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以目前相機市場的狀況來看,相機大致上可以由低至高分成四類,從最低的小片幅感光元件數位相機,到高倍光變焦的類單眼,再往上是介於單眼相機與普通數位相機的Mirrorless可換鏡頭相機,又被稱為「微單眼」是個近幾年來不斷發燒的話題,最上層則是歷史較久的數位單眼相機DSLR。而2010年的時候「微單眼」這個名詞甚至都還沒有出現,但在現今的市場上這類可交換鏡頭的微單眼已經大幅度的改變了相機市場,我們正處於一個相機系統更替的世代,新概念的相機不斷推陳出新,這次我們要介紹的一個類別在市場上不算大宗,但近年來似乎有越來越重要的趨勢-大片幅不可換鏡頭數位相機,

這裡指的大片幅並不是傳統底片攝影的中片幅或大片幅,而是比小型數位相機的1/2.3"或1/1.7"明顯大多的感光元件。這件事情大約可以回朔到2008年的Sigma DP1,在可以單手握持的相機裡面放入APS-C大小的感光元件已經算是當時的創舉,不過當時市場對對於Sigma這個牌子也還不夠熟悉,所以討論並不是很熱絡。兩年過後Leica X1同樣也做出了不可換鏡頭的APS-C片幅相機,不過純正德國血統並不是普通消費者能夠高攀的。這類產品逐漸受重視大約是在去年,電子巨擘Sony推出了比手掌還要小的1吋感光元件數位相機RX100,還有全世界第一款全片幅不可換鏡頭的數位相機RX1,大家才逐漸意識到除了微單眼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更輕巧,但也能夠維持高畫質的選擇。它同時具備小型數位相機的方便性,也不需要擔心更換鏡頭或入塵等等問題。犧牲一點換鏡頭的多樣性,但也提昇了便攜的特點,正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

本次要介紹的是日本光學大廠Nikon首度推出的不可換鏡頭大片幅數位相機Coolpix A,它具備了APS-C片幅大小的感光元件,並且採用EXPEED 2影像處理引擎,同時如Nikon自家近期的產品D800E或D7100,拿掉了低通濾鏡以求更高的畫面銳利度。究竟在這台全新開發的機種是否能夠與過去相類似的產品分庭抗禮呢?我們一起來揭開Coolpix A神祕的面紗。


本篇文章共分六個部分,各位可依照有興趣的部份做閱讀,請大家善用搜尋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章節。
外觀介紹
操作 無需妥協
體積 無需妥協
畫質 無需妥協
結論與使用心得
實拍圖片


外觀介紹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Coolpix A使用APS-C片幅,1,620萬像素感光元件,並且使用EXPEED2影像處理引擎。快門範圍從1/2000秒到30秒或B快門。感光度的範圍從ISO100到ISO25600。

而為什麼要取名叫做Coolpix A?Nikon將之視為:Authentic(真實)、Advanced(先進)、Art(藝術)三者的總和。希望這台小相機可以開創出高品質的小相機市場。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機身造型的一大特色是機身正面這條蒙皮凸起,相機要握穩的話可是需要你的手牢牢的把它抓住才行,雖然機身的材質就已經是稍微粗糙的質感可供防滑,但有了這小小的握把就可以讓手部做個支撐。

順帶一提,機身的前後蓋是使用鋁合金,而機頂的材質則是鎂合金,所以整台相機拿起來沉甸甸的,非常有質感喔~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右下角的"DX"就是Coolpix A的最大賣點,在輕巧的機身內塞入24 x 16mm大小的感光元件,大小跟目前非全片幅的數位單眼相機相同,但機身可是小了很多。DX標誌上方一小圈黑黑的物體其實是紅外線接收器,相機可以使用紅外線遙控器ML-L3來控制快門。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Coolpix A所使用的鏡頭是特別為這台機身所設計,內含5群7枚鏡片,焦段為等效28mm,最大光圈為f/2.8,最小可達f/22。鏡頭周圍是對焦環,轉動的阻尼滑順度適中,這個對焦環可以讓相機使用手動對焦,甚至能在合焦之後再轉動來使用手動對焦,操作的方式與Nikon的數位單眼鏡頭無異。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Coolpix A光圈葉片為圓形七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機身正面右下角藏著一顆Fn1快捷鍵,可以進選單自定功能,機身共有Fn1與Fn2兩個快捷鍵。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螢幕為3吋92萬點,跟目前Nikon的數位單眼規格大致相類似。

