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很難,到了第六次才有一點樣子。

家裡剛好有一塊大理石板17MM厚,以為省了1700元買烘培石板。

第一次真的很醜。
後來開始懷疑東懷疑西。 一會兒換食譜,一會兒買T55法國粉。
做了第四次,開始有人說好吃, 前三次都讓我那兩隻幫忙消業障。 一開始它們還不太敢接,麵包一不小心掉到地上,發出類似石頭的聲音,嚇得整隻狗彈跳開。
有人說好吃之後,更想把它做好。 但是 17 mm 大理石板實在太厚。 以250度預熱了40分鐘還上不了180度(太耗電又烘不好)。 只好學習外國人。 他們有烘比薩的困難並採用鐵板克服。

上圖是第四次的相片。開始有人說好吃。 因為這樣就動了買鐵板的念頭。
買了鐵板並且塗油烘烤。

為什麼是鐵板而不是石板? 為什麼不是不鏽鋼板? 為什麼是 6mm 厚?
因為鐵板導熱與蓄熱都比較好。以下數據是從兩個網頁抄來的。
Material Volumetric Heat Capacity (j/cm3)蓄熱 Thermal Conductivity (W/m.K)熱傳導係數
Stone 0.48 1.5
Steel 3.94 54.0
Copper 3.49 401.0
另一網頁: 導熱係數(W/mK):銀429>銅401>金312>鋁255>鐵80>304不鏽鋼16.3
鐵與銅有相當的蓄熱能力。 遠勝石板。 相同體積的話,鐵板是石板的8倍蓄熱能力。 考慮熱傳導速度的話,鐵板是不鏽鋼板5倍快,大勝石板36倍。
另一網頁有類似的數據: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ome relevant materials
Air: 0025
Water: 0.6
Brick: 1 陶
Granite: 3 花崗岩
Marble: 3 大理石
steam: 10
Steel: 45
Cast: 55
Aluminum: 220
Copper: 370
看來鐵板在性能上與價錢上有著很好的CP值。 不鏽鋼是鐵的3倍價錢。 銅的傳導是鐵的5倍,可能會把麵包的底燒黑。
我訂製的是 400mm x 300mm x 6mm厚 的黑鐵鐵板 ,大約是6公斤。 與我的 17mm 厚 大理石板差不多重。但是,換算的蓄熱卻是高了2.6倍,導熱至少快15倍以上。
不貴。 我指定尺寸裁切加上導圓角(R=15MM)也才只有450元台幣,外加運費80圓。
應該要買 8mm-12mm的厚度,厚一點效果會更好。 但是也有其它的不利之處:例如: 重(壓垮烤架,或是傷背),耗電能。 鐵板的價錢只會增加一點點(8MM應該會是六百多圓,主要是以重量計價)。
生鏽的可能一定會有。 但是,就像鐵製炒鍋,要開鍋養鍋一般, 上一層薄薄的油去烤,應該就沒問題了。


以上兩張相片,是用6MM鐵板烘出來的。 麵包為什麼變形了? 因為我用了T55法國粉,又完全跟隨食譜,導致水份過多,黏到無法整形,但還是好吃。
第六次改成好X多的中筋就好很多了,吸水性較強,麵團較乾。





這次的缺點除了基本功不行之外, 烤色不均是因為太接近上火, 怕頂面烤焦了,所以提早結束。 下次要重新安排鐵板與蒸氣設備的位置。
結論:
我不是來秀麵包的。 法國麵包博大精深,這種程度只能說是剛入門,可以開始練功了。
我是來分享數據與經驗的。 因為很少看到中文網站使用鐵板烘法棍。 我的結論是 6mm 鐵板配我的威寶42公升是足夠的。 而且預熱夠快, 40分鐘就可以上200度。 烘1000克麵團比起石板毫不遜色。 檢視最後一張相片,從麵包的縱向切面中,說明了膨脹(OVEN SPRING)的力量非常足夠,同時脆皮也相當的薄。
對了,法國麵包是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