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33 wrote:
實際意義不大,反正就是apple自我形象推銷
就像pc vs mac的行銷一樣
mac跟pc的分別不是在於mac可以做什麼,而是pc不能給你mac的使用體驗。apple一直都在利用這一種表面的獨特性建構mac的使用體驗,盡管用家都是在上網/文書/設計(沒有什麼事情pc做不了),用mac這是有一丁點的不同。
要稱得上是後pc,就不應該只針對一種硬件。
手錶可以看時間,但當我們拿著手機跟本只當是一個隨身電子鐘卻不會用來打電話,那手機就不過是一件比較先進的電子手錶罷了。
後pc做得了的事情而pc做不到,但我們又十分想做,那才是後pc的年代。
你的看法跟JOBS的看法不太一樣,
你著重於能不能做,JOBS著重於做起來的感覺如何、爽不爽
同一樣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做起來爽不爽就是其中的差別
沒有所謂對錯,只是理念不同,不過一樣都能賺進大把鈔票(MS、APPLE)
jobs 是很好推銷員,希望消費者選購產品不要只看硬體規格,多看看APPLE 的優點.
如果硬體規格不重要,ipad 2 為何升級用雙核cpu及gpu,iphone 相機畫素還不是增加.
硬體規格競賽APPLE 不會永遠是贏家,APPLE 優點是良好操作經驗,iphone/ipad 已取得這種優勢 .
PC 使用方式對多數人難度太高,必需生產更簡易操作產品,ipad 就是這樣產品.
post pc 翻譯成"後PC",有取代 pc 意思,"post"與"past" 搞混,我認並不妥. 應該是"後置PC"
ipad 並無要取代pc,可以透過itune 及各種連線取得pc 資源.
APPLE使用 OSX產品線,並沒有停止,正將iphone/ipad 成功經驗複製過來.
Lion 作業系統就能看出,與 iOS 相似的界面和簡單操作,全頁畫面設計,
正是在告訴大家,mac airbook已具備未來筆電條件, OSX 的平板電腦也會誕生(外觀 APPLE 已申請專利)
jobs 在ipad 2 發表會:
"This is worth repeating. It's in Apple's DNA that technology is not enough. It's tech married with the liberal arts and the humanities. Nowhere is that more true than in the post-PC products. Our competitors are looking at this like it's the next PC market. That is not the right approach to this. These are post-PC devices that need to be easier to use than a PC, more intuitive."
而是為了提升使用者體驗而採用更好的硬體
硬體是為使用者體驗而服務,而不是為了追求最新、最快、最大或最多
如果沒有強大的硬體,流暢的執行速度就無法成立
但重點不是在「時脈有多高」,而是在「用起來感覺順暢多少」
因此雖然 Apple 的產品不見得是「市面上的超強規格」
但整合起來的使用效果卻比許多更高規格的產品要更好
而每次要引進新技術時,Apple 都一定會有搭配的應用方式
例如一堆手機早就有前置鏡頭,但 Apple 直到 iPhone 4 才將前置鏡頭和 FaceTime 一起推出
用過一般 3G 視訊通話和 FaceTime 的人應該可以親自體會所謂「使用者體驗」的差異
這正是不盲目追求最新技術,而是等到一切都成熟順暢之後再推出的原則
至於「Post-PC」翻譯成「後 PC 時代」應該無誤
戰後時代的英文是「post-war」、冷戰後的英文是「post-Cold War」
作者提出的觀念更不可能是「後置 PC」(話說回來這樣更難懂)
當然也不是(也不可能)是指完全拋棄或取代 PC(對 Apple 來說就是 Mac 電腦)
而是讓消費者開始思考「在生活中大部份的時候,我需要 PC 嗎?」
Apple 是希望藉由自豪的使用者體驗,讓 iPad 能達到能和家用電腦一樣普及
畢竟大多數人日常生活在 PC 上做的事情(上網/收email/看影片/聽音樂/玩遊戲/文書處理)iPad 都能夠勝任,甚至做得更好
家中還是會有 PC 或 Mac,但大部份的時間都能是使用 iPad(或更好的平板電腦)
這才是 Apple 想要做到的事情
當年 iPad 推出時,
Jobs 就提到在 PC(包含NB)、手機之間有一塊空白地帶,
這塊空白地帶的產品必須盡量納有 PC 和手機的優點,
也就是有著偏向 PC 的大尺寸螢幕和運算能力,
卻又同時如同手機一般攜帶方便、開機快速、待機時間長,
iPad 做到的只是如此,
雖是這樣說,但也是經過好幾年的醞釀,
必須等到硬體速度夠快、價格 down 到一定程度,
還有吸取 iOS 歷代不斷改良的使用者經驗,
我很認同不知哪位網友說的,
Apple 從來不是規格的跟隨者,
它只是在現有的硬體架構內,提供使用者較好的操作經驗,
等到硬體不敷使用了,它當然會繼續升級硬體,
但卻從未向其他廠商般過度強調,
事實也證明 Apple 走的方向大致上是正確的,
不只在銷量上看得出來,
其他作業系統平台也紛紛跟進這種「線上軟體銷售」的模式,
打破了以傳統 PC 為主的先看硬體決定銷量。
從N8看NOKIA的未來發展
我想討論,Android 如何變更好?
rinconj wrote:
最近一季,蘋果如果連 iPad 也算電腦, 出機量已經超過 HP 了,
今年再加 其他公司的 Android 與 WebOS tablets, 2 年之內 tablet 的量很可能會超過 PC
那時 PC 就是名副其實的小眾市場
這樣的說法有點疑問,對於娛樂或是休閒用途,iPhone與iPad確實好用,不過工作使用還是無法取代PC,對我而言,很多工作還是非電腦不可,AutoCad、3DMax都不是平板能勝認的工作,就連Word、Excel也是,為了給客戶的檔案顯示正確,我還是乖乖用微軟的產品,畢竟這是工作,一個閃失出包,就可能要自掏腰包賠錢,我承認賈伯斯是奇才,沒有他的努力手機跟平板還會原地踏步,我出外展示動畫跟平面圖也是用iPad,但是只是輔助,有誰使用iPhone跟iPad真的完全不連電腦?
1980年的Apple IIe跟1984年第一台進台灣的Mac512ke我都買了,看著Mac一路成長,隨著工作需要投入PC陣營,近幾年是讓老蘋果迷振奮的時刻,但是請不要神化了蘋果,IPad不是要來替代PC、Mac,他是在擴大市場,讓家裡有PC跟Mac的人,會想再添購的產品,試想如果蘋果拿iPad替代Mac,那是擴大市場還是自己打自己?所以Iphone、IPad、MAC蘋果哪一個市場都不想收掉,他希望妳每個都買,最好連IPOD、Apple TV也買,所以說rinconj兄想太多了,蘋果只是一間很有創意的公司,他的產品很好,但是他就是想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