鍵盤配置我想只要你有用過Nikon的DSLR就一定不會陌生,左方一排的按鍵與下方的的相片放大縮小鈕,還有右下角的i鍵都是很常見的設計。唯一讓我這個Nikon使用者不太習慣的是播放與刪除鍵,Nikon DSLR通常把這兩個按鈕放在左上方,但因為Coolpix A高度不夠的關係就移到右側,剛開始常常會發現自己「視而不見」,找了半天才發現近在眼前。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Coolpix A左側最上面的曝光補償/光圈鈕大概是各位最常用到的按鍵之一,在P/A/S模式下,相機要做曝光補償的更動,必須要用左手按著曝光補償,然後再用右手去轉機頂的滾輪。下面的ISO鍵也是一樣,按下之後使用右手的轉盤去控制。同時這個ISO鍵也是第二個Fn鍵,你可以將預設為ISO的Fn2鍵換成其他功能。

下方兩個按鈕就是相片放大與縮小鍵,不過它們不只負責相片的縮放,也可以在Live View模式下針對對焦點的位置來做放大縮小。在操作篇的部份小編會用影片為大家展示操作的方式與反應速度。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既然名叫Coolpix A,就一定還有Coolpix的血統存在,例如機背右側的這個飛梭旋鈕,這個設計只有在Nikon目前的Coolpix與1系列才會出現,數位單眼的範疇中是沒有這樣的設計的。或許是因為Coolpix A前方的位置不夠做第二個轉盤的緣故。轉盤也可以做為上、下、左、右四向的下壓按鈕,可以用來移動對焦點位置,進選單時若是要快速上下瀏覽選擇,就使用滾的吧!速度會比一個鍵一個鍵按來的快很多。

最右下角的刪除鍵操作方式與DSLR完全相同,按一下相機會要求你做確認,按第二次就是直接刪除。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相機左側連接埠是USB與GPS擴充連接埠。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轉軸的部分有一個金屬管,這個設計大約是從2010年發表的D7000開始的,之後的數位單眼如D800/D600/D5200/D7100(不含D4與D3200)都看得到這個設計。相較於過去只有一根橡膠做轉軸的連接,這個側邊的蓋子開啟會比較容易,而且不會如橡膠一樣回彈,是個很貼心的改進設計。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把上一張的畫面再往下一點就可以看到對焦模式的撥桿,不過Coolpix A並不像單眼一樣在這裡有AF-S與AF-C可以選擇,機身選單裡也沒有幾點的自動對焦可供挑選,那是因為Coolpix A為對比式自動對焦,與數位單眼常見的相位式檢測對焦不同,我們等一下會說明者兩者的差異。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機身右側為HDMI連接埠,轉軸處依然是金屬製。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機頂左側寫著"Nikon Optical Design",小編沒見過Nikon相機裡出現過這段文字,不過...Nikon有哪一台的光學設計不是他們自行設計的嗎?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機頂右側分別是模式轉盤、開關機鍵還有光圈/快門轉盤。Coolpix A的市場定位也大致上可以從這個轉盤看出來,除了PASM四種最標準的曝光模式之外,也有自動模式,U1與U2則是給使用者自定義的模式,SCENE是場景模式與EFFECT效果的綜合體,一些簡易的特效都放在裡面。這樣的模式轉盤配置比較像中階以上的DSLR,而沒有像D5200/D3200那樣的微距、人像或者風景模式的圖樣在模式轉盤上,所以大家可以從這個轉盤看的出來Coolpix A比較像是給對於攝影基本概念有些了解的族群,比較不會像其他的Coolpix系列,注重在生活與相片效果的應用上面。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開機的方式,雖然跟DSLR一樣是使用食指往右撥動開關,不過Coolpix A的開/關機撥桿是向內撥,並且裡面有彈簧,撥了之後會回彈到原來的位置。看來Nikon還是很堅持要單手就能開機的操作方式。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一般相機都是把製造地打在基底,但Coolpix A很直接的就直接打在顯眼的地方。其實相機本身的質感就非常好,你不會去懷疑這不是一台日本製的機器。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在按鍵的的設計上也是Nikon相機首度出現,機身的每一顆按鈕都是金屬製,並且刻出同心圓的紋路,可以止滑,視覺上看起來也會閃亮亮的。按壓的感覺比數位單眼來的淺,但非常紮實,你可以非常確定是真的有按到東西。Nikon數位單眼的按鍵的下壓距離比較長,所以如果不向下施點力去按的話會誤會沒有按到。小編個人非常喜歡Coolpix A的按鈕設計與按壓質感,若可以的話大家可以到展示中心去體驗看看這份細微的差異。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機底腳架環為金屬製,不過腳架環的位置並不是與鏡頭中心點連成一線,所以上腳架的時候可要注意一下鏡頭與雲台位置的差異囉~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Coolpix A使用的電池為EN-EL20,與J1/J2/J3所使用的電池是一樣的。CIPA所公布的電池續航力為230張,不過小編實際使用時則是超過這個數字,拍個300張是沒問題的。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另外介紹兩個銷魂的配件,第一個是光學觀景窗DF-CP1,從頭到腳完全是金屬製,拿起來沉甸甸的,質感好到一個不行。光學觀景窗視角為28mm,裝在熱靴上所以使用時跟鏡頭的視角會有點高度的差異。它的覆蓋率為90%,放大倍率為0.52。鏡片的通透度非常之好,裡面有一條會反光的銀線,所以看的時候甚至會誤以為從光景窗看出去的畫面比肉眼實際所見來的亮。

