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lee.taipei wrote:

600 CC會不會難握?
...

下次30K試試: 身帶300 CC的水, 拿一瓶250 CC( 假裝它是接力棒,還可防野狗 )
5 K: 150 CC
10 K: 150 CC
15 K: 250 CC
20 K: 進超商買250 CC x 2, 喝250 CC,裝250 CC.
25 K: 250 CC
30 K 250 CC
...(恕刪)


剛開始不太習慣握著水瓶, 習慣就好了.

你補充的水份應該還不太夠, 實際需求可能增加 50%~ 100%. 通常每 2.5k 就會有補給站.

kit2010 wrote:
個人於9/14才在400m操場完成30k


猛!

要是我
一定光記75圈就記到沒力...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jerry.lee.taipei wrote:
猛!要是我一定光記7...(恕刪)


拜gps手錶所賜.現在跑操場不用計圈數.
之前使用電子錶曾經跑過20k.每跑一圈要壓一次.總共壓了50次.那才真是累~

建議~~還是在賽前跑個30K以上比較穩..真的~(其實我是想說直接跑42K更穩 ^^")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kit2010 wrote:
拜gps手錶所賜.現...(恕刪)


LSD 訓練跑操場, 對膝蓋很不利, 因為轉彎太多了. 尤其跑單方向, 會造成膝蓋單邊的磨損. 若選擇跑馬路, 因為路面側傾, 也要左右側交換跑, 最好跑在平坦路面上.

LSD 訓練不直接一次跑 42k 的原因主要是避免疲勞和受傷. 42k 跑完, 往往要休息好幾天才恢復體能, 會防礙其他項目訓練. 一次跑太多, 也增加受傷的機會. 跑馬前, 跑者多半會做三週減量, 調整到最佳狀況以應付 42k. 但平日訓練沒有三週減量, 而且處於訓練疲勞期, 一次跑 42k 往往容易導致受傷. 所以超馬訓練常做連續兩天的 LSD, 降低每次的練習量, 來減少受傷機會, 又達到拉長距離的效果.

happyrunner wrote:
LSD 訓練不直接一次跑 42k 的原因主要是避免疲勞和受傷. 42k 跑完, 往往要休息好幾天才恢復體能, 會防礙其他項目訓練. 一次跑太多, 也增加受傷的機會.


是啊!
我得到的資訊也是如此
甚至於,有些文章還指名超過32K以上的練習是多餘而且對跑馬成績是沒有幫助的

happyrunner wrote:
但平日訓練沒有三週減量, 而且處於訓練疲勞期, 一次跑 42k 往往容易導致受傷



應付每週排好的訓練都來不及了
一次那麼長的距離練跑,一定會對隔週的練習有影響


沒跑過42K,心理當然會懷疑...
就只能相信收集到的資訊了

還有一次跑30 K的練習
那次就用比賽時的速度跑跑看...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jerry.lee.taipei wrote:
是啊!
我得到的資訊也是如此
甚至於,有些文章還指名超過32K以上的練習是多餘而且對跑馬成績是沒有幫助的


我也認為LSD超過32KM並沒有意義

以前我在北大長跑認識一個葉勳良先生

他就是會在馬拉松比賽前跑一次42公里 結果比賽反而跑不出來

根據我師父彭啟泰說 他把最好狀況跑掉了

po一下我師父的課表 他全馬最佳247

一星期一次 400m間歇十五趟 每趟七十五秒 間休一百公尺

一天一小時十五公里跑 其餘五天輕鬆跑十公里

完全看不到LSD 我們這派的練法比較強調訓練品質 而不是訓練量


kazusn wrote:
根據我師父彭啟泰說 他把最好狀況跑掉了


好奇此人來歷, google一下...

因為我上次跑30K後發現鞋全濕了,而且腳趾和腳掌間有磨破的現象...
找到想要的資訊,跟大家分享一下

[轉載]台北馬拉松網彭啟泰先生對馬拉松鞋的建議
個人經驗:
跑鞋我最講究的是其避震性、抓地力與穩定性以及長跑時的透氣性(腳底盡量保持乾燥才不會起水泡)
我通常都穿兩雙襪來增加緩衝性並減少腳底與鞋子的摩擦,且擋汗(經小腿往下流的汗水)效果奇佳
兩雙襪子最好是以內薄(排汗兼類似肌內效布的功能)外厚(緩衝鞋帶綁緊時也不會不舒適)來搭配
襪子厚薄拿捏得宜才不會造成腳掌抓地力道喪失喔!

