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ychiu wrote:老調了,誰不知道地下化一定是最好的方案,但錢從哪裡來?現在有brt後,是有比沒有brt還好了 錢從哪來?建一個台灣塔就要多幾十個億不過是一個廢材難看又無實際用處,做交通建設就沒錢?沒錢回娘家要阿~還當啥副主席,自己的黨執政還要不到經費是自己爛還是沒上級關愛沒人緣?
以一個每天要用機車經過中港路接送小孩上學的經驗, 有BRT真是順暢太多了, 要不是東海附小的家長靠邊停車讓小孩下來,造成一段壅擠, 根本是一路無阻! 去市區或火車站更棒, 機車停東海外牆, 直接一路到達, 省錢又方便!
看整篇下來發現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稱中港路不講台灣大道至於中港路塞車的問題,我覺得只是很塞跟有點塞的差別而已....時間一到車流量還是很可怕,假日尤是...所以早就習慣性避開相較之下乘坐BRT確實有種超順暢的感覺....但是要方便到讓人放棄機器或汽車,一條還是遠遠不足...
1.上下班時間 車30分鐘才來 一來就是兩 三班 接著到平日離峰時段 約15~20分一班車 假日不用說 43分鐘後車才來可否請交通局林良泰解釋一下??(不是已經實施交通號誌了嗎?)尖峰時段說好的三分鐘一班車呢?(護航者別說沒開GPS 請親身到現場去用碼表測好嗎)2.有部分BRT公車時速60公里,也有部分是龜速車20~30公里3.站體環境髒亂 很多感應閘門壞了一邊4.感應機感應很久 且螢幕亮度過暗5.車道路面還是不平6.站體出入口過於狹窄7.站體車門到現在還是不會關8.車道因為BRT而減少 公車汽車只能擠在在慢車道 變得更危險呼籲交通局把中港路路線減班的"公車"再恢復好嗎?
lordkikuko wrote:吃電的只是把碳排放推到電池製造跟發電端而已,以台灣的電力結構來說根本不能說是環保能源。 會加重發電端的污染但是減少了汽車行駛端的污染整體來看還是好的,只是電池的成本太高了
就只是台公車!!!!就只是台公車!!!!就只是台公車!!!!超爛的,所以要說三次!車上的下車鈴..根本用不到所以美其名把它改成"緊急下車鈴"除了數量眾多,設置的位置都在很容易誤觸的地方不小心按到,司機會廣播罵人喔!!收費口的感應實在是太慢了每次最討厭的就是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