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跑馬拉松的次數計算原因?


dan0918 wrote:
請問一下 會去算的比...(恕刪)

艋舺電影有看過嗎?
那個蚊子問意義是什麼?那個人回答意義是*三小*
只知道義氣!
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好玩而已,並沒辦法代表什麼
就像是100馬,200馬,300馬拿到了也沒用,畢竟他不是存款或定存,體力是無法累積或保留的,只要幾個月沒運動,一切體力又會歸零,需重頭一步一腳印的練
其實有時我也像不透,為何大家要花大錢去挑戰全馬,花大錢又被主辦單位限制時間,等於是花錢買罪受的感覺~~
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陪跑者想跑個無慮的步,想跑就跑,不想跑就可以暗中幫助好多比賽中的選手!這就是義氣!
馬拉松普查就如同對馬拉松完賽次數的一個認證
每達到10.30.60.100.200.300馬就是一種對跑友的肯定
剛好讓跑友們戲稱追求業績的最佳理由
今天我就是為累積次數而跑
從單車轉戰到馬拉松 我還是喜歡單車
騎單車有趣多了 單車退燒應該也是找不到維持的動機
現在騎車只剩休閒性質

日式手沖的簡便經濟,賽風的藝術風格,摩卡壺的精緻典雅,義式濃縮的時尚氛圍,全自動懶人樂活
馬拉松對一般人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想要好成績就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
我不追求百馬,在瘋馬初年後我會減少參賽,假日改多樣休閒活動,想想
一年沒拍鳥,侯鳥季節又到了,有點對不起防潮箱相機與鏡頭,跑步是一
項很自由運動,只要想跑幾乎隨時可跑,不然也不會一跑持續30年,其他
如登山,自行車,遊泳都沒持續這麼久,話說練鐵人三項更花時間,本想
玩玩後來作罷沒時間
應該就是追求level up的fiu吧!?

這兩天才看到體育台播出報導有個阿斗仔
已經破了「500」馬!!!

沒錯!!
就是「500」!!
他家牆上掛滿滿的獎牌.........

500馬=約50萬報名費吧!!!


vincent3601 wrote:
應該就是追求level up的fiu吧!?

這兩天才看到體育台播出報導有個阿斗仔
已經破了「500」馬!!!

沒錯!!
就是「500」!!
他家牆上掛滿滿的獎牌.........
熱血史丹利~~GO!GO!GO!
你覺得沒意義對別人卻有意義,

用你自己覺得的沒意義去執疑別人的有意義,有何意義?
1.
yang2324 wrote:

請問有跑馬的
跑馬拉松的次數計算原因?


yang前輩早安
記得 yang前輩 和 國內外國際好手一起參加過 三屆 太魯閣登山賽--台灣登山王,分別為 2011年MAXXIS 太魯閣登山賽2012 Taiwan KOM Challenge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2013臺灣自行車節 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 。 yang前輩也是運動天份極高的體育健將。

雖然我還只是練跑階段,尚未參加路跑賽,但是不難想像,計算馬拉松原因,應該是自我肯定,就和單車猛將一樣,有時間、體力的話,一定會【連續3~5屆】參加「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

另一層面,雖然馬拉松賽【沒有積分】,但是自我計算馬拉松,就好像公路車全國聯賽的【積分】一樣,是一種自我肯定。

不過,公路車全國聯賽的【積分】還有一種功能,就是要參加【台灣登山王】的資格門檻之一,有累積積分,才能有資格通過審查,證明車手有實力能夠在4~5小時之間由花蓮-->武嶺(約100公里、爬升3295M)。



2.
小迷糊.... wrote:

跑馬拉松的次數計算要和『馬拉松普查』一起服用,

小迷糊前輩早安

什麼是『馬拉松普查』?

是不是主辦單位會行文給全國各路跑協會,普查看看甲、乙、丙...跑者是否真有馬拉松完賽 ?



3.
dan0918 wrote:
請問一下
會去算的比較奇怪 還是不去算的比較奇怪?
去跑的人就是認同馬拉松的意義 那會去統計是理所當然
如果你一點也不在乎 那還會去跑嗎
我不相信你自己跑了什麼 一點都不記得

認同。
就跟單車活動一樣,完賽證明會收集在資料夾,有時候還會在路程中、會場中拍照紀念。
日後還能回憶。

不過,由於科技發達,大家都習慣用GPS記路線,腦海中也就不會去記沿途景色( 不會認路 ),有些車友騎完路線,就忘記曾經來過,這樣很可惜,人生總要有一些回憶。




4.
小綠1981 wrote:
體力是無法累積或保留的

所以歷代武將、將軍總是主戰派,因為想趁年輕有力量時收復失土,一但老了之後,就沒有力氣了,如岳飛、關羽 ( 關公 )、辛棄疾( 武將、也是文學家)、霍去病、郭子儀...。

