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2012年來到臺灣,一手創立了「鷹流台灣本店」,並以此為開端,之後陸續開了不同味道和品牌的店鋪。不管是哪一間都是排隊名店,經營得有聲有色。鷹峰談到自己在臺灣開設拉麵店的理由,就是一心希望把在自己生長的日本孕育出的傳統拉麵文化,傳達給住在故鄉臺灣的人們。
「當時,在臺灣四處吃遍有名的拉麵店,有70間之多,但幾乎沒有一間是遵循日本拉麵的正統作法。以在日本製作拉麵的人來看,作法和味道全都不及格,但這樣的拉麵卻賣得很好。如果『日本拉麵』被誤認為是這樣子的話,那就糟糕了。因為想讓大家知道正宗的日本拉麵是什麼樣子,所以決定在臺灣開店。」
鷹峰在製作湯頭的花費上絲毫不惜成本,連麵條也是從日本寄來麵粉後手工自製的,並且堅持採用與日本完全相同的作法和味道來製作拉麵。以臺灣人的味覺來說,日本拉麵的口味偏鹹,因此很多日式拉麵店特地減少鹽分,但鷹峰毫不妥協,維持與日本相同的高鹽分。甚至是排隊方式或垃圾不能丟在地上等,始終貫徹日本拉麵店的經營方式。還有,製作湯頭的秘訣和手工製麵的技巧等,他毫不藏私地傳授給店內員工。因為他想傳達給臺灣人的,不只是拉麵的味道,還包括了拉麵的技術和文化。
臺灣的拉麵熱潮進入2010年代之後,更加蓬勃發展。與日本一樣,臺灣也出現了拉麵迷,在網路上熱烈地進行資訊交換。2017年,臺灣甚至還舉辦了首場拉麵盛事「日本拉麵祭 NIPPON RAMEN FESTIVAL」,參加的除了已在臺灣享有盛名的「一風堂」「拉麵凪」,還邀請了「梅光軒」(北海道)、「田中商店」(東京)、「博多新風」(福岡)等,集結了10間日本人氣拉麵店,10天內就賣出了6萬2780碗拉麵,博得廣大人氣。
本來,拉麵活動在日本就頗受歡迎,因此引起臺灣報社《聯合報》的關注,想要把道地的日本拉麵介紹給臺灣,也實際到日本考察後,才著手主辦這場盛事。小川剛在這場活動擔任拉麵店的協調人,他回顧2017年當時的臺灣拉麵熱潮,說道:「那個時期,日本的拉麵店接二連三地進駐臺灣,尤其是臺北最為高峰,之後這波熱潮也延燒到台中、台南。」
臺灣人的Kimi原本就喜歡吃麵,2010年吃到「豚骨屋」的拉麵時大受震撼,1個月就光顧了30次左右,深深為之著迷。在那之後,對日本拉麵產生興趣,也會專程飛到日本吃拉麵,有時甚至停留3個月之久,到處品嘗日本拉麵,是不折不扣的死忠拉麵迷。
在臺灣開店的日式拉麵店裡面,他特別喜愛的除了「鷹流台灣本店」以外,還有「拉麵凪」「五之神製作所」「山嵐拉麵」。不只是臺灣,他也三番兩次地造訪日本,和日本拉麵店的老闆有所交流。他提到最近臺灣的拉麵正在發生變化。
「我個人偏好日本拉麵的味道,但是最近出現越來越多臺灣流的拉麵,在口味和選用的食材上迎合了台灣人的喜好,強調清爽薄鹽的湯頭,還有連上面的配料也是日本拉麵不會出現的東西,擺盤也不同,這和我喜愛的日本拉麵相差甚遠。」
「店家也好,客人也好,臺灣人的個性不拘小節。比起使用上等食材、費時費工的製作,店家會優先選擇輕鬆簡單製作就可以上桌的,客人也不會太過要求,覺得快速、便宜就好。有些員工修業3個月左右,學過一輪了,就出去自己開店,或者是修業很久的員工也不按照你教的方式去做。在我的店裡,經過多年修業後可獨當一面的人,明明可以手工製作出美味的麵條,但在自己的店裡卻不捍麵。因為他知道即使如此耗費工夫製麵,付出的努力也無法傳達給客人知道。」
2021年11月底,鷹峰決定收掉創始店的「鷹流台灣本店」。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仍有不錯的銷售量,但以目前的員工來講,他認為已經難以維持本店的品質,因此忍痛做出關店的決斷。今後除了繼續強化「鷹流東京醬油拉麵 蘭丸」等既有的品牌以外,並且打算推出新的品牌。
在日式拉麵熱潮中誕生的「臺灣流日式拉麵」急速增加,當然以拉麵迷為始,喜歡道地日式拉麵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有許多在湯頭和麵條上投入心力、不惜昂貴成本的日本拉麵店,也因為不划算,才幾年就不得已退出臺灣。現在,日本拉麵的真正價值在臺灣正面臨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