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進步的城市不是窮人也有車的地方,而是富人也樂意搭乘大眾運輸的地方"

-前波哥大市長─里克.潘納羅薩(Enrique Peñalosa)


拜讀過版上sss大「支持BRT的建議與分析(自己體檢版)」後,
對於原PO在BRT上投入的心力、觀察、建議與分析深感敬佩~
文章中已對BRT車輛、車站、光明陸橋改善、中正路問題、優先號誌作動等有了詳細的分析與建議
私心以為在往下看本文前,
可以先去複習一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282354

新市府最近不斷拋出BRT未來的可能四方案~
但其實最後方案的風向球早已大致底定...
小妹剛好之前利用實際數據作了一些分析~
因此借sss大的光再探討一下BRT營運上路以來的營運績效,以及與一般公車的比較。

(mobile01版首po~~請大家編小力一點...>////<)


@前言

以下BRT與公車的營運績效分析,為避免比較基準不同的疑慮~
將以高重疊路線88路公車與BRT進行比較~
在BRT營運後大部分重疊路線的公車已整併為藍1~藍13路接駁公車,
88路除改以藍7提供接駁服務外,原路線營運採減班方式服務(約1小時1班車)
而其與BRT路線重疊率高達70%以上,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運輸能量比較--運量與承載人次

由市府公佈之BRT每月運量與行駛班次計算,BRT每月運量皆在穩定成長中~
--
103年9月:BRT平均每日運量-3.7萬人次 / 平均每班次載客95人
103年10月:BRT平均每日運量-4.4萬人次 / 平均每班次載客102人
103年11月:BRT平均每日運量-5.24萬人次 / 平均每班次載客122人
--
再看103年11月時高重疊路線公車88路平均每班次載客數為52人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因此,BRT一輛乘載122人,約等於88路公車乘載量的2.37倍,也約等同於61輛小汽車

這邊借用sss大前篇估算假設:
停等紅綠燈時
一台雙節公車長度18公尺,一台公車長度12公尺並且與前輛公車車相距1公尺,一台小客車停等紅綠燈時的平均車頭距約5~6公尺。

長度計算:
在停等紅綠燈時...承載122人一樣只有一個車道。BRT佔用道路長度是18公尺,2.37台公車佔用約30公尺(當然公車不會有0.37輛...笑),一般小客車佔用至少超過300公尺。

這邊我想問跟sss大一樣的話:
【您期待怎樣的城市風貌?是人們快速移動,享受城市?還是車輛行駛在永遠嫌太窄的道路上?】

當開車族還在抱怨塞在路上還在抱怨BRT車道太空的時候,
其實同樣運輸量的人次,BRT早已經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將旅客送往目的地了!

另外,以目前大家都很重視的環保層面來看,
BRT柴油巴士燃油效率平均為1.35km/L,高重疊路線公車燃油效率約為2.06km/L,小汽車假設都是新車等級以12km/L計算~
從台中火車站到靜宜大學約17.2公里,一樣以乘載122人計算,
# BRT一趟需消耗燃油17.2/1.35=12.7公升 相同載運122人的話,
# 2.37台公車需消耗17.2/2.06*2.37=19.8公升
# 61小汽車則需總消耗17.2/12*61=87.4公升

運具BRT公車小汽車
消耗燃料12.7公升19.8公升87.4公升


同樣載運122人,公車的燃油消耗至少是BRT的1.56倍!!
同樣載運122人,小汽車的燃油消耗更會是BRT的6.8倍!!

若是再進一步乘以每公升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污染....
朋友們阿~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呼吸著一樣的空氣...為什麼不支持更有效率、更能節省能源的方式呢?


