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開始思索怎樣可以取得隱私性與安全性都高的個人雲端,也就是NAS產品,不過傳統的NAS都幾乎只能利用電腦瀏覽使用,對於目前雖身攜帶平板手機的我而言,並不方便,因此如果NAS也可提供手機、平板隨時連線應用,甚至進行即時轉存備份,那就太好了。

經過一段時間上網作功課,搜尋瀏覽不少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再加上產品價格價值評估,我買入Akitio推出的迷你私有雲,為什麼會決定買這款產品呢?主要是發現它不僅針對一般電腦運用時很方便,而且原廠就有針對iOS與Adroid設計APP,所以利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也能夠活用迷你私有雲。

迷你私有雲的外盒算是蠻素雅的,白底配上圖片以及功能特性標誌、說明。

然後針對這款迷你私有雲可以做些甚麼,帶給人怎樣的歡樂時光,也有圖文說明,不過因為才剛入手,基本上這邊講的功能,我也都還沒徹底玩到,只是光從介紹裡面就能感受到迷你私有雲的無限可能性。

打開外盒,從裡面取出所有物品,就看到包括迷你私有雲主機,還有變壓器、插頭、網路線、說明書等等。

其中變壓器採用插頭可換形式,共有四款不同規格的插頭,可對應國內、外不同的插座設計。

網路線的端子採用金屬與塑料結合設計,相當札實,比一般完全塑膠端子設計的線材要有質感得多。

這四顆透明軟墊是提供迷你私有雲當腳墊用。

看完前述的配件,接著來看看迷你私有雲主機,造型方正,且體積輕巧之外,關鍵是整體外觀質感,搭配髮絲紋設計,就是很漂亮,當然也真的精緻,然後確實是MAC風格的造型,認真說,拿在手中的觸感也很棒,完全不像傳統的NAS般笨重與呆板。

主機四角都用圓弧造型,除了視覺感比較好,也不會刮傷人,而機頂與機體中間這段空隙,也是有學問的,謎底稍後解答。

迷你私有雲機背主要有LAN、eSATA以及兩組USB介面,最後則是變壓器插孔以及電源鍵,其中eSATA部分,如果外接硬碟,就能與內建的硬碟進行磁碟陣列(RAID 1,RAID 0),對於備份的再備份很方便,也提供使用雲端的安全性。

主機底部有關鍵資訊,這是讓電腦找到它的重點號碼,然後還有內部硬碟的散熱孔,而這也是前面說到機頂與機體間隙的謎底,因為能利用上下導流的方式讓散熱更有效率。

一些連接電腦的細節,因為從「MyAkitio Wiki」網頁就能看到,為了避免文章變成說明書(當然我個人有點懶~XD),那些就先跳過。
但是當電腦正式與迷你私有雲連線後,關鍵就是去重設帳號密碼,這樣才能確保雲端服務的專有性,不過也是可以分享給自己信任的親友啦。

迷你私有雲的網頁端應用,就是要登入「MyAkitio」網站,在這邊輸入用戶與密碼,就可進行各種功能應用,當然,我還沒好好將各種功能試用到,只是看到頁面上的圖示,還蠻有親切感,且圖示與文字都很清楚,特別是右側的圖示群採用浮動設計,因此可以隨性拉動置放。

然後進入子頁面可以看到「Home」,這一區是迷你私有雲的機密區,完全屬於使用者個人擺放關鍵資料使用。

先來上傳一些音樂檔案看看。

其實操作方式還蠻方便,只要用檔案或資料夾拖曳的方式就可以。

立刻進行上傳動作,這部分的速度當然牽涉到家中的網路頻寬,我家是用光纖60M(下載)/15M(上傳),其實蠻快的。

YA!上傳成功!

當然,電腦內也能進行迷你私有雲的上傳與下載,我就先簡單的測試一下好了。

首先進入迷你私有雲中,先設幾個資料夾,因為之後會把常用的臨時需要在外地應用的影音資料放進這邊。

試試將MP3音樂複製到迷你私有雲備份。

果然已經將所有我想傳送的MP3資料夾儲存完畢。
因為才剛入手,很多如支援BT以及FTP,還有Upnp等功能,我還沒體驗到,但是從先階段看到的功能面,以及實用性,其實都已經很不錯,更何況還能利用手機APP操作,從官方網頁上看,還能將拍攝的照片直接備份到迷你私有雲內,甚至直接透過迷你私有雲分享到社群網站,讓我不禁想到,之後外出根本不用攜帶電腦,利用平板、手機就可以備份,且要分享運用還很簡單,真是買到物超所值的產品,接下來幾天再來好好玩玩看,有心得再跟大家分享。
------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
(2013-10-07 更新)
雖然一直很想跟大家分享使用迷你私有雲的心得感想,不過沒料到從買回這顆雲端硬碟後,我手邊的工作就增加不少,幾乎整天都處在忙碌狀態,縱使想要寫點東西,也沒啥精神,再加上中秋佳節回老家一趟,也不方便一直窩在電腦前,反而是工作上又有狀況要處理,還好有這顆迷你私有雲,讓我能夠迅速把事情轉交待給負責人,否則就麻煩了。

