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小野豬 wrote:
買房這事~

20年前同學在桃園南崁結婚買房(約450萬的新房),
自已工作的存款+娘家借錢,就這樣給它買下去了,
當時還講現在不買以後更貴!

如今20年後再看看房價,只能說:「同學您對了」。

現在要買房的需求還是有,只是高漲的房價它是回不去了。

版主加油,撐過去就是你的了。


30年前我同事剛結婚也是在桃園南崁花了300多萬買了房子,夫妻倆每天開車往返台北上班,那時的南崁除了靠機場近一點真的是鳥不拉屎的地方,生活機能很差,5年後實在受不了,就賠了50萬,以250幾萬賣掉,賠掉了就算房租...

事過境遷,南崁應該也漲了好幾番,只能說買房子真的靠時機,全世界沒有東西只漲不跌的,當然房子以長期來講買房子是最保險的,或許5年後? 10年後? 20年後 買房子才是最佳時機,這個只有天曉得...
感覺我比你還慘

我是房貸+車貸+家用+老婆小孩飯錢+老婆顧小孩沒上班幫他繳貸款保費

白天工作9:00-18:00 晚上兼職跑熊貓orUBER外送19:00-23:30

小孩出生後那才是噩夢的開始,每個月都是透支的,很累,但回家看到小孩很開心,一切都值得了

所以別再酸外送人員貪婪or沒專業才會去做的話,不是因為缺錢,誰會去在冷颼颼的天氣裡吹風淋雨
小弟一直都在繳房租,不知不覺也繳了10年,現在想想應該要跟各位大大一樣早點買房,繳房貸比租金值得多了
衡量收入與支出吧!
能接受、想要有個屬於自己的窩
就買吧!
夫妻同心一起為了家庭打拚
雖然過程是酸甜苦辣
但這不也是成家的目的
我們的上一代不也是這樣走過來

個人在16年前買房,當時背了500萬房貸
以當時個人的收入和社會經驗來說
說真的,想到那貸款的金額數字,壓力也很大
每個月的銀行戶頭都是薪水一進來,兩天後就被房貸扣走
連續13年,每年底的帳戶餘額有剩的,只留應急的錢,剩下的全部提早還本金
也慶幸自己後來的收入也慢慢的增加,所以提早清還了貸款

樓主加油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都權力
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沒有絕對的錯與對
你覺得好的,別人不見得覺得好
相反亦同
我是我大學同學當中,最早結婚生子,買房,背房貸
當時很苦,看著同學約出去玩
我常常不能跟
同學覺得要玩趁年輕
我覺得年輕比較耐得了苦

現在,我房貸繳完了
小孩也慢慢大了
每年也都有些閒錢可以帶著全家出國走走
看著大學同學fb上在抱怨的
常是我10年前要做的事
我慶幸,我也知足
當然,我也接受我失去了那段年輕可以玩的很瘋的時間
但這就是每個人的選擇

同理,不買房,可以
只要你能接受租房的缺點
你願意看租房的優點
如此而已
Papa1983 wrote:
正職工作 中午11點(恕刪)


上一間10年還完,去年初又搞一間

計畫再10年還完

加油
今年40歲,上一間510萬10年還完,覺得還可以省吃簡用再一間1400萬,現在努力中,雖然沒生活品質,但我還是相信年輕苦一點,老了會比較輕鬆
狂暴阿偉 wrote:
現在房價回到15年前(恕刪)

別傻了,如果可以就不會一堆空屋了。
分享個人經驗

小女子一個人在2008年貸款三百萬
購買一間小坪數的大樓
月收26k
月繳15k
貸款20年

貸款佔薪資的6成其實負擔是很重的

都是本金利息一起繳,沒有只繳利息
而且頭幾年利息還曾漲過幾次
導致月繳貸款多了1000多元

頭兩年真的是苦哈哈
每個月連300元的餘額都沒有
第三年開始偶有出差機會
但是出差費基本都是拿來付其餘額外費用
依然沒有半毛錢可以多還款

過了五年之後,薪水稍漲,利息下降
所以才能稍稍喘口氣

背貸款就是要開源節流
克制購物慾望
腦波要非常強大
非必需品不買
其實反而不是壞事

現在已經進入第12年了
房價小幅上漲近2倍
會覺得存頭期款的三年跟背貸款的前面五年
這些苦都是值得的
Papa1983 wrote:
請問大家背了房貸
對於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還是是個人的窮擔心
不好意思 很少發文
希望不會被打臉
謝謝


一萬五 30年

生活有沒有影響

沒有

man91517 wrote:
其實,有沒有想過,房貸讓你失去的機會成本遠比房子本身可觀??

過去的經驗我不認為還能持續複製下去,10年前的房價到現在來看幾乎都翻倍,在未來10年房價還會翻嗎??
姑且不論房子會不會漲價,要想想自己是不是還有夢想,會不會因為房子而不敢作夢,

我也不敢想五年前我要是買房會怎樣,可能現在還在被某間公司壓榨,年終還要看老闆施捨,出國要看老闆臉色。 不過剛創業時也懷疑過自己選擇,也是過了兩年才覺得選擇沒錯,現在已經是覺得好險沒買。

我覺得人生該追逐的是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房子,房子只是追夢過程中的小點心。 (恕刪)


+1


現在的潮流「一面倒」支持要先買房,因為以後一定更貴。

都沒有討論到「房貸讓你失去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不是說那一種一定是對的,但至少,兩種聲音都要參考比較好。
畢竟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

P.S. 我有兩個朋友在「十多年前」買了房,
A快繳完房貸了,但是他和我們這些年來的連絡越來越少,
難得的聚餐聊天當中,感覺得出來他還停留在十多年前。
因為生活就是「上班」+「加班」+「睡覺」。
感覺他為了「繳房貸而失去的機會成本蠻大的」。

B和A差不多時間買房,但在前幾年決定放棄,忍痛售出。
表面上看是B輸A了,
但是我們的聚餐聊天當中,感覺得出來B沒有像A那樣,
把所有的生活都給了房貸。

這值得借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