@能源效率績效

前面講到了BRT與公車、小汽車載運相同人數下的耗能比較,
這邊引入「能源密集度」的概念再進行能源效率的績效比較分析。

能源密集度指標定義上係指衡量單位產出下所需耗費的能源,能源密集度愈高代表該運具每單位運量所需耗費之能源愈高,亦代表其在運輸之能源使用效率愈差,因此運具能源密集度越低,代表能源利用效率越佳且對每單位對環境影響越小。(好像繞口令)

總之重點是能源密集度為國際上衡量能源效率的指標,公式如下:公升油當量/延人公里,且值越小越好

以103年9月拿到的的BRT/公車燃油效率、延人公里、柴油當量轉換率等進行計算
BRT能源密集度為0.017,能源表現較臺鐵、高鐵、北捷為差,
但能源使用效率卻高於臺中市一般公車與私人運具。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運輸效率比較-旅行時間與速率

BRT類捷運化的營運模式與站外收費制度,本篇就不再贅述~
僅以實際旅行時間比較呈現與公車間的效率性...

以103年10月的公車動態資訊Data撈取並計算每班次到離站時間,
昏峰時段(1700~1900)BRT平均旅行速率約為19.9公里/小時,較同路廊高重疊公車旅行速率快1.2倍,若再與BRT營運前一般公車速率14.8公里/小時相比,BRT營運速率較原有公車提升34.45%!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就是BRT專用道設置與快捷明確的路線站點、車外收費等等措施,使得BRT旅行速率能夠達到快捷的目的~
而整併臺灣大道上其他高重疊路線公車,也使得一般公車速率較之前全部塞在慢車道上為高~
若是之後將BRT專用道降級為公車專用道~變成BRT、公車全部又都擠在專用道上~
犧牲的是我們曾經擁有的快捷、犧牲的是所有大眾運輸族群的旅行時間!



@BRT班距

BRT的班距不穩定一直是被民眾詬病的問題~
sss大在他的文章中已詳盡的記錄,並提出整體班距改善的建議。
在臺灣大道上要想利用優先號誌有效控管班距是一項難題,
我認同s大的觀點~優先號誌反而可能更打亂因號誌週期形成的較規律班距間隔..

小妹首先以103.10.30在台中火車站的全日班距進行分析,
該日總計西行班次為180班,由下圖可看出班距分布從1分鐘至19分鐘不等,平均班距為6.29分鐘,
前後班距以間隔5分鐘之比例最高,占全日班次的12.8%,其次為間隔1分鐘(也就是接連來2台BRT的情況...)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再來看看103.11.20的班距分布情形,
該日總計西行班次為190班,平均民眾等候時間為5.99分鐘,
班距間隔變成以連續來2台BRT的情形為最多,其次為5分鐘,再來是6分鐘,
代表民眾可能可以很快獲得BRT服務,運氣差的話最多可能需等待19分鐘....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那揪竟多數民眾會在幾分鐘內等到BRT呢??

以9~11月各抽取一天在台中火車站全日班距統計,班距在6分鐘內的比例皆達六成以上,在10分鐘內之比例更高達八成以上,代表多數民眾皆可在10分鐘內獲得BRT服務,11月僅有2%的可憐蟲等待超過15分鐘以上。

檢視BRT實際營運績效之個人淺見

經過以上的績效數據分析~BRT在許多層面都比一般公車來的相對優異,
但也仍有許多地方如sss大分析的一樣需要改善與進步~
新市府團隊應該讓BRT更有效率的發揮其價值,而不是讓公共運輸努力了10年的成果在走上回頭路...

小妹以交通人為榮!希望長官們也能有專業的堅持與驕傲,讓我們真正許一個美好台中的城市願景!!