不過,智慧能夠保留,而且活的越久,越有作品,例如白居易,壽命長( 75歲在1000多年前,算是長壽)文學作品也多。
而近代東方文學家廚川白村雖然天份高,20歲就名聞歐美、中,但四十歲就因地震而死,作品也就停留於40歲前,若是活得久,創作就越多。


小綠1981 wrote:
其實有時我也像不透,為何大家要花大錢去挑戰全馬,花大錢又被主辦單位限制時間,等於是花錢買罪受的感覺~~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陪跑者想跑個無慮的步,想跑就跑,

自己跑也可以,住家附近就能找地方跑,現在路跑風盛,早晨就有很多人在跑,不怕孤單。

其實也沒必要陪跑,因為我發現路跑賽事都離家很遠,不是高雄屏東、就是台北,光是為了特地陪跑,就要花高鐵、住宿數千元,何必。

在社區附近跑,不是更「無憂無慮」嗎 ?
而且,這才是真正的「想跑就跑」。


小綠1981 wrote:
,不想跑就可以暗中幫助好多比賽中的選手!

恕在下愚昧,
何謂「暗中幫助」 ?
幫助什麼 ?
如何幫助 ?




5.
大甲小黑馬 wrote:
騎單車有趣多了 單車退燒應該也是找不到維持的動機
現在騎車只剩休閒性質

單車也是交通工具。

看卡通科南、多啦A夢、東京愛情故事....,在社區中,日本警察都騎腳踏車。

有時候,發現中學生騎通勤車都比登山車騎士快,而且通勤車沒改細胎,登山車騎士卻改細胎,腳力尤不及中學生。所以,功夫不在刻意練就,而是平時生活就能練。




6.
chun4563 wrote:
跑步是一
項很自由運動,只要想跑幾乎隨時可跑,不然也不會一跑持續30年

vincent3601 wrote:
已經破了「500」馬!!!

史丹利1119 wrote:
500馬=約50萬報名費吧!!!

雖然交通費、住宿費很貴,
但路跑也不用急於和金錢做等價關係 !
(PS,報名費雖高,油錢、過路費、住宿費,價更高!!)

因為,跑500馬需要更珍貴的東西---【歲月】!!

因為,對一般忙碌上班族而言,這500馬不太可能在三、五年內達成。
對於有些人,可能需要20年、30年....。

計算如下
一月參加兩場,一年24場,再 + 1場 年終賽,一年估25場。
500/25=20年。


這裡大家都覺得報名花錢,
另一方面...以【職業選手】的角度,每報一場,就多了賺一場獎金的機會,更要趁年輕時參加,老了就沒機會建功立業。 ( 如同武將--岳飛、趙雲 )

單車活動一般是沒有獎金的。
但是,路跑活動有獎金,相信有些體育健將是【職業選手】,趁年輕時多跑幾場、能跑就跑,賺獎金。

假設都能得冠軍,
一場得10000元,500場(500馬)=500萬。

如果一月參加四場,一年48場,一場得10000元,就能有48萬年薪。


以職業網球來看,參加越多場,得【積分】【獎金】機會越高。
例如,納達爾打完加拿大蒙特婁大師賽,隔一天要飛到美國打辛辛那提大師賽。

參加越多場,代表活力、戰力越高。

比較可惜的是,台灣之光盧彥勳參加場次較少些,日本高手錦智圭參賽場次就比較多一些,國際曝光率也較高。

對於有些跑者而言,參賽就是證明自己還有戰鬥力。
搜尋『跑者廣場』跑者留言版有馬拉松普查,你要把成績證明傳真過去登錄。
【麵包超人】 wrote:
什麼是『馬拉松普查』?...(恕刪)

鐵馬客 大有提示了

再補充一下, 這算是目前民間組織, 收集最完整的資料庫
主要還是跑友自己上傳各項紀錄, 跑者廣場每年會分兩次自費發送10馬、30馬、60馬、100馬...的獎項
用於鼓勵跑友自我突破...



【麵包超人】 wrote:
何謂「暗中幫助」 ?...(恕刪)

個人猜測應該是證書上標示的名次/總人數
若有1000人報名, 其中100人缺席
就算是關門前最後一個回來, 成績也是900/1000, 直接就贏了100人


【麵包超人】 wrote:
因為,跑500馬需要更珍貴的東西---【歲月】!!

除了金錢與歲月外, 我覺得毅力、決心與健康也很重要
沒了這幾項, 不可能達到百馬以上

【麵包超人】 wrote:
1.yang前輩早安...(恕刪)

暗中幫助就是把身上能用的的可以分給跑友用
例如某一場缺水缺很嚴重,就拿水給跑友止渴一下!
某一場初馬太多,就拿基樂給他噴一下!
某一場有人抽筋倒地,就幫他解抽筋!
有一場更慘,跑友跌倒還流血,只能把水給他沖傷口,並跑去救護組求救!不過最後都沒看到救護組
基本上陪跑者通常都被講成沒資格在賽道上,
所以無法正大光明在賽道上,所以就無法正大光明的幫助
所以我才稱此幫助是**暗中幫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