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數據,進步與退步看數據就知道

現在的慢跑運動慢慢在講求數據化了
以前都沒有什麼STRAVA,馬拉松世界等APP可以參考
更別說是GARMIN的APP

想要進步,必須要好好研究數據,那麼那些數據很重要

1. 呼吸
2. 左右平衡%
3.心跳
4. 速度 (配速)
5. 其他

現在大家很愛分享一堆跑山跑海跑任何地方,對於剛進入這個領域的,可以參考這一些高手的跑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數據
例如看心跳,主要預防不要爆掉
看速度控制節奏,抓到有氧/無氧的臨界點
看左右平衡,通常有習慣性地腳會出比較多的力量
看呼吸是否有跟上

等等

很多學問
文章關鍵字
看你從事慢跑運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當作培養運動習慣,作為規律運動的工具,那就不要太在意那些運動數據,在意的重點是規律及持之以恆。

尤其當你跑了數個十年,年紀越長,很多數據都看開了,因為每況愈下啊,要跑到不能跑才難啊!
剛開始可以持之以恆比較重要,如果之後全馬要SUB4/ 330/ 3當然就是另當別論,不過還是不要被數字綁架
我也是剛進入慢跑的新手 平常下班會去world gym跑跑步機 假日會到河濱跑
主要也就是為了減脂控制體態 剛開始跑大概20分鐘就不行了
現在慢慢進步到可以連續跑快一小時
雖然速度很慢 但慢慢進步也很有成就感
數據看多了後會發現最大心跳逐年下降…這是超殘酷的現實。
必須說數據是最重要的
HK_Sung wrote:
尤其當你跑了數個十年,年紀越長,很多數據都看開了,因為每況愈下啊,要跑到不能跑才難啊!


深有同感...
每天選擇什麼都會永遠的失去這一天 所以不需要在爛人與爛事上浪費一秒鐘~
循序漸進養成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勉強自己的身體去做負荷過高或者難以每天固定時間進行的運動
很容易因為受傷或者中斷而放棄
疫情期間幾乎荒廢了兩年
六月中開始重新培養慢跑習慣,原本還想說10KM慢慢跑完就好
結果才跑5KM就發現自己快掛了...

花了快兩個月的時間才勉強看到自己兩年前的車尾燈
Pachinko
同感....我上週六想說慢慢跑個 10K就好了...結果3K 就覺得難受了...
weizhengliao
+1,疫情戴口罩出門真的讓許多人荒廢雙腳許久,大家都被打回原型了。不過看數據有經驗了,就算不看數據,也比一般人知道如何控制強度。
chrisabbie wrote:
循序漸進養成習慣才是(恕刪)


這樣看來有幾個地方要做改善

1.心率太高
2. 肺活量不足
3.節奏太快導致的

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要先減量

正常人都是從3KM開始練習,一個禮拜先抓三天
習慣了,在加碼到5KM,也是練習兩個星期

需要先監督自己的呼吸平率,心跳,跟速度,做個評估再來做調整
我是最近打算開始認真跑,就入了一隻255,有數據可以做參考
看自己有沒真的提升,跑一跑手錶還會跳畫面要我休息恢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