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汽車的網友們一定有聽過「小鋼砲」這個稱號,而這個名詞的正確起源已不可考,只知道大約在1980年代初期的英國汽車媒體,對於運動性能出色的掀背車賦予「Hot Hatch」的稱號,直翻成中文就是怎麼看都怪的「熱掀背」,好在才華洋溢的中文汽車媒體前輩們下筆精準,「小鋼炮」一詞代表短小、精悍、夠嗆辣,用以形容高性能掀背車十分貼切!
一般來說車迷們所公認的小鋼砲始祖,就是1976年誕生的第一代Golf GTI;本車的起源要先回溯至1974年,Volkswagen為了承接Beetle車系的國民車定位,因此推出實用性更加、機械結構更現代化的第一代Golf,累積驚人的銷售量之後,原廠工程師團隊打算趁勝追擊,搬出當時開發第一代Golf時的「B計畫」,也就是將第一代Golf進行高性能改造,搭配電子燃油噴射系統,動力輸出也更強勁,車輛內外也加入更有個性的設計元素,於是第一代Golf GTI正式於1976年登場,至今已累積超過40年、共八個世代的車型演進。

我這次在德國採訪IAA車展的同時,在Volkswagen的媒體中心發現了一項活動,也就是原廠特地從經典車部門調來第一代、第四代與第七代Golf GTI提供媒體試駕體驗,由於我剛進入汽車媒體行業時已經試駕過第四代Golf GTI,更不用說熟悉度更高的第七代Golf GTI,所以直接將目標鎖定在第一代Golf GTI身上,畢竟本車就連在台灣看見本尊都非常不容易,更何況是親身試駕體驗,二話不說馬上向工作人員預約試駕!
- 第二代Golf GTI
- 第三代Golf GTI
- 第四代Golf GTI
- 第五代Golf GTI
- 第六代Golf GTI
- 第七代Golf GTI
- 第八代Golf GTI
其實在第一代Golf GTI推出時,的確帶給車迷們不小的震撼,畢竟這輛車的車重僅有800多公斤,比起一般車型擁有更佳的動力輸出與燃油效率,而在西元2000年以前只要0~100km/h加速能跑進10秒內的車輛都被視為是性能突出,所以第一代Golf GTI就成為當時性能迷所追捧的車款。到了1984年,Volkswagen推出了第二代Golf GTI,初期的動力輸出與第一代Golf GTI相同,但後來因環保法規而加入觸媒裝置導致動力輸出調降,不過在後期則改為16V引擎、甚至還有機械增壓引擎的導入。
接著將時間快轉至第五代Golf GTI的推出,這也是本車系首度加入DSG變速箱的配置,也使得Golf GTI不再只有純手排變速箱的配置,不僅更為親民(對於不會開手排車的駕駛來說),動力輸出也突破200匹,且DSG車型的0~100km/h加速更縮短至6.9秒,加上所搭載的2.0升渦輪增壓引擎具有極大的升級空間,使得GTI的招牌再度發光發熱!

如願以償獲得第一代Golf GTI的試駕機會,首先在外型上就能分辨出與一般版Golf之間的差異,包括水箱罩周圍的紅色外框,以及車頭清晰可見的GTI字標;而GTI一詞來自於Gran Turismo Injektion的縮寫,特別的是前兩個單字其實是義大利文,Injektion則是「燃油噴射系統」的德文;雙圓燈造型亦是第一代Golf的經典設計元素,怎麼看都覺得好可愛!