大家來跑步------轉載台北馬拉松網彭啟泰先生對馬拉松鞋的建議

1.跑馬拉松前應先與同一雙襪子一起穿起來試跑幾次,其中有一次長距離跑。

2.鞋子與腳合為一體,鞋帶綁緊並塞在鞋舌上方,不要有可滑動的情形(鞋尖需留有半至一指空隙)。

3.襪子的腳指處要選用無縫處理,以避免過度摩擦起水泡或黑指甲,最好要有擋汗功能,避免全身的汗水經由腿部全部流入鞋底,而造成起大水泡的誘因。

4.比賽路段如有長的下坡路段,請將鞋帶綁至最後一格,綁牢它可以制動下坡時使整個腳掌往前衝擠而讓指頭擠壓受傷害。


不一定價錢高的品牌,所出品的跑鞋都適合您的腳。
由於縫線接布的位置交錯,某些廠牌的鞋子,會讓某些跑者的腳中指或者拇指擠出厚厚的繭,甚至黑指甲。您應該丟棄這雙鞋。

‧各廠牌的鞋型完全不同,跑步時腳步落地的適應差異也大。換鞋時,應該有一段適應期。

‧鞋底的耐磨材質,雖然不怕磨,但是怕酸。您跑在柏油路上,會有很多硫化物質沾黏在鞋底,或者您穿著跑鞋上洗手間時,因為洗手間的地板鹽酸殘留多,也會沾黏在您的鞋底。

‧跑鞋應該在練跑的時候才穿它,跑完後至少鞋底應立即沖水,並鞋底朝上讓水分陰乾。

_________________
大家來跑步------轉載台北馬拉松網彭啟泰先生對馬拉松鞋的建議
http://www.taipeimarathon.net/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p=1658#1658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happyrunner wrote:
LSD 訓練跑操場, 對膝蓋很不利, 因為轉彎太多了. 尤其跑單方向, 會造成膝蓋單邊的磨損. 若選擇跑馬路, 因為路面側傾, 也要左右側交換跑, 最好跑在平坦路面上.

LSD 訓練不直接一次跑 42k 的原因主要是避免疲勞和受傷. 42k 跑完, 往往要休息好幾天才恢復體能, 會防礙其他項目訓練. 一次跑太多, 也增加受傷的機會. 跑馬前, 跑者多半會做三周減量, 調整到最佳狀況以應付 42k. 但平日訓練沒有三周減量, 而且處於訓練疲勞期, 一次跑 42k 往往容易導致受傷. 所以超馬訓練常做連續兩天的 LSD, 降低每次的練習量, 來減少受傷機會, 又達到拉長距離的效果.
,...(恕刪)


感謝happyrunner的提醒~

其實我這30K是慢慢跑.加上是跑最外圈.每10K換方向跑.跑完之後基本上不太累.(隔天雙腳幾乎沒啥疲勞出現)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kazusn wrote:
我也認為LSD超過32KM並沒有意義

以前我在北大長跑認識一個葉勳良先生

他就是會在馬拉松比賽前跑一次42公里 結果比賽反而跑不出來

根據我師父彭啟泰說 他把最好狀況跑掉了

po一下我師父的課表 他全馬最佳247

一星期一次 400m間歇十五趟 每趟七十五秒 間休一百公尺

一天一小時十五公里跑 其餘五天輕鬆跑十公里

完全看不到LSD 我們這派的練法比較強調訓練品質 而不是訓練量
...(恕刪)


我來說說自己經驗:
跑齡4.5年.以去年為界線的話.在那之前我也是按表練習.一周跑3-4天.
LSD距離是20~30K不等(不一定每周跑).間歇跑(83-88S *12趟) 乳酸門檻跑12K-15K.
但是每次都在比賽後段約30-33K處.體力下降很快(突然跑不動).不然就是小腿抽筋.

如果用以上練習量跑半馬卻很輕鬆.成績約在142~133之間.而全馬最好成績只有341 @@

去年下半年不知道怎回事.右腳踝上方骨膜受傷(照X光才發現).休息了5-6各月.今年4月中開始從新練起.

開始新思考以前練習方式.真的需要按表操課?真的需要刻意練習速度? 還是距離練久了速度自然而生?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jerry.lee.taipei wrote:
是啊!我得到的資訊也...(恕刪)


不好意思.沒注意到只剩下5周的時間.不然不會建議你跑30K以上...

-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