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想請教腳步的問題
已爬文 已知要用前中掌著地
目前有一個腳步的困擾
一、
我看youtube上的跑姿教學
有點像是騎在騎腳踏車
前掌著地後 腳整個抬高 膝蓋也抬高 像騎腳踏車這樣
往前大步跨 兩腳抬高 中等速度輪動 (快速就是賽跑了)
二、
但是.....我在01爬文 有網友說抬高膝蓋大步跑很傷膝蓋
建議是 腳掌稍微離地 以可以往前小跨步 不要拖地的高度
膝蓋也不用抬很高 有點像打籃球小碎步這樣
小步伐兩腳輪動 (以這種跑法會輕鬆一點 但兩腳會一直跨步)
我兩種都試過了
第一種雖然腳抬高 步伐大 同樣距離腳踏地次數少
但因為步伐大 力量也大 所以每一步著地的震動相對大
用數學來看 我想成 力量2x腳步50=膝蓋壓力100
第二種腳不用抬高 但步伐小 同樣距離腳踏地次數多
所以雖然每步對膝蓋壓力小 但步數一多 跑完的感覺也差不多
我想成 力量1x腳步100=膝蓋壓力100
其實兩種跑法我目前測試
速度差不了多少 壓力也感覺差不多
實在分不出那一個說法對
新手請求指點 請各位前輩能指引明燈 謝謝
垂直衝擊力比較好解釋,就是踏步垂直落地時的反衝力。尤其是以腳跟落地於身體重心點前方時的衝擊力。這個部分就是眾多前輩所說的用腳掌落地的原因,腳掌加上隨時保持屈膝的姿勢能利用足弓和大小腿的肌肉和肌腱把垂直衝擊力道盡量減至最小。
平面衝擊力比較稍難以體會,最好的體驗方式是請你用一台跑步機,先不要站上去,把速度開到大概一小時8公里,這是只比快走再稍稍快一點的速度。兩腳踩在旋轉帶的旁邊然後以單腳慢慢放上旋轉帶,在腳與旋帶接觸時會感覺到旋轉帶平面衝撞腳底把腳往後拉。這就是平面衝擊力。
現在想像你人在路跑,人不動,路面以八公里的速度朝你衝來,每一下垂直落腳都會受到平面衝擊力,而要減小平面衝擊力就是要快速揮動腳,讓腳在空中加速,跟上路面速度後再接觸路面。而這個空中加速的動作就會使你的腳落於身體重心的正下方或重心的後方而非重心前面。
大部分的跑者都是腳垂直落地,著地後才加速腿來帶動身體前進。比較好的方式是讓腳在空中加速,腳落於重心後方讓地心引力和慣性將身體往前拉動,腿著地只是支撐高度。
當你能夠做到把垂直衝擊力和平面衝擊力都減到最小時,穿任何鞋款甚至裸足都可以隨心所欲的變換步伐,隨便用腳掌或腳跟著地都能輕快又不傷身的跑步了。
這就是為什麼肯亞的職業長跑者可以高舉抬膝,用非常大的步伐,跑出飛快的速度,用腳跟著地跑完一輩子的全馬也不會有我們正常跑者的傷痛問題。
但,這是說的輕鬆,練是要花上數年的時間去訓練的成果。
光跑步姿勢就有三四派學說,每一派都可以寫成論文出一整本厚厚的參考書,但基本都是要求身體要打直,從腳踝往前傾(而非只有上半身前傾),全身尤其下半身肢體一定要放輕鬆,腳落在重心之後。而大部分的學說都教要用腳掌著地,以每分鐘180的步速左右開始練習會比較容易掌握訣竅。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