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 - 蘋果眼中屬於未來的「後 PC 時代」

Couier看起來是個不錯的產品,未來可能還是會出現
只是連MS都取消(或延宕)這個案子了,可能表示這目前還只能存留在概念上,
實際要設計製作上會遇到不少問題,要到達這一種狀態仍舊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
現在iPad或其他多數平板的形態,是必要的基礎型,但是我想也不會永遠持續這個樣子
但是自從iPad出現讓平板設備確實的讓民眾接受不過是一兩年的事,時間還非常短,很年輕的領域,
這只是一個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潛力,也需要更多的創意和科技技術來支持才行
總是要先學會走才能跑吧
max33 wrote:
參考microsoft之前開發的雙屏couier,左右開弓至少在處理上比一面介面好用(至少在功能表演上好用)
也就不會再有古老董級的copy&paste出現在ios上...(恕刪)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cg5106 wrote:
你的看法跟JOBS的看法不太一樣, 你著重於能不能做,JOBS著重於做起來的感覺如何、爽不爽 同一樣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做起來爽不爽就是其中的差別 沒有所謂對錯,只是理念不同,不過一樣都能賺進大把鈔票(MS、APPLE)


就是看法不一樣才想回應呀XD
microsoft每次引進新的windows都會是比上一代好,下一代又比現在一代好,用家當然明白當中的道理

於我來看,所謂post pc都是一進行銷口號
反正就是要爽,用起來有分別就是mac
下一代比上一代更好,那大家會繼續買
目前很多事情確實還是需要PC才行,但是不代表永遠是如此
就像過去我們認為很多事必須要在強大、擴充性高的桌上型電腦才能執行,卻也在近代被筆電所取代
隨著科技的進步,兩者功能重疊性會越來越高,PC或筆電仍然會有其不可被取代的功能存在
但是,需要這些特殊功能的人將會侷限在某些專業領域,其餘對於一般人來說比較普遍的功能,就很可能被post-PC devices索取代,我們現在可能正在見證著這個轉變的開始
albert001 wrote:
這樣的說法有點疑問,...(恕刪)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DAVIDC2924 wrote:
說穿了,這是為商業利益的說法,希望消費者選購產品不要只看硬體規格,多看看APPLE 的優點.
如果硬體規格不重要,ipad 2 為何升級用雙核cpu及gpu
Apple 為什麼不拼規格,拼規格難嗎?就算要拼規格,Apple 會輸人嗎?我覺得 Apple 的競爭對手就是沒有把這個問題思考透徹,所以目前推出的產品就是輸給蘋果,就只會贏在規格。

規格對蘋果來說,常常是「不要太難看就好」。iDevice 的歷史比較短,我們很難比較。但以 Mac 來說,蘋果一直是最敢用新規格,也最敢淘汰舊規格的廠商之一。叫好不叫座的 Firewire、丟掉光碟機與網路線的 MBA、率先使用外接裝備少到一隻手就數完的 Thunderbolt… 這種大膽的策略與布局,不是只會思考「規格」,看到高規就高潮的人可以理解。

為什麼 iPad 不支援 SD?為什麼連 Mac Pro 都不支援藍光?難道加一加湊一湊很難嗎?難,但不是技術上難。一旦加上去,多了什麼,又犧牲了什麼,替代的方法有沒有更好?我相信蘋果的工程師,一定為這種問題思考辯論到臭頭。

對 Apple 來說,規格不是不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這也是樓主轉貼的本文裡表達出的一個重點。其實站在歷史正在進行的點上,我也對 post-PC 的分界法感到懷疑,也許十年後回顧並不是這樣。你可以說老賈只是在抬高自家產品的價值,但換個角度,他也很笨,笨到公開告訴競爭對手,為什麼我成者為王,你敗者為寇。因為最根本,最根深蒂固的思考點,已然略有不同。蘋果的思考多了一層,很細緻的一層,把使用者實際的感受,一堆雞毛蒜皮,難以量化,跟科技無關的項目都考慮進去來設計產品,從軟到硬整合產品,所以才敢狂妄地說彼此不在同一個市場上競爭。
sickfoot wrote:
這只是一個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潛力,也需要更多的創意和科技技 術來支持才行 總是要先學會走才能跑吧


對呀,所以我認為steve所謂的post pc年代在哪?
電子科技每天都在變
跟本沒有一條界線
personal computer一詞由程式編寫功具到現在上網,都是叫pc,有需要叫programme pc? design pc? internet pc嗎?
post pc 時代我想我們都會叫它pc吧?

這個詞本身就很行銷

rinconj wrote:
我一年前就開始認為 PC 會變成電腦業的小眾市場, 本來以為會需要 5 年, 沒想到
這麼快就出現了


沒有PC/MAC

怎麼同步iPad/iPhone

PC地位已經如同家具了

跟家裡有冰箱有瓦斯爐一樣自然
當別人眼睛裡面只有商品本身的時候,蘋果已經在商品本身、包裝以及其他外在因素上下功夫好幾年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蘋果會越來越火紅的關係
CFC in the SKY
這真的是好文!
Apple這個理念跟方向是很正確的
希望他們能在個人電子用品上更加上一層樓
數字勝於一切, iPad 出 9個月,Mac + iPad 的量已經超過 PC 業最大的 HP
大量的投資都往 tablet 走, 此消彼漲的趨勢只會越來越明顯,

有多少人口比例是必須用 PC 的高效率 CPU 與大儲存容量的? 台灣因為工程師多或許高, 但是在
全世界來說可能只占了 PC 用戶的 10-20%,5 年之內, 其他人的需要都可以在 tablet/smartphone
得到滿足

不要忘了 Moore's Law 仍然持續, 5 年之後的 A9 或 A10 可能 不比 Intel 現在的 i5 弱多少

albert001 wrote:
這樣的說法有點疑問,...(恕刪)
我知道你想表達的,但是我卻不知道你為何如此執著在這麼細節上
過去也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可以用清楚的線來標明,多有模糊的世代交替與重疊
但是當後世回頭來看時,就會體認到因為某些事件的產生而改變
是行銷名詞也好,不是也罷,我們使用「電腦」的型態正在慢慢的轉變
看見這種轉變的人,在討論中需要生出一個名詞來,並且對於此潮流需要有相應的回應
不要只說Steve Jobs了,在2005年的D3,Bill Gates也預先提到了這樣的轉變趨勢
max33 wrote:
對呀,所以我認為st...(恕刪)
C'est La Vie! 法文「這就是人生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