雖然DF-CP1的質感超好,但這麼讚的質感可要付出不少代價,美金450的價格就看各位覺得值不值得囉~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另外一個則是遮光罩HN-CP18、轉接環UR-E24,當然在上面找不到任何塑膠製的部分。這兩個配件據說是預購時做為贈品的,有興趣的話大家動作可要快點囉。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遮光罩HN-CP18必須要裝上轉接環UR-E24才能使用,目前Coolpix A專用的配件也僅有這三個。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機身正面有轉接環專用的螺紋。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合體~~把配件接上後,其實看起來滿像前陣子流行的LOMO相機。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許多網友在先前Rumors的時期一直在猜測這台新相機的外型,有人拿Fujifilm X100的外型去改圖,有些人覺得這台會是Nikon FM2機械底片機的復古外型,但Nikon數位化到現在似乎還沒有向過去底片機致敬的外型設計出現。我猜大家會這麼想應該就是受到Fujifilm的X系列與Olympus OM-D這些迷死人的相機害的吧~Coolpix A在裝上配件後才有那麼一點復古味出現。




操作 無需妥協

在外觀上Nikon維持了Coolpix的造型,但是在操作方便性上幾乎與DSLR無異,這個部份我們從對焦、操作、相片播放與連拍等等面向來看。


一般對焦速度:
Coolpix A是使用對比式偵測對焦系統。對比式對焦的原理是相機會去檢查被攝體影像的反差,比較之下最高反差的狀況就代表是合焦,低反差則是失焦。相對來說DSLR所常用的相位式對焦對焦方式,則是相機的對焦模組會將影像分成兩個,藉由這兩個影像之間的相位偏移程度來做檢查。

對比式對焦的好處是對焦精度高,而且偵測的範圍較廣,壞處則是對焦速度較慢;相位式對焦則是恰恰相反,要做到高精度的對焦系統並不容易,而且偵測的範圍通常是一小點,但是對焦速度可以很快,而且較陰暗的地方也可以對焦成功。這也是為什麼單眼相機廠商總是花了不小的篇幅在告訴你這台相機有「幾點」對焦,而一般的DC卻沒有什麼人在乎他們有幾個對焦點,其實是因為對焦系統的運作原理不同的緣故。

講這麼多不如直接來看影片吧!Coolpix A依照對焦距離分為一般與微距,一般模式下的對焦距離為50公分至無限遠。

對焦速度來說大家覺得如何呢?小編覺得還ok,雖然不至於到像GH3或者是NEX或者是OM-D之類的超快對焦速度,不過應該也不算慢囉~

另外,你有注意到相片的放大速度與移動放大區域的速度嗎?跟單眼是一樣快的喔~


微距對焦
Coolpix A開啟小花模式的時候,最近對焦距離會變成10公分至無限遠,對焦速度會變得稍微慢一些,因為相機會從最近的對焦距離開始檢查到無限遠處。來看看微距的對焦速度吧!

