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xian worte:
廣角越廣鏡頭就越大是不變的光學道理
yuxian wrote:
那你不妨說說看是哪顆鏡頭
對了,要接近等效13mm的,另外畫質不能渣,
說說看,是哪管鏡頭?
同鏡頭設計同光圈下





135的很少在拍了
出門拍照大多用8x10(所以手機拍照對我來說,真的只是記錄用)
所以等效於13mm,在大片幅的近代鏡頭中,從缺
(另一種說法是,沒有那個市場)
(在8x10相機中的老鏡有一棵是Goerz 75mm Hypergon約等效於135的13mm)
視角達135度卻不變形的經典設計,
也是超超超級小(參考sinar鏡板就知這棵超級小)

可愛的星形的前擋片來補償邊角失光(功用同現代的中灰鏡)

(而且13mm是你後來回文在加上的)
我那時的回文主要是要說明
影響一個鏡頭的大小(物鏡大小),焦距只是其中的一個變數。
(所採用的 光學結構,材質,成像品質........)
所以
並不是不是你一句話
的那麼簡化
平安、健康最重要
SKAP wrote:
這問題很簡單華為P2...(恕刪)
倒也不是單純高畫素,而是從IMX600(P20Pro)開始的QuadBayer結構,到底目前的廠商發揮多少設計上該有的功能與畫質,我們也都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講最基本的硬體HDR,P30Pro也是明顯輸Nokia9的做法一截…那我就疑問了,到底是用目前最新的製程去製作大尺寸低畫素的CMOS好,還是塞4倍畫素進去再靠軟體補救好?不過至少可以確定幾個賣點,第一可以號稱高畫素(48MP起跳),第二可以號稱高倍率無損變焦(嚴格說起來也沒騙人)
爬山的阿光 wrote:
yuxian wro...(恕刪)
大哥,底片對於光線入射角度的要求沒有數位機身那麼高啊…如果你PO的鏡頭連底片都要顧及邊角失光,那接到同片幅(數位有8X10嗎?)數位機身上,應該超級慘烈的吧
featheringer wrote:
倒也不是單純高畫素,...(恕刪)
別被廠商創造的新東西唬弄了還不自知
什麼QuadBayer就是個笑話
這類技術最大的物理限制在於"畫素之間不是零間隙"!!
也就是說只要切越多畫素,間隙就會越多
(LCD面板也是如此,4K面板透光率輸1080P面板)
這就是為何高畫素不管怎麼合併
始終無法和原生低畫素拚ISO純淨度
如果這技術這麼好
感光元件大廠Sony、三星怎麼不用在自家旗艦手機上?
全球手機技術領導廠商Apple、Google怎麼不用用看?
反倒是一堆大陸手機廠用在低價手機上...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XD

夜景模式開不開都輸

而這邊小米9評測解說得很詳細
https://www.gsmarena.com/xiaomi_mi_9-review-1891p6.php
Sony IMX586 48MP傳感器採用Quad Bayer佈置,本質上可以用作具有非常大的1.6μm像素和實時HDR的12MP傳感器。但是,如果使用此相機捕獲48MP的照片,則需要應用更多的插值操作,而您不會獲得太多的額外細節。
如果您確實需要48MP拍攝,則可以做到,但是獲得的樣本遠非令人印象深刻。解析出的細節沒什麼特別的,圖像柔和嘈雜,儘管它們可以保持較大的動態範圍,但對於文件大小的增加,確實沒有什麼可顯示的。我們也拍攝了兩張48MP圖像,您可以親自了解為什麼不應該使用此選項。
---
話說DXO的Pixel 4評測熱騰騰出爐了~~~
谷歌Pixel 4攝像頭評測
嗯嗯...有些小地方改善,但整體上就是多個望遠鏡頭,其餘差不多
夜視模式著墨不多,天體模式更是完全沒提到
結論:DXO絕對沒神話Pixel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