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常溫儲存技術獲突破 或引發能源革命

人類科技源於電
人類生存基於水

第四代核電廠與常溫儲氫的氫燃料電池技術

將一次性解決這兩個基本需求

不久的將來可見到沙漠變綠洲

沙塵暴、空氣污染、石油將走入歷史

真正的節能時代為期不遠

eagleeagle wrote:
您太小看大陸的電池...(恕刪)


昨天,大陸的質量監督的官方部門通報說,大意是,

質量監督部門官員日前專門去三星中國公司問詢三星公司。三星公司只能老實交代說,

在中國大陸,賣出去了近二十萬台該型手機。在一個多月時間里,有二十台手機聲稱自己燃燒和過熱。

這樣算下來,與美國媒體統計的國際使用的三星電池的燃爆概率基本相同。


所以,大陸官方準備找三星算帳。要求三星回答七個邏輯混亂的疑惑。

你這個手機,中國內部和國際市場的燃爆概率幾乎相同,你怎麼說中國的電池是不爆炸的?

還有,你三星混亂到什麼程度?自欺欺人。結果,國際市場手機更換成中國產電池,發生燃爆概率仍完全相同。這個錯誤,會導致品牌信用徹底破產的。


附:
10月11日,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網披露,在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進行約談和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三星向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召回在中國內地銷售的全部超過19萬台GalaxyNote7手機。
這是一條讓中國消費者意外的消息。儘管中國的消費者此前也存在對在中國銷售的Note7質量的擔憂,並不斷爆出多起爆燃事件,但三星否認國行版Note7存在安全隱患。9月29日,其還在一份面對中國消費者的聲明中表示,「我們可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地球国民 wrote:
還有,你三星混亂到什麼程度?自欺欺人。結果,國際市場手機更換成中國產電池,
發生燃爆概率仍完全相同。這個錯誤,會導致品牌信用徹底破產的。


那............看來不是電池問題,真的如一些網友預測的設計有重大瑕疵。

Tom-mp40 wrote:
第四代核電廠與常溫儲氫的氫燃料電池技術
將一次性解決這兩個基本需求


只要還是核分裂的技術,我都持懷疑態度
官方說法通常都要打折扣的
安全性堪慮

期待核融合技術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只要還是核分裂的技術,我都持懷疑態度
官方說法通常都要打折扣的
安全性堪慮


沒辦法!

您不從理論看待,只因對核能恐懼而不願深入了解並反對。


eagleeagle wrote:
那...........(恕刪)



這次的事情,三星中國公司對事件的急劇放大,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全球市場的手機紛紛過熱燃燒時,三星中國仍然膽大妄為,嚇唬消費者,試圖掩蓋真相。有點象北京曾試圖掩蓋非典沙斯真相一樣。向三星首爾總部發出了錯誤的信號。

讓三星總部草率地以為,國際市場的電池不好,中國市場的電池是合格的。那麼,那麼,那麼,把國際市場的電池換成中國電池,不就解決問題了?

所以,三星中國是在給三星總部吃假藥呀。

紙是包不住火的。現在,北京官方也要給三星中國厲害嘗嘗了。約談,也就是喝咖啡的主題是,肆意濫用官方對自己的信任。肆意揮霍自己的信用。(欺詐罪)

這次手機的燃燒概率,比正常情況,起碼大兩三個數量級。

現在,三星焦頭爛額到什麼程度?幾百個工程師日夜奮戰,還沒有找出原因。不知道哪裡出問題了,懷疑是幾個因素,幾個條件同時作用,剛好滿足了某個詭異的約束條件的結果。


附:

一種觀點認為,問題出在了Note7的快速充電功能上。

  一名消息人士在與三星高管溝通后表示:「如果你嘗試給電池快速充電,那麼電池會變得更不穩定。如果你給發動機的壓力太大,那麼就會爆炸。這些設備是技術的奇跡,我們從這麼小一塊鋰電池中能得到什麼?」

  不合理的設計

  Note7的設計可能也是導致起火爆炸的原因。這款手機採用了對稱彎曲設計,而這也是三星在宣傳中重點突出的一點。這可能給封裝好的電池造成了壓力,甚至引起短路。

  在第一次召回之後,來自韓國消費者保護部門泄露的文件顯示,三星SDI的電池要比原先設計的略大。此外,用於隔離電極的隔離片靠得太近。Phone Arena網站認為,這樣的設計導致在壓力下電極容易短路。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製造工藝可能給這些隔離片造成了外部壓力。隔離片被設置在電池邊緣處,而當手機完成整體封裝時,電池可能承受了額外壓力。(張帆)
yungsheng_us2001 wrote:
只要還是核分裂的技術,我都持懷疑態度
官方說法通常都要打折扣的
安全性堪慮

期待核融合技術


就算是聚變堆,這隻爐子也需要巨大的電能來支持的,誰來支持?還是裂變堆。

不過,我對這個第四代技術的安全性,同樣也是有所懷疑的。


附:

  日前,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鉛基反應堆核心技術實現了自主化,並躋身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沿用此項技術,未來我國還將率先推出只有集裝箱大小的迷你型核電源裝置「核電寶」。

  經專家組鑒定,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實驗能力和運行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化。


  冷卻劑相當於核反應堆中的「血液」,以金屬鉛為基礎的合金材料作為冷卻劑,代替傳統核電站中的水冷卻劑,目前被認為是最安全的核設施冷卻材料之一,它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像福島核電站那樣的嚴重災害,還可以將核燃料的資源利用率延長到千年的級別。 因此,鉛基反應堆可應用於第四代核電、未來聚變電站等,同時可在海水淡化等工業生產領域發揮作用,從而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

  據介紹,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正在對鉛基反應堆進行系統實驗和工程技術驗證,並計劃在全球率先研發出只有集裝箱大小的迷你型核電源裝置「核電寶」,以滿足海島海洋平台、偏遠地區分散式供電需求。

  觀察者網注意到,今年4月,就有報道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建成中國首座鉛冷快堆關鍵技術實驗裝置——高溫液態純鉛實驗迴路,並成功調試。

  該裝置採用純鉛作為循環工質,設計運行溫度達600℃,具備開展鉛冷快堆結構材料腐蝕、非能動熱工安全循環以及關鍵設備驗證的研究能力,可為第四代反應堆主選堆型之一——鉛冷快堆設計與研發提供工程經驗與實驗數據,將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先進核能領域的競爭力。

----------順便一提,這個微型核電站,還可以作為核動力引擎,用於星際航行的探測器。可以把空間飛行器迅速送出太陽系。

Tom-mp40 wrote:
第四代核電廠與常溫儲氫的氫燃料電池技術

將一次性解決這兩個基本需求

不久的將來可見到沙漠變綠洲

沙塵暴、空氣污染、石油將走入歷史

真正的節能時代為期不遠


差不多是這樣。

一氧化二氫,隨著溫度上升,隨機熱運動加劇,

冰--水--蒸汽--等離子體。。。從新降溫,部分氫氧離子複合為氫氣和氧氣。

核電能量加熱水,大約一半的能量可以變成氫氣。能效是五成。與發電的能效差不多。


日前,西方觀察人士也認為,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的理論問題已經全部通過,核電,氫氣,燃料電池,只有白金消耗的問題,理論上還沒有良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燃料電池比功率。已經可以做到每升體積3.5千瓦。對於小汽車,可以與內燃機媲美。使用常溫常壓儲氫技術,小汽車的價格和使用成本與汽油車差不多。甚至還可以便宜一點。
1.用核能來製氫==>除了對岸,我覺得其他國家都辦不到。即使是對岸,我也覺得這樣風險太大。
核能可用,但不能都倚賴核能,是全人類的共識。發電都不敢全用核能,還拿來製氫真是太拚了。

2.運送用常溫常壓化學溶液的方式。"聽說"成本可以降低40%,不過會不會衍生出其他問題,還有待明年的試營運。

3.燃料電池車,即使是全世界技術最好的豐田,去年也就700台,每台700萬日圓,車輛、氫燃料生產運送儲存全靠政府補貼。
若說燃料電池車能跟一般內燃車相同成本,蠻好奇是哪家公司的作品。

總之,燃料電池車根本就沒個影子,幾年前就聽過消息,當時跟充電式電動車受矚目程度差不多。
時至今日,充電式電動車生產廠家已經進入爆炸式階段了
主因是人人都能造充電式電動車,進入門檻低!
美國多的是個人在車庫自行改裝電動車(把汽油車引擎傳動變速拿掉,裝上電動馬達)

燃料電池車呢?幾乎就是原地不動!!進入門檻實在太高!

有一點值得思考
為何要置氫?
如果有能力,多發電不好?電不光電動車可以用,幾乎整個人類文明都需要電
電池的進步可不是只有電動車能用,可以用的地方太多了
汽車廠、手機廠、電腦廠......無數的人在開發蓄電力更好、充電速度更快的電池

除了日本與美國加州,想不出有任何地方燃料電池車(家用)有銷路
因為這兩個地方有巨額的補貼

yungsheng_us2001 wrote:
1..用核能來製氫==>除了對岸,我覺得其他國家都辦不到。


日本也有核能製氫廠,一樣採用氣冷方式。

美國相關技術很早就開始了,只是有沒有像大陸一樣已經完工準備商業化而已。

南韓除了大規模採用核能發電,目前正全力研發核能製氫,
並且將核能製氫列為未來國家最主要的能源。
現代汽車已經開發出續航力600公里的燃料電池車,
會不會如期於2018上市不知道,但是必然配合國家去推動燃料電池車。

核能技術大國的法國也跟上述國家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