小花模式的對焦速度就不能說快啦~但還好,即便是面對像黑色的物體─如鏡頭─也依然是能夠合焦。


手動對焦與「變體的」全時手動對焦
既然要創造無須妥協的操作,直覺的手動對焦肯定是少不了的,手動對焦模式下直接轉動鏡頭旁邊的對焦環,就可以立刻看著畫面開始手動對焦了。但Coolpix還附加了比較不一樣的全時手動對焦。全時手動對焦意思是,你無論是在半按快門合焦後,或者是根本沒有按快門鍵時,轉動鏡頭旁邊的對焦環都可以改變對焦位置,是一個非常方便的設計,目前Nikon的單眼相機新鏡頭絕大多數都已經具備了這個功能。而Coolpix A的全時手動對焦只有在半按快門的時候才能夠被啟動,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半按快門先讓相機對好焦的話,怎麼轉動對焦環都是無效的。

Coolpix A並沒有峰值對焦,所以如果你是用全畫面來對焦的話,相機右邊有個距離資訊來告訴你現在鏡頭的對焦距離是多少,但其實畫面不太容易看的出來,這個時候你可以按下相機左下方的放大鍵,特別去放大畫面中對焦框的位置,最大可以將框框放大到約為整個畫面80%的範圍,這樣的情況下使用手動對焦就會非常清楚容易了。

影片的00:53處我將對焦模式切換為自動對焦,然後在半按快門之後旋轉對焦環,這就是全時手動對焦,不過這個對焦環在沒有鎖定對焦的情況下轉動是無效的。


光圈與快門操作
轉盤的操作反應雖然與相片的品質毫無關係,但卻是會影響使用者感受的重大原因,我們很容易因為操作的流暢度細微差異而影響購買意願,我們這裡來看看Coolpix A操作的反應如何。

如影片所示,轉盤在轉動的時候,相機很快的就顯示更動後的數值,算是已經接近單眼相機的操作速度。已經算是非常快了,不太會影響到操作上的感受。

在這種大片幅不可換鏡頭的數位相機操作速度上來說,過去有一台相機的反應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完全感覺不到有任何時間差的存在,那台相機是讓我跌破眼鏡的Sigma DP1M,大家可以把時間軸拉到約1:20處來比較差異。


相片播放與選單操作

拍攝之後的操作反應也是相當快的,放大與移動沒有特別延遲的感受。這也是小編個人對於Coolpix A印象很不錯的的地方,我不需要花多餘的時間去等待相機讀取。

選單操作部分跟跟Nikon自家的單眼相機完全一樣,連版面設計與配色都一模一樣,本篇文章後面有一些選單的截圖,如果不講這是Coolpix A的選單各位一定會覺得這是Nikon的DSLR畫面。而且還有我最愛的單鍵說明。


RAW連拍
Coolpix A連拍速度最高每秒4張,並且沒有高速與低速連拍的選項。小編使用的是Transcend SDHC Class10 8G記憶卡,並且拍攝NEF檔。

相機最多可以在速度不明顯降低的情況下連續拍攝12張RAW相片。

JPEG連拍

拍攝JPEG FINE畫質的相片,在連拍速度不明顯降低的狀況下,可以最多連拍27張,第28張後速度就會開始減慢。



拍攝畫面顯示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Coolpix A拍攝模式下共有4種畫面顯示:顯示、隱藏、構圖16宮格線以及電子水平儀。不過無論如何在何種顯示模式下,畫面的下部分都會顯示光圈、快門、感光度與可拍攝張數等等重要資訊。電子水平儀只能顯示左右的水平傾斜,但無法偵測前後的垂直傾倒差異。


感光度與快門釋放模式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Coolpix A也可以設定自動ISO、最高感光度與最慢的快門速度。

拿到相機的時候,我沒有什麼感覺,就只是把它當作普通的數位單眼在用而已,但是看到有趣的東西要錄影時,呃...這台相機沒有獨立錄影鍵啊!該怎麼錄影,一時還真的不知道要去哪裡找到錄影的功能,原來影片的按鈕要到快門釋放模式的選單裡去找,這實在不是太方便,或許Nikon認為這台相機是以拍照為主,所以捨棄了目前我們習以為常的獨立錄影鍵,第一次使用的時候真的會讓人不太習慣。設定為「紀錄短片」時,按下快門鍵就可以開始錄影了。


Fn按鍵功能與使用者設定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那麼要如何讓設定錄影鍵在不用進入選單的情況下又能快速的錄影呢?這需要使用到快捷鍵。相機上有Fn1與Fn2兩個快捷鍵可以選擇,Fn1負責閃光、連拍、自拍或者曝光鎖定等等功能,而Fn2負責ISO、白平衡、影像品質與測光等等功能,兩鍵負責的職責完全錯開。所以你可以將Fn1定為「快門釋放模式」,然後拍攝的畫面下按著Fn1快捷鍵,加上轉盤就可以快速地把快門鍵的功能換成錄影。



