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coco wrote:單純分享個人的使用狀(恕刪) 嗯寫得好!直接五分!德國人一貫嚴謹,寫在說明書上的,如果做不到,是會出事的!網紅可不必對各車廠的user負責。在這種安全相關的事情上,看說明書或是原廠操作影片才靠譜啊!
Jimcoco wrote:的確如此!裝雪鏈照樣....但聽到在 2:00 時的內容,不會覺得哪邊怪怪的嗎?難道現在空氣的物理特性已經從『熱脹冷縮』變成『熱縮冷脹』了嗎?報導中的受訪者說:「輪胎洩氣...一些之後,扁平底更大,它接觸面積會更多,輪胎它就不會說到山上的時候,它因為膨脹而變硬」...呃,這個嘛...自行判斷一下吧!(恕刪) 高山上的胎壓變化因素除了溫度外也要考慮大氣壓力,這兩個因素都會影響到胎壓。
說得沒錯。姑且不去細究溫度與大氣壓力個別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單從結果論來看的話,平地 36 psi,山上 30 psi,顯然對胎壓綜合的影響是下降的。少林正宗 wrote:高山上的胎壓變化因素除了溫度外也要考慮大氣壓力,這兩個因素都會影響到胎壓。
Jimcoco wrote:單從結果論來看的話,平地 36 psi,山上 30 psi,顯然對胎壓綜合的影響是下降的。 當然影響胎壓的因素還有其他,諸如打進胎內的氣體種類等等... 當然還要綜合判斷高山指的到底是多高?溫度差異到底是多少度等等,但是就理論上看,氣溫0度,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胎壓應該是較平地略為上升的。
少林正宗 wrote:高山上的胎壓變化因素(恕刪) 大氣壓力對輪胎胎壓沒什麼影響TPS 量測的是『絕對氣壓』,顯示的則是『減一大氣後』的相對氣壓。無論目前大氣的壓力是 1033.6mmhg 還是 833.6mmhg (上升100米,減10mmhg)平路上輪胎內的絕對壓力是 34+14.5 PSI,搬到2000米上鄉,輪胎內的絕對壓力還是 34+14.5 PSI至於大氣壓力的減少,對輪胎本身的負擔,大約就是多 3 PSI 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