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帶領著一大群被稱為草莓族的大專學生,南台灣地區跑遍了,擔任了不下數十場的賽事志工,如今真的有很深的感觸,希望今天的發言能夠讓與賽的選手們多一點的省思,讓大家都更好。

先不去談志工們有多熱情,有多辛苦,但必須說大家都是心甘情願,不為學分沒有報酬。早上七點半的比賽,學生們必須自已從學校出發,五點半到會場,然後一直工作到下午,甚至晚上,前一天的準備工作更不用講。
我們為的是讓台灣的運動賽事更蓬勃,讓主辦單位有充足的人力來讓賽事更完善。

我們也常常在很多賽事之後,收到選手的鼓勵和加油,這也是學生們樂此不疲的原因。當然,也會常常遇到不知善用志工的主辦單位,會把志工當臨時工或打雜工,尊重不夠,但這些我們事後都可以溝通或是當場解決。

其實最讓志工們傷心的是選手的態度

學生們會質疑,大家明明知道公共場所不能亂丟垃圾,可是為什麼這些所謂的鐵人選手們,在比賽結束後,竟可以把吃完的便當飲料瓶罐,用過的衛生紙,髒掉的臭襪子,就這樣大喇喇地丟在會場的地上(我說的不是轉換區)。打包帶走或是集中,只是一個順手的動作,真的做不到嗎?今天不是志工不願意做,而是當一個孩子四點多起床,自已騎了一個小時的車到會場,早上六點半就站在路口協助交管,一直到十一點才回到休息區,曬了一早的太陽,接下來再去終點協助收晶片,發紀念品掛獎牌,到選手通通結束了,又要去拆掉車架,等做完已是下午。以上這些都是規劃內的任務,都可以承擔。令孩子們無奈的是,遍佈在會場個各“角落”,真的是“角落”的便當盒,孩子們說,這些便當盒丟在這裡,應該只有野狗和志工會發現吧!叫孩子們怎麼辦?視而不見,跟鐵人一樣拍拍屁股走人嗎?他們做不到,但心卻被傷到了。

常常會看到選手發文批評主辦單位哪裡做的不好,的確,我們經歴過那麼多賽事,也知道主辦單位的水準的確有落差,但必須不客氣的講,選手的水準也有很大的落差。

如果今天選手是在賽事進行中,不得已丟在路旁的水杯能量膠,我們都可以理解。那為什麼您回到轉換區去取您的個人物品,包括車子,帽子,鞋子,衣服,蛙鏡等等東西時,卻又偏偏把空瓶留在原地,把垃圾隨手一丟呢?那不是您的物品嗎?您去野外野餐,去看電影,去聽戶外音樂會,去遊樂風景區玩,也都是這個樣子嗎?
相信不是,那很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一位參加高強度挑戰體能競賽的選手,卻是如此在對待我們的環境和城巿呢?

我真的覺得這是風氣,是習慣,因為大家都這樣,反正主辦單位會掃。那每個政府也都有清潔隊和掃街車,是不是我們就可以隨手丟了呢? 以台灣目前民智開發至此,不亂等垃圾應該不是因為會被罰款,而是大家已有共識,這是我們的家園。難道您來到這個城巿參加比賽,對這個城巿就沒有責任了嗎?相信你脫掉了那身鐵人衫,開了你的車子,你也不會順手就把便當盒或飲料罐就往車窗外丟。那為什麼在競賽場地您卻如此對待這個環境呢?

在此沉痛的呼籲,請這些毅志力過人的選手們,和我們的志工孩子們站在同一條線上,有您的參賽,志工才有發揮的舞台,有志工的熱情,台灣的運動風氣才能更加蓬勃。您堅持到底完成賽事的精神,是孩子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孩子們崇拜的對象。不要讓志工孩子們的尊嚴,在一次又一次的服務中,消耗殆盡。只要您隨手帶走您的垃圾,或是集中放置,讓志工孩子們的體力能發揮在真正的賽事服務上,說不定明年他也會變成一位鐵人賽事的參與者。
原文出自
Red Chen
文章關鍵字

230038 wrote:
話說帶領著一大群被稱...(恕刪)


習慣是很重要的

就像在台灣開車
你若乖乖地開車,不是一直被人超車,就是一直被按喇叭
這已是形成的不好習慣

再看南韓,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也是一種習慣
難怪那麼多人討厭他

一旦形成了習慣,就很難再回去了

要求自己,別讓這變成了大家的習慣

自己帶回家,不然就找垃圾桶(滿了就別丟)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教育需要時間累積,主辦單位可以大力宣導,習慣就能慢慢養成。