體積 無需妥協

或許操作不是你在乎的點,只要使用習慣建立,操作的方式就不會是個問題,但有一種東西是很難被更改的,就是對於大小的喜好。有些人就喜歡拿超大的單眼相機,甚至會為了「手感」而加上電池手把,也有了就喜歡薄的像名片盒的數位相機。Coolpix A是目前市面上APS-C片幅中體積最小的不可換鏡頭數位相機。我們找了4人,各2男2女來拿Coolpix A給大家看看。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對於165公分的女生來說,拿Coolpix A在手上應該算是剛好,對於女生的單手握持來說也不是問題。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男生的手拿起Coolpix A就會覺得相機很小一台,相片中手的主人身高為186,相機感覺實在是小到一個不行對吧?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這是另外一位女生的手,看起來相機又變大了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對於一般的男生來說,Coolpix A真的是一台很小的相機,特別是裡面放著一片APS-C大小(24x16mm)的感光元件,要做到這樣的大小對於光學以及機械設計上來說都是一大考驗。

我們拿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幾款「大片幅不可換鏡頭」相機來做體積規格上的比較,大家應該就會比較有感覺一點。
相機 長(mm) 寬(mm) 高(mm) 體積比率(%)
Nikon Coolpix A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111 64.3 40.5 100%
Sony RX100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101.6 58.1 35.9 73%
Leica X2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124 69 51.5 152%
Fujifilm X100s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126.5 74.4 53.9 175%
Sony RX1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113.3 65.4 69.6 178%
Sigma DP1 Merrill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121.5 66.7 64.3 180%
Canon G1X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116.7 80.5 64.7 210%

先說一下,體積比率的那一欄的意思是算出長 x 寬 x 高後的體積,然後以Coolpix A作為100%的基準來看其他的相機體積,這個數字並不是相機實際的體積,小編在這裡只是想讓大家粗略的比較一下大小。

Sony RX100是真的非常小一台,我相信只要有使用過的人一定會讚嘆怎麼可以把一台相機做的這麼小,特別它的感光元件又是1吋,老大哥RX1雖然體積在這幾台裡面並不吃香,但它的感光元件卻是最大的,能夠做到這麼小也很令人吃驚。

其他APS-C片幅的相機有Leica X2、Fujifilm X100s、Sigma DP1M,它們的體積都比Coolpix A來的大,而且大了不少,在帳面上都有超過約50%的比率。而Canon G1X的感光元件為1.5吋,介於APS-C與M4/3片幅之間,但體積卻是這幾台相機裡面最大的,Canon加油啊~~

從這張表看來,各位大概就能夠理解Coolpix A在體積上的地位如何。不過不知道各位看到這張表之後有沒有另外一個感覺?小編個人是覺得這個市場已經漸漸地在移動了,強勢的Mirrorless可換鏡頭機種目前正在吃掉DC與DSLR的市場,而上表中這7台的出現,也似乎在預告相機的未來主流可能會漸漸往APS-C移動,APS-C片幅的市場不會再只是Mirrorless與DSLR的天下,自從Samsung發表了全世界第一台APS-C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NX10開始,市場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動。現在這種不可換鏡頭的大感光元件相機也似乎會會漸漸加入市場,未來會造成什麼樣的變化令人非常好奇。不過有趣的是M4/3規格系統完全沒有加入這場不可換鏡頭的競賽,目前Olympus跟Panasonic都還死守著可換鏡頭的M4/3陣營,到底是福是禍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畫質 無需妥協

1,620萬畫素與EXPEED2影像處理器並不算新的規格,Coolpix A的賣點之一在移除低通濾鏡,以及專為這台相機所設計的鏡頭。另外一點是規格上比較不容易見到的,就是Coolpix A所拍攝的RAW檔案為14bit,這個bit代表影像在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各個頻道上所有擁有的階調,這個階調越高就代表顏色在色階的表現上會越平滑,階調越低代表在色彩上越容易出現斷階。而Coolpix能夠拍攝與D7100/D600/D800/D4相同色階的14 bit RAW檔案,唯一的缺點是你不能像其他數位單眼一樣選擇14bit或12bit。

小編在此使用原圖裁切放大,讓大家看看原圖的畫質如何,同時也順便比較看看RAW檔使用Viex NX轉出與機身JPEG直出的差異。拍攝時選定RAW+JPEG的拍攝畫質,Picture Control設定為Standard,並且將裡面的細項回復預設值,其他設定都盡可能的關閉或設定為預設,以求還原Coolpix A的最原始表現。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ISO100 f/2.8 1/320s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ISO100 f/2.8 1/320s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ISO100 f/5 1/200s

