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2010 wrote:
開始新思考以前練習方式.真的需要按表操課?真的需要刻意練習速度? 還是距離練久了速度自然而生?


這我可不知道 我只覺得我師父的練法很有效率 間歇跑 門檻跑 輕鬆跑 都有兼顧

所以PB才會那麼好 比我好十分鐘

當然我也有朋友一個月跑八百公里左右 但pb還是輸我師父大概九分鐘左右

最近我也有兩個朋友月訓練量幾乎都到八九百公里 甚至一千公里

可是他們全馬的pb都沒有低於三小時過 反而比較像超馬的練法

我個人是認為如果跑馬想低於三小時 間歇跑 乳酸門檻跑 輕鬆跑 都需要兼顧

跑量大是可以增進速度 不過有一定的極限在

我剛剛提到的跑量大的朋友 因為他們不做間歇 所以pb大約卡在310左右

kit2010 wrote:
不好意思.沒注意到只剩下5周的時間.不然不會建議你跑30K以上...


沒關係,大家是以交流心得為目的

kit2010 wrote:
真的需要刻意練習速度? 還是距離練久了速度自然而生?


不知道能不能這樣比喻
學生讀書,
是連續讀好,或是累了就休息,等精神恢復了讀起來會比較有效率地吸收所讀的書?

之前,聽人提過,42 K的距離是超過人體應該能負荷的距離

我是這樣覺得
當超過了30 K後,
人體的身心已經到了某種疲累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下
再繼續練下去會對身體或成績有幫助嗎?

反過來看
在20K下做強度的練習,是否比較會對身體或成績有幫助?
聽說職業的好手練tempo run到20K....

這是我直覺式的想法
也許是不對的

好吧
我下個月才要跑初馬
現在我還算是鍵盤跑者...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kazusn wrote:
當然我也有朋友一個月跑八百公里左右 但pb還是輸我師父大概九分鐘左右

最近我也有兩個朋友月訓練量幾乎都到八九百公里 甚至一千公里



我忘了說 他們能一天跑三十公里左右 在於他們工作允許

兩個是公務員 一個在正常上下班的公司

並不是每個工作都能跑這麼多的

至於要跑百馬 那就更花錢了 我待的俱樂部 跑完百馬的不少

但幾乎都是有錢有閒 一個百馬完成 至少二十萬跑不掉


kazusn wrote:
這我可不知道 我只覺...(恕刪)


要達到sub 3不練速度很難,
雖然關家良一說過他沒練間歇就sub 3了,
但他高中時期就很強了,底子很好。
月跑量大,但如果都只是pace 5或以上的強度,
真的要最基本pace 4:15撐42km真的不太可能,
認識一些月跑量約3、400,平日大概就是一天跑12左右,假日lsd 30,
12左右的強度大概是4:10,假日lsd的強度大概4:40,
但他們很少跑間歇,幾乎就是天天配速跑,半馬大概都在1:30內,
但全馬跑下來還是沒進sub 3。後期的速耐力跟不上了。
如果以sub 3為目標的人,間歇還是非練不可。心肺跟速耐力再向上提升比較容易達標。

chc671224 wrote:
雖然關家良一說過他沒練間歇就sub 3了,
但他高中時期就很強了,底子很好。


關家早期還是有參加國立體育場的練習會

還是有練間歇

他的五千pb十六分三十二秒

一萬三十四分四十七秒

馬拉松兩小時三十五分

一百公里七小時二十五分

即使是跑超馬 速度練習還是要注意一下
基本上 I Pace (間歇配速)快於 T Pace(乳酸門檻配速)快於 M Pace (全馬配速)

I Pace無法提升的話 T Pace怎麼練都永遠無法超過 I Pace ,理論上理想狀態只能到跟I Pace一樣

一般來說菁英選手T Pace最多只能撐到半馬距離,所以T Pace只練到4:10當然無法用4:15跑完全馬

以上源自馬拉松訓練書Daniel’s running Formula個人理解後轉述

一位破3的朋友破3前是練到T Pace 4:00左右,加上東京馬當天狀況好才順利達成破3目標

所以全馬要快到一定程度兩者都要練,除非有人天生有很好的最大攝氧量I Pace很快...