雖然當時狀況已經過去,但認真說,還是餘悸猶存,因為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可能就會流失一名客戶,也剛好有這個經驗,就來一次實境再現好了。
當時其實是客戶針對先前會議的結論產生誤解,但是偏偏公司內部的伺服器維護中,所以會議相關資料也沒辦法從遠端進入讀取,然而我因為開始使用迷你私有雲之後,養成文件資料備份在雲端的習慣,因此接到電話後,趕快就先登入迷你私有雲。
這裡也順便說明一下,迷你私有雲其實也配搭不少應用程式與功能,所以透過這些程式就能執行許多工作了。

當然,為了要能與業務相關人員進行聯繫,並可協作文件檔案,就必須先建立對方在迷你私有雲的帳號,這部分也很簡單,透過帳號管理就可以達成。


而我的習慣是會依據不同專案執行期間,開放相關人員設立可讀取我的迷你私有雲的帳號,這次專案就是Tony與我合作。

由於同一時間執行的專案通常不只一個,我也會利用不同資料夾進行分類,這點對於讓協作者可以明確找到相關文件檔案很有幫助。

由於這項會議記錄屬於專案A,因此必須將資料夾權限開放給Tony,他才能登入迷你私有雲後進行處理。

終於,會議記錄出現,與客戶之間的爭論也可以有明確的憑據再行商議。

不過若來不及讓相關人員設立迷你私有雲的帳號,也能夠透過Email傳送。

如此一來,可以參與協作並了解狀況的人就更容易納入了。
而這種分享機制,在迷你私有雲上其實還有很多種用途,例如針對家人方面,最好的應用方式就是分享旅遊樂趣。

前一陣子排了一個長假,我帶家人出去旅行,由於部分親戚都遠在東部,要分享照片就成為難事。

不過因為迷你私有雲的分享方式很方便,所以我就直接先備份一組家族照片在其中的相簿裡。

將照片上傳完畢。

再用右鍵點選資料夾,就可以將相片分享給其他親戚。



其中不僅相關出遊人員可以看到檔案,甚至開放權限的話,還可以編寫。
然後可讓被分享者看到檔案的截止日期時間,也可以預設,除了降低系統的負擔,主要還是讓親戚們知道,相關照片要趕快欣賞喔。

迷你私有雲也支持手機簡訊傳送網址喔,這點對於不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來說,就便利多了。

迷你私有雲還有另一個功能,我也覺得很不錯。

就是除了透過資料夾進行相片或相簿分類,還可以應用浮動列的相簿服務,播放相片。

設立資料夾後。

就可以挑選想要放入的相片檔案。

找到之前儲存在資料夾內的相片檔案。

再匯入相簿。

就完成前段步驟。



之後就可以進入相簿後,輕鬆的點選觀賞,而且是無論身在何處,只要登入迷你私有雲之後,就可以這麼做喔,要跟親友一起同享也變得簡單多了。

然後大家都知道,網路上總是有不少BT資源,懂得妥善應用,可以幫自己省時省力又省錢,只是要懂得下載。

而迷你私有雲這項可以在關閉電腦後持續進行BT下載的功能,我就覺得超欣賞。
當然,要使用這個下載功能,得要先開啟權限,並且設定好傳輸數據。

接著就要上傳所找到的資源種子。

接著就讓迷你私有雲在背景慢慢下載囉。
而這樣處理的最大好處,就是不會占用電腦系統資源,而是雲端硬碟默默工作,且電腦也可以想關就關,不用耗費多餘電力,很環保吧!
一下子分享了幾個我自己最喜歡的應用心得,其實真的是因為我這段期間最常使用上述功能,特別是相簿分享,由於我自己也有拍攝人像與活動記錄的習慣,透過迷你私有雲的分享功能,我可以把照片依舊放在自己的儲存裝置中,但是麻豆或是活動工作人員可以觀賞,甚至直接下載,省去我轉燒光碟的麻煩,以及攜帶隨身碟去儲存的問題。
過兩天再來分享一下手機應用,這真的是迷你私有雲的殺手級功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