大家應該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JPEG的銳利度很明顯地略高RAW一籌,而且飽和度稍微濃一點點。我猜想JPEG會這樣應該是機身有偷加一點料進去,讓畫面看起來比較討喜,而拍攝RAW的人因為也多半是會後製的一群人,所以就保留原始的色彩與銳利度。兩者的差異並不會非常大,但放到100%看還是看得出來分別。

畫面的清晰度來說,Coolpix A的表現出奇的好,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小的鏡頭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也可以有這麼清楚的表現。許多人覺得Coolpix A開一個f/2.8的規格不夠誠意,但我想Nikon如果做個f/2或者f/1.8的鏡頭,機身體積勢必會因為鏡頭而變得更大,而且價格也會上升,若是要維持相同價格的話,那必定會降低畫質的表現,在f/2.8的水準下維持畫質算是個穩定的均衡。

順便提一件有趣的事情。Coolpix A的畫素為1,620萬,處理器為EXPEED 2。聽到這樣的規格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2010年的D7000畫素也是1,620萬、也是EXPEED 2影像處理器。這代表什麼?小編大膽的猜測:
1. Coolpix A可能是幾年前就開發的產品。
2. Coolpix A可能就是以D7000為基礎,並且拿掉低通濾鏡的縮小版。

當然這只是小編個人的臆測啦,但如果是依照這樣的狀況來看,搞不好Coolpix A的下一代就會使用D7100的2,410萬畫素加上EXPEED3處理器,或者是跟Sigma一樣做個41mm或75mm的Coolpix A+系列也不無可能。使用較舊的規格並不代表產品不好,我想會有不少人跟我一樣覺得沒有真的必要使用到2400萬畫素的相片,Coolpix A在2013年開這樣的規格,我會覺得Nikon比較像是在試水溫,試探市場有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產品。



拿來跟數位單眼比較看看
「小體積高畫質」是Coolpix A的最高訴求,但誰知道高畫質到底是什麼樣的程度呢?不比較看看不行。小編在此將Coolpix A與D7100+14-24mm f/2.8這個組合來做比較。為什麼要拿D7100這個組合呢?第一,它們都是APS-C片幅;第二,它們都拿掉了低通濾鏡。選擇14-24mm鏡頭是為了遷就Coolpix A的等效28mm,也因為DX片幅裡沒有等效28mm的定焦鏡,國祥那裏也剛好沒有17-55mm f/2.8G DX可以借,所以就拿了這顆網友宣稱「畫質超越定焦鏡」的廣角鏡皇14-24mm f/2.8G。

雖然Coolpix A是1,620萬畫素,而D7100是2,400萬畫素,像素密度大不相同,若是使用等尺寸100%裁切你一定就能從尺寸看出來誰是誰了,但小編故意不這麼做,我兩個都裁相同畫面,讓各位猜猜看以下四組圖片,哪些是Coolpix A拍的,哪些是使用D7100+14-24mm f/2.8G拍的。所有的照片皆是使用M模式,兩台相機使用相同的光圈、快門、感光度。Picture Control也還原預設Standard的標準值,Active D-Lighting或者是鏡頭校正,反正能關的全部關掉,以求還原機身與鏡頭表現,14-24mm的變焦環一律轉到18mm的地方(鏡頭上沒有17mm的指示),以接近Coolpix的28mm。拍攝皆使用RAW檔,並且使用同一個版本的View NX原廠軟體來轉JPEG。

以下總共四組圖片皆為上腳架拍攝,有些照片看起來模糊,但我已經反覆確認,並且拍攝多張相片,確定準焦就是如此。大家也可以直接點開原圖來做比較,不過不要偷看EXIF資訊喔。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ISO100 f/2.8 1/500s
[左大圖] [右大圖]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ISO100 f/2.8 1/100s
[左大圖] [右大圖]
順帶一提,這張照片的構圖位置不太一樣,那是因為Coolpix A的腳架還位置並非在鏡頭正下方,所以在拍攝很靠近的物體時會跟單眼相機在構圖上有所差異。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ISO100 f/8 1/60s
[左大圖] [右大圖]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ISO100 f/2.8 1/320s
[左大圖] [右大圖]

猜出來了嗎?答案揭曉:
Coolpix A所拍攝圖片的位置由上至下是:右、左、右、左。你猜對了嗎?Coolpix A的表現居然比D7100+14-24mm f/2.8來的銳利,這實在是讓人跌破眼鏡,特別是光圈f/2.8全開的時候,銳利度的差異特別明顯,各位可以去檢查各張相片的EXIF資訊,就可以知道小編沒有在亂蓋,就連我自己也被嚇到阿...