第一代Golf GTI的車身尺寸為車長3820mm、車寬1630mm、車高1400mm、軸距2400mm,車重更僅有800多公斤,以現今的標準來看甚至比Polo、Fabia等小型掀背車還要迷你。

GTI的輪拱採用黑色塑料材質,也比一般版的第一代Golf外擴一些。

粗壯的C柱為Golf車系的傳統,而第一代Golf同時擁有大面積的後擋玻璃,整體車尾設計風格十分簡潔。

尾廂門的開關就位於車尾正中央,同時具有上鎖的功能。

行李廂空間足以放入兩三天旅行所需的行囊,加上乘坐空間對於一輛車長不到四米的掀背車來說已經夠用,也難怪Golf車系推出之後,立即成為國民車的代表名詞。

內裝採用相當簡潔的配置,其實當年車輛最有用的安全系統叫做安全帶,氣囊甚至是循跡防滑裝置都是數年後才陸續出現;坐進車內可以發現,從車內看出去的視野相當好,面積不小的前三角窗也有助於掌握車輛周圍的狀況,但讓我不習慣的地方是當時並沒有右側後視鏡的配置,每當我想變換車道時都有種「後視鏡怎麼消失了」的錯覺。

座椅採用菱格紋配色,也成為日後Golf GTI的經典設計元素之一,座椅本身稍軟,但椅面與椅背兩側的包覆性還不錯,實際進入後座的乘坐空間尚可。

儀錶板與許多控制功能接整合在這個長方形區塊中,若在當今就是一整塊液晶螢幕的配置了!

副駕駛座前方還有空間小小的手套箱;順帶一提,不知道是車齡比較老還是本來就這樣,這輛車的空調系統並不給力,開窗才比較涼快。

前方儀錶的配置相當簡單,就是基本的轉速錶、時速錶以及水溫、油量等資訊,這輛試駕的里程約11萬公里,對於車齡超過40年的標準看來,算是使用率極低的車況。

方向盤中央的圖案,代表本車來自於德國狼堡的意象。

另一項經典設計元素就是高爾夫球造型的排檔桿,而本車採用四速手排的配置。

經典車搭上手搖窗才對味!

中控台下方還有一組油溫錶以及指針式時鐘。

第一代Golf GTI搭載一具1.6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採用每缸兩氣門的配置,並配置電子式燃油噴射系統,最大動力輸出為110匹、14.3kgm,以現今的標準看來並不是太突出的表現,不過在40多年前已是水準之上的表現,尤其搭配僅有800多公斤的車重,0~100km/h加速僅需8.8秒就可完成。

不像現今輪胎尺寸愈來愈大的趨勢,其實在1990年代之前許多性能車最多也只有搭配到15吋胎圈,而第一代Golf GTI則是搭配175/70R13輪胎尺寸。

隨著引擎科技的進步,現今鋼砲車款的性能輸出動輒300匹以上,駕馭感雖然爽快刺激,但也代表大動力輸出帶給身體與心理更多的負擔,常有一種開車一陣子後就身體疲累的感覺。而本回駕駛第一代Golf GTI上路,其實就能感受到本車之所以經典的原因;即使動力輸出不強、剛把車開出停車格時還要特別費勁,因為本車沒有動力方向盤,但整體操作介面簡單且直接,深踩油門的即時加速感也很順暢,最重要的是輕量級車身所帶來的那種隨心所欲的感覺。如果要用比較貼切的形容方式,我會將性能輸出較強悍的近代鋼砲比喻為德國狼犬,塊頭大、衝勁強,但可能就要透過反覆的訓練來提昇靈活度;第一代Golf GTI就像是生氣勃勃的傑克羅素㹴,精悍、敏捷、又可穿梭自如,雖然跟德國狼犬直接對決可能會慘敗,但某些考驗靈活度的項目,活力十足的傑克羅素㹴還是佔有優勢!

這次的試駕體驗時間不長,所以我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中盡量紀錄照片跟網友們分享,但整體的試駕過程卻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在無限速高速公路上、想要挑戰極速時,一時忘記本車只有四速手排卻還想升檔,可見本車所具備的熱情特質;另一方面也不禁讓人反思,在電動車愈來愈普及的當今,即使電動車的加速非常快,但電池重量卻也帶來額外的負擔,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到像是第一代Golf GTI這樣輕巧又有樂趣的掀背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