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包月費

不騎或騎不多的不就虧了

買來當精品 還要被綁架電池

看能不能看剩下幾格電來計費
Gogoro 的定價並無啥行銷策略可言..
就是讓人深深感覺目的是在 撈補助+摃潘阿..

想想買Gogoro 根本就是個錢坑+綁架..會讓人愈騎愈憤怒..愈騎愈痛苦..哈哈
為什麼呢?
請大家好好拜讀 Gogoro 購車合約+保固條款

1) 你已經花2倍它牌有補助的電動機車價錢..
以12萬8買了Gogoro電動機車.你還不一定真正擁有使用權.因為不含電池.
電池2顆所有權屬於公司.電池2顆只是裝電的容器..你包月吃到飽買的是電費
注意看喔..
(本方案不得作為商業或營業用途。
如使用者之買賣標的每月消耗之電力連續2個月超過85千瓦小時(kW·h),
或每月騎乘總里程數連續2個月均超過1,600公里時,
本方案將被視為作為商業或營業用途)

就算給你$899-吃到飽..你每月還不准騎超過1,600km..
只可以不停換電池..就是不能騎太遠

怪的是買1台電動機車.沒電池就不能跑.卻不讓你擁有電池.也不讓你自家充電..
那不是買1台廢鐵嗎?
(這是綁架的概念.付保護費就能騎.每月只要$899-)

2) 你花12萬8買了Gogoro..公司還用程式鎖住車速..你只能騎85km/hr (限制級)
若是想享受無鎖碼的樂趣.請再加錢解限速.每月+$299-才可以完全版.極速可達95km/hr
完全版價格是 $12萬8 +($299x24月) = $135,176.-

3) 騎車在外.難免雷殘.或撞車..Gogoro設計太炫了.不論是面板.燈光.app
利害的是一體成型的啥米鋁合金車架.實在太高檔

問題是..一但Gogoro撞車..撞機車.小黃或砂石車..
這個一體成型的啥米鋁合金車架..到底功能在哪..是會回復原狀嗎?..還是金剛不壞?
到時是整組換掉..還是整台丟棄呢??...
看不出這種高檔車體的實用性在哪..

重點是Gogoro這種高貴電動車..是一丁點都禁不起碰撞的..可維修的選擇不會多
貴森森整組換新的機率非常大..尤其是特規零組件

公司用app..完全監控你的車.你車上的電池..保養時間一到
叫你花這個錢..花那個錢..你都無法說不要
(第二年之後每 3,000 公里保養的價格(連工帶料)約為台幣 700-800 元)

也許你比較省..想說特規輪胎這麼貴..想多騎點再換..
公司判斷.這不行再騎..非立馬掏錢非換不可..你可以說不嗎?

4) 不幸.時光飛快2年已到.你發覺公司恩賜贈送的免費加電已經結束
那麼.掏錢吧..每月只要$899.-再續約2年嗎?
2年買電費(等同燃料費)$899x24月=$21,576.-

假設 Gogoro讓你平安騎6年吧(沒撞車)..花費如下
(解速限完全版)
$135,176 + (解限速$3,588x4年)+ $21,576 + $21,576 +(每年保養3次 $700x3 x4年)=$201,080-
騎6年至少花 $20萬1千零80元 (不含車險+換輪胎)

再想想..
當初要是隨便買台125油車..安心輕鬆.亂騎個6年..會是$20萬1 這個價嗎?

電能機車節能環保我都同意

不過一台12.8萬元,一般平民有多少人買的下手

CP值真的不是很好
公司的人若有看完01的大樓,幾乎一面倒的局面.應該很緊張吧.
把機車當手機,online game,精品賣,就看有多少人肯買單.
問題是智能手機,online game是買來娛樂的,所以很多人買得下手.投入金錢多寡和爽度是成正比的.
但是騎電動機車出門一樣得忍受風吹日曬雨淋,花12.8萬的爽度有比較高嗎?

環保的有錢人根本不會去買來騎

要買也是買TESLA

最後應只有公部門拿納稅人的錢去買幾台

或許有這麼一種可能,檯面下有不可抗力的暗潮壓力和愛莫能助的協訂。

來自於車商高層或是代工廠商。

所以訂價不可以低於臺灣市場上流通的車價。

另一方面可能也有另一種打算,或是說其他出路。

打一開始他們可能也了解這樣的市場價格和惡性競爭是沒有得玩的。

因為企劃是必須跑在成品成型、發佈、上市前的好幾個月甚至年。

賠錢的生意不會有人想做,非常低的投資報酬率(成功率)也不會有人想下去洗頭。

配合目前四通八達的雙北捷運系統,有著便利取向的 Ubike 跑在前面。

未來甚是有可能有單位或是私人企業出來做租賃的事業。

市民遊客可能就負擔一部分的費用,其餘的就是他們投資的成本。

在這樣的算盤前提之下,電池交換站因而誕生的可能也是挺高的。

至於有閒錢的人,以各人名義購入掛牌,並負擔每個月高昂的費用。

就當作是額外的收入,不是他們目標鎖定的市場了。

samuel991 wrote:
沒有定位錯誤,只是...(恕刪)


我想, 純代步電動車應該不會砸重本在那些一體成型車殼跟勞什子剎車.
一開始就定位在注重騎乘品質的環保人士, 後來定價告訴我們定位給注重騎乘品質而且有點錢的環保人士 (啊雙北這樣的人有多少? 七月才知道).

PS: 10萬8真的很多嗎? 一台125算6萬好了, 差48000, 如果使用壽命4.8年的話一年才多一萬.
而且如果一年125油錢5000的話, 那差距不是只有5000?

TC
Tesla我不知道

第一支iPhone當年獨特性多高

簡直就是一枝獨秀

我還記得當年花再多錢都想買一隻

Gogoro有這種魅力嗎?

對我而言沒有

因此它想營造的精品概念對我沒吸引力

以台灣的環境而言

我覺得比較務實的做法

是先從平民化開始, 同時兼顧內在品質

價格先取得門票

等到量上來了, 電池交換也夠普遍了

再來一個貴一點的旗艦款, 強調更優的外觀設計, 性能, 和續航力

燃油機車就目前而言實用性還是比較高

Gogoro不針對此點先行突破, 開始目標卻移至精品路線

無論他們的目標到底是電動機車這塊

還是能源交換, 或其他

方向實在是錯了

沒有一個市場基底, 一切都只是空談高論
以結果論來看,Gogoro是成功了,
這也跟定價策略有很大的關係,
一開始若把價格定低了,未來要銷售更高價只會更難,
寧可一開始定高一點,後續車款有各種價格區間,
讓消費者有感,試問iPhone一開始推出的時候,
有走平價路線嗎?
Lizenno wrote:
以結果論來看...(恕刪)


蘋果有錢可直上頂規,但某廠新車只有低價簡化入門小品。

另外經典指標大作的產地價比只能在島內玩的精品入門代步車還低,某廠還撐得起大作系列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