各級感光度表現
拍攝時使用倒數10秒計時拍攝,高ISO雜訊消除設定為標準。以ISO100至ISO25600並且以1EV為級距來看看Coolpix A在各級感光度下雜訊的表現。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打包下載所有圖片]
在感光度的雜訊上,Coolpix A的表現還算不錯,畫面中字體的部分到ISO6400依然可以辨識得出來,ISO1600的時候表現依然是滿乾淨的,右邊毛線球的細節也維持得很好。不過在ISO6400的時候就開始會出現一些不存在於畫面中的色塊,特別是ISO12800與25600。在可頻繁使用的「工作值」小編認定是ISO1600,ISO3200可視為堪用值。看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想拿Coolpix A跟上星期報導的D7100來比較,D7100比較吃虧的地方是2,41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在高畫素密度的狀況下會比較容易產生雜訊,所以即便是較新、處理技術略高一籌的D7100也沒有辦法占到太多便宜。在高ISO下想要純淨的畫面,還是老話一句:使用全片幅吧!



Full HD畫質錄影
Coolpix A可錄製1,920 x 1,080 30fps的高畫質影片,錄影時可調整曝光補償,但是無法在錄影時拍照(畢竟快門鍵就是錄影啟動鍵嘛),我們來看看以下幾則影片的表現。


野生的小老鼠,依照成語記載我是不是應該對著牠喊打呢?我倒是覺得牠好可愛啊~


這隻名叫做「布丁」的黃金獵犬,因為怕熱所以喜歡玩水,我在北投圖書館前面的水池裡拍到他在裡面的畫面。那裏的人都認識布丁,很少見到狗這樣喜歡玩水的吧~


布丁在水裡走來走去其實是想要抓魚,不過對魚來說牠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所以從來沒有成功過XD


師大音樂系的學生正在排練隔天的演奏會,這則影片可以讓大家聽看看錄音的效果。


一點都不怕人的鴨子,可是同學...你嘴上有鴨毛...




結論與使用心得

第一使用Coolpix A的時候,我突然有種熟悉的感覺,原來是這台相機使用起來跟去年小編測過的Sigma DP1 Merrill很像,除了絕佳的畫質以外,操控性一點也不輸數位單眼。使用Coolpix A的感覺就真的很像是使用Nikon的數位單眼相機一樣,不論是操作邏輯、選單或者是許多的按鍵配置大抵上都相同,所以擁有N家單眼相機的人若使用台相機當備機的話可以無痛轉換是沒問題的。

畫質的部分小編在文章裡也有做個比較Coolpix A在28mm不論是光圈全開f/2.8或者是f/8的狀況下,銳利度的表現居然都比D7100+14-24mm f/2.8G這顆人稱超廣角鏡皇的表現來的好,實在是非常驚人的畫質。我相信這樣的表現在目前所有使用APS-C片幅的相機裡應該可以算是相當不錯的,但若是跟全片幅的相機比起來,Coolpix A依然是敗在感光度與淺景深,不過這是先天感光元件大小上的差異。

綜觀目前市場上的不可換鏡頭大片幅數位相機(專指比1/1.7"或其他小DC更大的片幅)來看,除了本次介紹的Coolpix A,還有Canon G1XFujifilm X100sLeica X2Sigma DP1 MerrillSony RX100Sony RX1等共6台相機。價格太高的Leica X2與Sony RX1我想它們專攻的不是會與Coolpix A相同的族群。而canon G1X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Fujifilm X100s則是光圈全開畫質會稍微軟一些,但高ISO表現相當不錯;而Sigma DP1M則是超高畫質;Sony RX100則是輕巧好攜帶。

我會覺得如果你是畫質控的話,Sigma DP1 Merrill仍是首選,Foveon X3感光元件的畫質幾乎是把目前的馬賽克排列感光元件壓著打,這樣的圖像品質已經超越目前市場上的全片幅機種,但你必須要忍受它過短的電池續航力,以及令人汗顏的高感光度雜訊。Fujifilm X100s的發色與外型皆美,深具富士的風格,但光圈全開f/2.0的時候真的可惜,畫質滿鬆散的。Sony RX100體積比Coolpix A更小,畫質也很不錯,而且它是變焦鏡頭,價格也比Coolpix A便宜,在相同的價格、畫質、攜帶性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對手的,這也是Sony很厲害的地方。不過Coolpix A也不是省油的燈,它的體積雖不過RX100輕薄短小,但依然是可以輕鬆放入口袋的等級,光圈全開f/2.8就是可用光圈,而且高ISO雜訊表現與現今APS-C主流的數位單眼大約是在同一個等級,在表現上也深具競爭力。

