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1電動機車改裝總整理


ca5495 wrote:
這就是我上面所提"多...(恕刪)


這位CA大,其實是在做挑戰前沿科技的事情.
現在的兩輪車的同步電機控制技術正是在於解決了類似電腦智能控制的問題.
因為,即使是在兩輪車上驅動后單輪,如果從微觀的角度看,其實這個后單輪,由於地面的不平整,行駛瞬間,總有輕微的上坡和下坡,摩擦力大摩擦力小等等因素,所以傳統的恆功率,恆電流驅動模式同樣不是最高效的驅動模式.
最好是在輕微上坡時,感受到電機轉速有略微的變慢,則讓功率稍大,在輕微下坡時則功率稍小,這種功率變化是稍縱即逝的.
現在,第五代高效能電機控制器,建立在大量行駛模式的經驗之上,提出了一個瞬間微調電機功率的計算模型.從而,大大提高了電池電能的利用效率,大約可使行駛里程數提高百分之十五.
然後,現在CA大,也在思索,如何在分別控制兩後輪的技術問題上,也實現類似的智能控制模式.

showermin wrote:
我猜也因此
市面上才會有控制差速的控制器
因為同油門不同轉速
必定會有單顆電機的阻力變大
極端的情況會發生燒控或燒電機
當然 一般的狀況是ok的


按照我的理解,轉彎時,要向控制器發出一個轉彎的信號,最好還有偏轉角信號.那麼控制器才能判斷出兩種不同的情況.
一,因為直行時,完全也可以存在單側某輪需要力大,另一側需要的力小的情況.那麼控制器會以為某輪遇到嚴重障礙,應該加大電門強行行駛通過.
二,如果給出一個轉彎信號,那麼控制器可以認為這是一個轉彎動作,從而讓某側電機減速,另一側加速,甚至可以給出讓內側輪做倒退動作的反向驅動信號.
to R大:

後來去仔細看一下prius爬坡(山上人家)的溫度, 是攝氏沒錯.

MG2(大馬達)是140度, MG2(小馬達, 爬陡坡時當發電機, 供應MG2電力)是110度, 水溫50度.(冷水先流過控制器再到馬達, 或許代表控制器更不耐高溫)

所以小弟認為40A(其實不小)是額定電流, 但實際使用時到120A也無所謂(但是不能持續, 如果持續就要水冷或過熱保護).
rico0123tw wrote:
電動三輪車或四輪車要...(恕刪)




最近在搞的玩具,架構剛剛有初型 96v下,二顆輪轂合計功率約10000w
接下來要強化結構和上玻纖外殼
沒有差速控制 因為一般的情況下 沒差速控制隻是費電一丁點
showermin wrote:
最近在搞的玩具,架構...(恕刪)

好傢伙!所以這是兩套控制器?
我那小三只在沙灘低速時才加入電動,如果兩電控價高就打算用早期電動遙控車方式- -加電阻
電阻只是短暫作用,避免瞬間扭力衝擊過大,2秒後便是全油門
想請問各位前輩
目前我想說使用反轉的信號來達到輔助機械煞車

雖然煞車力道不是很大,但是多少有些效果。
因為我只敢測一下下,很怕把馬達搞壞...(也是好幾張小朋友~~T_T)

目前我有疑問的地方是這種煞車方法是否會造成馬達的負擔?
或是有沒有人有嚐試過把煞車的能量送回給電池或是煞車燈大燈之類的周邊?
想請問各位前輩
目前我想說使用反轉的信號


凱利的控制器本來就有這功能了,只要給他煞車信號,會輔助煞車,煞車的動能還能轉電能回充

kaiman凱 wrote:
凱利的控制器本來就有...(恕刪)


感謝大大~
sylow wrote:
後來去仔細看一下prius爬坡(山上人家)的溫度, 是攝氏沒錯.
MG2(大馬達)是140度, MG2(小馬達, 爬陡坡時當發電機, 供應MG2電力)是110度, 水溫50度.(冷水先流過控制器再到馬達, 或許代表控制器更不耐高溫)
所以小弟認為40A(其實不小)是額定電流, 但實際使用時到120A也無所謂(但是不能持續, 如果持續就要水冷或過熱保護).


嗯嗯,早先S教授有說過"只要電機溫度不超過攝氏120度都可以一直工作"。

高溫會造成銅損與退磁,不知道140度會不會造成損害了?

其實DIY過的人會慢慢的發現,S教授所說過的很多話與很多數據都可以一個個的獲得映証,這也許是他不再在方便出現在這裡的原因吧!

高手們開始浮出來換氣了

版子越來越熱鬧、也越來越有可看性啦!


rico0123tw wrote:
嗯嗯,早先S教授有說...(恕刪)


由於體積和結構的緣故,電動機車的輪轂電機主要是通過自身結構的散熱,來取得熱平衡的方式來抑制溫度升高的.
而普瑞斯是有自己附加的冷卻裝置輔助工作的.當然,可以這套輔助冷卻裝置的工作未必是良好的,所以,這就是所謂問題.
另外,大功率的控制器的功耗也很大,也屬於耗電大戶.主要的技術難題是控制發熱和加強散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