近來路跑活動不斷推廣自帶水杯,或水杯反覆使用,昨天的櫻花馬拉松,沿途我看到許多人拿著杯子跑,戴水壺腰帶的人數也變多,雖然和整體人數相比仍然是少數,但已經有人願意配合,以後一定會慢慢擴散,所以不要灰心,努力宣導還是有用的。
看了照片,蠻難過的,我一直希望是看錯了,幻想上面應該是簡體字才是。
熱愛跑馬與三項多年,總認為馬友鐵友都是熱愛生命,環境與環保的。
每每看到參賽者對該次比賽的批評,甚至謾罵,當然也有感謝的。
為何志工們不也 po 一些心得出來 ?
還有一些熱心的攝手,多少也捕捉一些垃圾蟲的行為供大家警惕。
還有,每次開賽前,不管請來的名人或官員,手握 mic 時,也能一再呼籲愛護清潔之事。

我相信大部份的同胞,還是屬於有講就會聽的。
其實不只是路跑活動,
我參加過一些品質不錯的活動,但莫名奇妙的就是會看到空瓶子留在位子上

很多人的心態就是:我有繳錢,所以我丟的垃圾有人會收
不然就是平常就是會亂丟垃圾的人。

參加各種活動後我終於醒來了

因為我以前總是認為會參加活動的都是對自己負責成熟的人,是行為端正的人
現在是看破了
是想太多了

就算講了還是會有人丟的

不過還是非常謝謝你們,真的是辛苦你們了

230038 wrote:
話說帶領著一大群被稱...(恕刪)


有跟其他比賽單位的主管談過,所請的工讀生有薪水的
所以不算是志工

雖然有薪水,但互相尊重不要製造別人的困擾還是應該要做到的
將心比心瞜~
學習是條無止境的道路
herman156 wrote:
每次開賽前,不管請來的名人或官員,手握 mic 時,也能一再呼籲愛護清潔之事。


很多人公德心是被動的,所以請開賽來賓致詞後廣播再次提醒大家不要隨手亂丟垃圾

去年参加小型的京都チャリティ・ファンラン 路跑, 比賽場地有寫說飲水站之外賽事附近沒有垃圾桶,( 公園的出入口附近有大垃圾桶 )
請大家賽後離開時隨身帶走自己的垃圾, 離開時一眼望去草地或地上真的沒有看到垃圾,
大家很自然順手就會帶走到有垃圾桶的地方丟 , 養成好習慣我們也可以
公德心真的很重要,加油!




baby52083 wrote:
很多人功德心是被動的...(恕刪)

唉,有些民族是訓練有素的xx,還是別跟他們比吧.
跟對岸比,40分贏20分,很高興的.

這麼公益的話題,還是比不上自己又拿下一馬,或路跑的衣服來令人觀注
個人有幾點小小的想法
1.台灣近年推廣垃圾不落地,所以許多城市因此環境開始改善,但是,這種習慣,只是因為沒地方好丟、或是會被開罰單所養成,還沒有完全內化成為台灣人的普世價值,所以,有得隨手丟時,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2.基於以上原因,許多地方為了避免設置垃圾桶造成汙染、髒亂或是清潔人員的負擔,乾脆連垃圾桶就不設了,但是,這種作法其實本末倒置,因為如果真的會有垃圾產生時,一種作法是一直拿著,另一種則是找死角塞
台灣的公共政策,往往是以"防堵"代替"疏導",如果就如樓上所分享,主辦單位規劃好適當的位置,設置大型垃圾集散點,營造一個"我可以不用擔心沒地方丟垃圾"的環境,也許能降低類似樓主負面經驗的發生率,就像逢甲夜市固定幾步路就有垃圾袋收集,民眾不用擔心買了食物吃完後沒得丟,就會比較放心購買,也對商家的生意有著無形的助益
"垃圾不落地"不代表民眾"沒有丟垃圾的需求"
同時提供政府環保單位參考
這的確是可以拿出來討論的
本人今年初參加東京馬就深刻瞭解到一個活動的好壞是需要整體規劃完善
在東京馬的補水站旁都會擺放很大(是超大的紙箱)很多個
讓跑者喝完水後順道丟棄

另外我想是因為路旁都會有陌生人無料提供飲料或糖果之類補及品
所以相對性每隔500M
就會有義工拿著垃圾袋讓你丟棄垃圾
順道幫你加油

回過頭來討論這次高雄三鐵
(本人是拿著"中華隊加油.高雄加油")
然後跟朋友一起拿肌樂無料讓鐵人使用
猶記著某位鐵人角滲著血
噴著肌樂說
謝謝我們
這沿路都沒看到醫護站
所以很感謝我們...

其實我也很感動
所以我也希望我跟朋友的小動作
可以更感染別人
畢竟"出來跑的遲早都要還的 XD"

下次我們除了帶肌樂也會帶大的垃圾袋

【當我們嫌惡別人時,請自己問自己幫別人做了多少】
所以我願意..也希望大家
在沒參加賽事時也可以去幫陌生人
這樣的善及快樂的循環
會讓自己與別人更快樂的

人生一定要盡力去燃燒,才不會枉費走這一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