~下台一鞠躬~
文章關鍵字
自己以直覺觀察法為主,相關理論基礎不算深厚
大大補足自己缺乏的部份,特別感謝,好像兩塊拼圖拼在一起,呈現更完整樣貌

還請大大備份文章至自己的發文空間,以備不時之需

開版者對BRT運輸系統的分析與見解令人佩服,但是當局只想要從BRT不盡完善的缺點切入,不思改善缺點,看不到相關的運輸效率與公共運輸的長遠發展,無法公正的從各個方面做出綜合判斷,看不到用心並積極地發展建設公共運輸系統的決心,交通政策讓人擔心。
公開公正的並建立讓市民有參與市政重大交通政策的平台,相信執政者才能獲得大多數市民的支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今天又搭了BRT
刷卡速度改善很多了

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
BRT是自排車
換檔的方式很特別
在司機左手邊的4個按鈕
代表1234檔
就是一般車的L23D

一般要按在4的位置
就可以自動換擋
在長下坡時才需要按在1或2的低速檔

今天的司機卻把它當成手自排在開
啟動就按1
再按2
後來再換34
整路上一直在換檔

依那種按鈕的設計.........
總覺得不是讓司機這樣當成手自排開的

因為從按鈕的設計就不是一般手自排的➕➖設計
那種按法覺得變速箱會提早下班


依現在的搭載人數BRT已經很成功了
下週一最好是加強BRT本來就要做
而被停掉的部分
一篇好文章 不要沉下去啊.........
不管你喜不喜歡 BRT的效益 是有的
人口往都市集中 是不變的趨勢

小時候聽到台中 感覺是很遙遠的
國中老師 跟我們講台中的木瓜牛奶 多好喝多好喝
我們聽到 嘴巴開開的

台中 已經是中彰投 加 南苗栗的核心
誰不希望台中的交通好...

每個星期五塞在 國一南下豐原系統到中港的人 有多少

要改善 台中的交通
要抓重點
過去的執政者做不到 現在的應該要更努力

重點 大家都很清楚 是光明陸橋 是工業一路口

特別是光明陸橋 這裡BRT可沒設專用道喔 原本快慢車道數也沒變 慢車道還少了停車位咧

所以 未來BRT車道改公車專用道 這裡的交通問題完全不會改善

更慘的是 東行進市區的巨業168、169 統聯83、86 中客57、88、107、147
在光明陸橋橋下 慢車道朝馬站載完客人
很豪氣連切3個車道 硬擠進朝富路口往西的專用道

到時候 這裡的交通只會更慘



paulgg wrote:
'一座進步的城市不...(恕刪)
好文, 持續置頂
paulgg wrote:
'一座進步的城市不...(恕刪)
進步的城市!方便的大眾運輸!台中加油!
BRT佔用道路長度是18公尺,2.37台公車佔用約30公尺

我看到這邊只有一個想法耶
BRT的運輸效率是用旅客的舒適程度換來的
我每次搭BRT一定都是罰站,從火車站開始搭也是一堆人

雖然以前搭公車的時候有時候也要站的
但是公車有座位的機率比BRT還要大的許多
實際上我搭BRT還沒有一次是有座位可以坐的

如果這是軌道運輸,也許我還能接受站著一下無所謂,但是BRT的穩定度是取決在司機上
加速、減速、起步、停車
有時候站著搖來搖去並不是很舒服

我不否認BRT的行車速度是比公車快了許多
但是我還是比較習慣公車慢慢開,站站停,有個座位坐著睡覺休息

女生教我的事 wrote:
BRT佔用道路長度是18...(恕刪)



大大點出大重點!!!

BRT一公里造價2億、LRRT一公里造價約10億
BRT用舒適度與一些穩定度換取便宜經費,是兩者系統中最大比較
這時候對於司機管理遴選更為重要,同時還得培養駕駛考取大客車與連結車兩張駕照

至於兩者運量.速率其實都差不多,不是比較重點
沒錯~贊同sss大所述

BRT還是由司機員人為駕駛,駕駛行為的差異會直接影響旅客乘坐的舒適度與感受~

這部分的確需要透過較嚴格的遴選制度,或是在職的教育訓練方式來改善

或可建立優良駕駛獎勵與稽查措施,不定期抽查數位行車記錄器是否有急加/減速的情形

以汰換駕駛行為不佳的司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