另根據一些書及前輩的說法初馬不建議練間歇因肌力還不夠很容易受傷,Daniel’s running Formula所開給

初馬跑者的課表很清楚就沒有間歇跑,只有M Pace , T Pace , Easy Run , LSD

小弟破四前也不曾練間歇跑,破四的重點應該不是速度而是長距離的穩定配速和身體及意志力的適應能力

所以M Pace多練長距離(25k以上)才是重點,當然減量的考量是另一件事 ,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
happyrunner wrote:
可以參考肯亞長跑好手的訓練:


嚇死人,每天的訓練照兩餐吃

nickliang wrote:
初馬跑者的課表很清楚就沒有間歇跑,只有M Pace , T Pace , Easy Run , LSD
小弟破四前也不曾練間歇跑,破四的重點應該不是速度而是長距離的穩定配速和身體及意志力的適應能力
所以M Pace多練長距離(25k以上)才是重點,當然減量的考量是另一件事 ,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


我也曾看過有的文章提到間歇跑對中長距離的幫助比跑馬拉松大

但Yasso 800卻又給人太大的期待...
所以我就選Yasso 800了...
有考慮到受傷的可能
所以是從三趟開始,隔週減量,...到這星期才第一次完成十趟

沒關係
日後跑半馬或9K還用得到...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jerry.lee.taipei wrote:
這星期的功課: Yasso 800和Tempo run強度不變, LSD增量
easy run: 60 minutes, 11 K/hr
Yasso 800: 9趟, 14k/hr
Tempo run: 42 minutes(9 KM), 13 K/hr
LSD: 33.84 K, 完成20.54 K
...(恕刪)


這星期的功課: Yasso 800和Tempo run強度增加, LSD減量
easy run: 60 minutes, 11 K/hr
Yasso 800: 10趟, 14k/hr
Tempo run: 46 minutes(10 KM), 13 K/hr
LSD: 19.44 K, 1:48, 均速10.8 k/hr

這星期因颱風攪局,前三樣功課在星期一,二,三就完成
等天氣等到星期天下午才決定去跑LSD...
比平時多休息了兩天,跑起來是覺得比以前稍微輕鬆一些
均速也略超過想要的馬拉松均速
但自知今天剩下的22K是無法以這樣的速度完成的,也許能撐到30K...

今天的收獲是再次確認自己要等跑了約8 K後才能抓到跑步的節奏
難道這就是很多配速的建議都是等10K後再加點速?
也許前面再慢一點,後面會跑得比較好...

也試了多穿一雙很薄的襪子,
對於排汗和減震
感覺不錯.

快了,審判日就要來臨了...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jerry.lee.taipei wrote:
這星期的功課: Yasso 800和Tempo run強度增加, LSD減量
easy run: 60 minutes, 11 K/hr
Yasso 800: 10趟, 14k/hr
Tempo run: 46 minutes(10 KM), 13 K/hr
LSD: 19.44 K, 1:48, 均速10.8 k/hr


這星期的功課: Yasso 800和Tempo run強度不變, LSD增量
easy run: 60 minutes, 11 K/hr
Yasso 800: 10趟, 14k/hr. 完成6
Tempo run: 46 minutes(10 KM), 13 K/hr
LSD: 30.64 K. 完成24.4 K. 2:43, 均速8.78 k/hr

這星期失眠來亂,難道真的年紀大了?

一開始,連續兩天的失眠,害得Yasso 800只跑了六趟,
下星期奉還4趟,但無法跟流行地百倍奉還...

星期五晚上又失眠,暫停星期六早上的LSD,延到星期日早上...

這兩天看了些資訊
其中一點提到了練習LSD應練習後段加速
開始慢,中段加速,末段再加速

今早就想試試看
一開始9.17 K剛好花了一小時.均速9.1 k/hr
接著的9.17 K想快一點, 但也只快了2分鐘, 花了58分.均速9.48 k/hr
但奇怪的是下一段突然失速,再也快不起來...
接近木柵時看到遠處有濃煙,但已聞到煙的味道...
這給了收隊一個好藉口
所以就折返慢跑回終點
這一段5.8 K,花了45分.均速7.73 k/hr
全程24.4 K, 2:43, 均速8.78 k/hr

不知道為何,最近發現約20K以後就失速...
完全地無力...
還好已練到最後了
不然對信心打擊太大...

這兩天看了某位跑者的部落格
他記錄了每星期練習的心得
他也排了他的課表
但他的目標是進3小時
他到目前跑了幾馬,最好是3小時20幾分

所以...
看起來,
計畫跟實際是有一段的差距
這段差距可能跟練習的週數有關吧?
也許把練習計劃的週數再拉長會有比較好的成績...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