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道是幾年前看到中華職棒球評楊教練(應該是他說的)對於部分球員跑壘問題說過的話,他說投手會有低潮打擊者會有低潮但跑步不會有低潮就是往一壘衝不要漫步上一壘。
本文開始
自己跑步會總有高低起伏有時可以達到巔峰有時卻會墬入谷底,運氣好時比賽前就會消失運氣不好比賽當天成績就會爛透了
同樣的練習量當低潮來時怎樣跑都不對勁,本來簡簡單單卻變成困難重重,本以為疲勞造成休息個1.2天候繼續練習狀況還是依舊,也只能耐著性子等低潮過去。
4月算達到高峰,鹿野跟ASICS RUN 路跑賽 都有不錯的成績,來到5月1日2日的練習都很正常3日就突然出現怎樣跑都不對勁我想完了低潮又來報到,礁溪的比賽眼看就到來所幸徹底休個夠到比賽前都休息,昨天還沒跑我就知到死定了,感覺依舊還是處在低潮期,鳴槍開跑不要說擅於的半馬我連10公里都跑不到就開始散步撐了42公里時間奇濫無比。
低潮無藥可醫只能等待它過去,低潮也無週期它說來就來,我很好奇跑步到底會不會有低朝。
angela000217 wrote:
前言不知道是幾年前看...(恕刪)
跑步肯定是有低潮的
特別是對於追求成績的人
記得去年的ING台北富邦馬拉松,台灣男子組的第一名蔣介文好像就是
若沒記錯,他說去年他沒有跑完任何一場馬拉松,本來是沒想到會跑出那麼好的成績
相對地
若不追求成績的話,應該是沒有低潮的
看跑步的動機是什麼囉
------------------以下摘錄自中央通訊社
回憶起半年前這段過去,蔣介文黝黑的臉頰上,透露出一絲苦笑,「若不算禮拜天要跑的富邦台北馬拉松,今年我不過只跑了4場比賽,卻有2場跑不完。」
蔣介文表示,他在年初跑完高雄國際馬拉松後,接著3月去日本琵琶湖,只跑了30公里就宣告投降,更慘的是5月去中國大陸的大連比賽,他只跑了5公里,就坐車回到了起跑線。
那兩次比賽,蔣介文起跑後,身體完全撐不住,頭暈目眩不說,身體自然保護機制也告訴他,不能再跑下去。
此時蔣介文才開始反省,自己過去的訓練量始終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過,就算到了比賽前夕,他仍舊不懂得休息調整,到了賽道場上,才知道,「我累了。」
蔣介文透露,當時他一心嚮往倫敦奧運,自己練習狀況又好,「我整個上癮了,越跑越興奮,越跑成績越好。」他透露,當時他彷彿感覺奧運門票就在眼前,忘記了自己該放油門,也忘了要休息。
馬拉松靠的不只有體能和耐力,在條件差不多前提下,配速策略將攸關輸贏,何時該跟跑、何時該發動,都有學問在,蔣介文跑了大半輩子馬拉松,卻忘記了訓練就像比賽,也有快慢之分。
連續兩次打擊,一度重創了蔣介文的信心,卻也讓他發現到問題核心,「跑了這麼多年,成績一直沒能再突破,的確很傷人。」
所以蔣介文開始懂得休息,明白慎選比賽的道理,這次的富邦台北馬拉松,僅是他下半年所參加的第2場比賽。
「這次比賽,我就像個剛出來跑馬拉松的小朋友一樣,對比賽充滿了興奮,也充滿了熱血。」蔣介文說,現在他壓根忘了連霸這檔事,也不在乎名次和結果,「從今之後,我每一次比賽都會要求自己更進步。」!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