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米 wrote:
首先, 個人覺得,...(恕刪)

問題不是在這邊,怎麼大家一直在此糾結……問題在於,遊戲規則當初怎麼訂?不能現在西瓜偎大邊,自己又沒標準了?那之前照規定的廠商是二百五嗎?要這樣做請重新制定標準!
如影隨行 wrote:
問題在於,遊戲規則當初怎麼訂?不能現在西瓜偎大邊,自己又沒標準了?那之前照規定的廠商是二百五嗎?要這樣做請重新制定標準!


其實我還真的想過,如果GOGORO真的做起來了,乾脆政府就把電池規格改成GOGORO的規格,然後GOGORO開放電池專利讓各家電動機車廠使用,大家都用一樣的電池規格,各自開發不同的車型,共同把市場做大,如果真的能走到這一步,台灣的機車生態,有可能就要產生巨大的變化了。

其實現在中油也沒有說只願意跟GOGORO合作,只是就公司財力跟規模,其他的電池交換系統業者確實比較小,不見得有大規模的合作意願。而且南部某業者,蓋一座交換站可以領150萬元補助,結果蓋好之後沒通電的比例高達7成,所販售的電動機車,民眾購買意願又不高,即便中油願意合作,業者自己恐怕都不太有意願了。

如影隨行 wrote:
問題不是在這邊,怎...(恕刪)

政策轉彎 電動車電池不分規格擬補貼
環保署自已都不推了,跟進的廠商又被耍了
GOGORO交換站,比自動販賣機大一點點
換了就走,比充電站好多了
充一次就好幾小时

kc105 wrote:
政策轉彎 電動車電...(恕刪)

其實很樂見於整合,但最好是雙頭併進(自加可充電),不然一定一樣有一派是不買單的,(同規格電池但可充可換),這樣才是兩全其美,不過這一向是我們政府作事情的風格,做到那想到哪,又或者另有隱情?
這樣一搞,前幾年那些已經小有成績的廠商不就又要重來了?以前買的人將來會不會面臨電池買不到的囧狀?
kc105 wrote:
政策轉彎 電動車電池...(恕刪)


我認為環保署這個政策是對的,電池交換站的補助從2011年就開始了,而電池共通規格在2013年的4月份就已經訂出來了,推廣到現在2年了,使用率卻慘兮兮,這不就表示這套規格跟系統是有問題的嗎?當然問題除了交換站,也可能是機車本身性能也不好,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電池交換站獎勵補助4年了,共通規格推廣2年了,‧成‧效‧很‧差‧」。

現在GOGORO既然有很完整的電池交換系統,以及性能可以媲美汽油機車的產品出現,環保署不趁這個時候修正過去不佳的政策,難道還要硬推一個2年都推不起來的規格嗎?如果環保署因為某些人的利益受到傷害出來抗議,就決定繼續推廣一個市場接受度很低的交換系統,其實受害的還不是廣大民眾,繼續每天爽吸機車廢氣,然後三不五時出來抗議政府不改善空氣污染。

其他業者與其抗議什麼不公平待遇之類的,還不如好好想想,為何自己的電動機車買的人這麼少?電池交換站用的人也這麼少?這才是真正自救的關鍵吧...
如影隨行 wrote:
這樣一搞,前幾年那些已經小有成績的廠商不就又要重來了?以前買的人將來會不會面臨電池買不到的囧狀?


根據新聞內容,應該是不會這麼慘啦,不至於搞到要重來,因為還是有補助呀,只是並非只補助共通規格電池。

GOGORO初期只會在雙北,其他在中南部已經有些基礎的業者,應該想辦法盡快推出性能媲美汽油車的車款,然後繼續增加交換站的數量,讓使用者可以很方便更換電池,若能做到這樣,也未必沒有機會,GOGORO擴點到中南部還沒這麼快才是。
車子的性能有一半是講求電池的性能,電池性能被限制住了,車子性能如何起來呢?

其實只要分兩區就好,共同的使用在低速車子,比如自行車,輔助車上或低速綠牌車上,

Gogoro的使用在高性能的車子上,這樣就誰耶不打誰呀~
新北和北市的交換電池系統就是電自等級的啊,極速25,免駕照。

zeroking25 wrote:
車子的性能有一半是講求電池的性能,電池性能被限制住了,車子性能如何起來呢?


這個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台灣技術官僚的想法,還是有合理性的。

有一點要清楚,在大陸,電動兩輪車不管是鉛電池還是鋰電池,一概是不補貼的。因為缺乏可操作性。

台灣還算富有,所以官方拿出一些納稅人的錢補貼給鋰電兩輪車。但是,同樣也存在一個可操作性的問題。
技術官僚當然也是首先希望推動鋰電池技術發展,避免浪費。

穩妥的辦法是,先發展小功率低電壓,看看會發生什麼,經過技術驗證,然後再發展更高功率電壓的機車。

設計一輛可用的電動車輛並不容易。用大陸技術官僚的說法,「先用個兩年再說」

比如說,台灣兩家研究團隊設計的電動大巴,就失敗了。正常么?很正常。

大陸的電動大巴研究團隊,有二十幾個,研發的第一輛大多也是失敗了。不失敗的,其實都是研發了十幾年的,已經不知有多少金錢砸下去了。

所以,象中華的EM,從50到80,再到100,那叫穩步推進,循序漸進。功率逐步放大,容量逐步放大,用個兩年,看看會發生什麼,然後再推出下一個型號。這叫穩紮穩打,逐步積累經驗。那才是技術官僚欣賞的,也是對納稅人的錢可交代的。

如果有人一下搞出一輛高電壓大功率的。缺少中間試驗。那麼,納稅人的錢是砸下去了,然而在鋰電池技術上卻講不出一個經驗教訓,那也叫亂花納稅人的錢。
地球国民 wrote:
這個從技術發展的角...(恕刪)

GOGORO是研發了很久嗎?還是技術高超但確充滿不確定性?為何他能後來居上?是有錢燒?還是技術高?還是直接踩著別人而上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