這台相機從機身質感、操作方式與畫質表現來看,都不像是將目標設定在大眾化的消費級機種,小編覺得它不像是要吸引DC的使用者往「上」走的一個產品線,反倒它比較像是在吸引中階或高階數位單眼相機使用者往「下」走的一個如「備機」般存在的產品,你不想割捨高畫質的數位單眼,卻又無法屈就DC的畫質,然後又覺得Mirrorless相機還是過大,而且你可以接受定焦28mm的視角,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就是Coolpix A,而且,嘿!它的操作方式剛好幾乎跟自家的DSLR一模一樣!

我想Coolpix A的操作、體積、畫質三者兼顧,無須妥協,但各位的荷包可能要妥協一下不過我想到當初Sony RX100的評測文回應中,大家也是覺得價格實在太誇張,現在卻很常在討論串裡見到許多人大推RX100,所以我們心中的量尺是會因為產品的表現而改變的,或許Coolpix A的定價在銷售一陣子之後,大家心中的價格量尺也會更動也說不一定,咱們就微笑看著市場變化吧~


Coolpix A很不錯的地方
1. 體積輕巧
2. 畫質相當銳利,鏡頭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
3. 操作方式與邏輯與Nikon的數位單眼幾乎完全相同
4. 機身質感佳
5. 操作反應快速

Coolpix A需要加強的地方
1. 沒有獨立錄影鍵,要使用錄影功能會有些麻煩。
2. 只有兩個Fn快速鍵,許多設定如白平衡、連拍等等都要進選單裡設定。

實拍照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大家可點開大圖來數數看這隻蒼蠅身上到底有幾根毛。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大家也可以點開大圖看看中間這片發亮的葉子的葉脈分布狀況是如何。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拿掉低通濾鏡會不會產生摩爾紋?小編老實告訴各位:「會的,但機會不多」。請點開大圖找找看畫面中的偽色與摩爾紋。測試時間拍了大約800張的照片,也只有這麼一張小編有發現偽色與摩爾紋的存在。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操作、體積、畫質,無須妥協 Nikon Coolpix A
[檢視原始圖片]
台灣可以買到了嗎
大概多少錢呢
畫質跟rx100比起來如何

ki_min wrote:
以目前相機市場的狀況...(恕刪)


看起來質感不錯,照片顏色飽和,體積適中!
過季的M4/3 solution加上一顆定焦鏡只要1萬出頭, 這價格實在太殺了
APS-C的定焦隨身機要賣到2, 3萬以上的話, 很難有競爭力

除非是100%放大和ISO800以上的照片, 不然畫值的差義幾乎看不出來
Y 拍價格為 $34900

這個價格就....跟SONY RX-100 差距蠻大的
Sigma DP1M/DP2M 也降價了 而且套上優惠的話...
chh123 wrote:
台灣可以買到了嗎
大概多少錢呢
畫質跟rx100比起來如何..(恕刪)



看了一下網拍

公司貨價格為 34900

比 RX100 高出不少

相較之下

Nikon Coolpix A 的優勢

1. 較大片幅
2. 光圈F2.8即可用 (RX100光圈需調到7左右最銳利,1.8全開畫質偏軟)
3. ISO雜訊抑制較強

RX100 優勢

1. 價錢便宜
2. 體積小
3. Zeiss 鏡頭 (抱歉之前寫錯了,感謝指正)


其他比較要煩請版上攝影前輩補充了

但光看價格

這是不同等級價格帶的產品



mobile2009 wrote:
看了一下網拍公司貨價...(恕刪)



RX100是萊卡鏡頭???
樓下繼續...
對焦看來真的是不太好
微距近拍AF速度不強求
但連白天戶外都有點頓,室內低光想必是不理想

畫質相當好,免拿鏡頭蓋也是賣點
正面投影面積很小,但機身厚度達4cm,要塞口袋機是有點勉強

上市定價吸引力跟競爭力都不夠
等水貨降到25k區間應該就賣的動了
ki_min wrote:
機頂左側寫著"Nikon Optical Design",小編沒見過Nikon相機裡出現過這段文字,不過...Nikon有哪一台的光學設計不是他們自行設計的嗎?


有啊NIKON一般消費機
很多不是用NIKON的鏡頭
I love Vancouver!
謝謝版主的詳細介紹
5分奉上....
可以知道官方售價是多少摳摳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