加油添醋的,抄都抄不好...
民眾要的就是結果而已啦,抄襲也好,啥都好,誰能做好,誰來做吧。
那兩位都沒聽說是特別天才的人物,IQ特別高,還是學歷特別什麼的。
說到底,還不政治人物底下幕僚想出來的,或者民眾提供建議的。市長不過是個執行者,研發政策什麼的,底下有研發小組吧。
peterboulong wrote:
再來我們來看一下公共運輸市佔率是怎麼算的...(恕刪)
數學概數計算我不懂啦
但相差幾十萬,甚至 1~3百萬的,說是誤差也行
然而相差 500萬的,這誤差憑良心講,難道不會太大嗎?
懷疑其中有弊端,也是很合情合理的吧。
如果數學概數,誤差都這嘛大的,那還調查做什麼,浪費公帑。
根本沒參考價值,交通部該廢了那調查部門,不是嗎。
教育部也從教科書中刪除吧,學校廢了相關科系....學那種沒用的東西。
**********************************************
gogohell2003 wrote:
那我是否也可以合理懷疑,不肖業者會派出最爛的車輛,用最沒素質的司機(低薪),用最快的車速(過站不停),載最少的乘客(減少車重油耗)來跑完每一趟車班?..(恕刪)
是有這個可能性
然而,乘客不會在臉上寫著:我只坐 10公里免費的
像 01 的 房仲版、汽車版 不是也在講:
有人穿短褲、拖鞋,去看車、看房,可別以為那是窮鬼,搞不好是土豪。
也就是說:人不可貌相的,客人不可斗量的。
司機怎麼知道攔車的乘客,是來坐免費的,還是來花大錢坐超長距離的。
難不成客運公司還要開班授課,司機要修:肢體心理學、面相學
學會怎麼判斷客人是來坐免費霸王車的,還是花錢的大款....
或者研發一種 臉部辨識系統,攝影機一照,比對資料庫:啊這位以前就都是坐免費的,別理他,直接過站不停
真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peterboulong wrote:
不過也不會怪你
你只是被唬爛龍給騙的一個小市民
到現在還不能接受事實而已
有地位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騙人在社會上很常見的
出社會多久了?應該都要有這種概念吧?...(恕刪)
即便其中沒有弊案好了
防堵 漏洞、bug 也是很好的。
從原先:依照 刷卡數 算錢
改良成:依照 公里數 算錢
這樣「漏洞」是不是就縮小了,不容易被破解,從中貪污
鎖頭不安全,會有被偷的疑慮,那就換一個更高級更難撬的鎖,不也是合情合理。
守護國庫,守護人民的血汗錢,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至於弊案什麼的,當廣告聽聽囉,政治人物難免的,懂民心,知道民眾就是喜好那一味的。
「易生弊端」,容易生出弊端的意思,有漏洞,該補一補。其中也沒指名道性,要有證據相信早就抓人了。
從一個小故事中,讓民眾有了危機感,認同就是該這麼去補漏洞。
至於這故事是真是假?
真也好,假也罷,亡羊補牢,永不為遲,先補了再說。
==>近600萬人次差異,這麼明顯的弊端,不會被現在市府捉出來鞭到死,有可能?近600萬人次,碰風這麼大,能不被捉包?289->869等於說,有人認為24E補助約有超過15E被A走。
我倒是懷疑,怎麼可以捉到多出近600萬人次灌水,卻不用負責把他移送檢調。到底誰在說謊不打草稿?市民不是白癡啦!
-----------------------------------------------------------------------------------------------------------
公車業者合理營運成本為每車公里38.8元,佳龍未來將改變補貼方式,初步規劃為對「黃金路線」每車公里補貼業者25元、「一般路線」每車公里補貼39元、「政策性路線」每車公里補貼45元。依此原則,並延長補貼到十公里免費,依照王義川教授的精算,市政府一年僅需補貼客運業者16億5,878萬3,928元,對照起胡志強編列明年的23億7000萬的免費公車預算,不僅擴大免費里程,每年還可以省下7億1000萬元,花費低,效益高,也能有效防止盜刷等弊端。
==>1.這樣看來,公車業者就多開班次就好,多開多賺呢!對了,台灣大道明顯多開4百班次。
2.如果每公里營運成本38.8,一般路線與黃金路線光補助不載客就可以賺錢不虧本,再加上人次收入,公車業者,賺死了。
----------------------------------------------------------------------------------------------------------
城鄉差距懶得打了,一個縮小,一個擴大,即使加開班次路線,還是邏輯不通。
-----------------------------------------------------------------------------------------------------------
誰當市長,我都尊重,但市長如果不尊重人民,從選前騙到選後,誰能不火大!
台灣鐵漢 wrote:
每天騎車上下班,眼巴巴看著BRT專用道使用率有夠低,其他車道塞爆就不爽
看出重點了嗎? 改搭brt,就換你爽了.(當然brt車輛要夠多)
其實我了解brt目前只到靜宜,對海線民眾來說不方便
但原本這只是暫時
全線通後,從沙鹿梧棲到中市,就快得多
雖然要轉車囉
當然 現在這種可能性"暫時"沒了
也好
從來就不曾擁有
當然也不會傷心自己失去了什麼
直到有一天發現虧大了
希望還來的及
fedora wrote:
數學概數我不懂的,市調什麼的我也不懂,但我會看說話的人是誰,衡量他的話有沒有份量,該比較相信誰,就這樣子。
好巧歐 我也不懂
但是我懂這種陣頭
叫做理盲
理盲不好
影響個人競爭力
我就是因為數學不好 腦袋不清楚 現在日子過得很辛苦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