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會讓車價飆高~也就讓消費者怕到
數字我隨便舉例~不過比例概念是一樣的
比如車子整台是4萬~電池要多大可選購~20AH 3萬 OR 40AH 6萬
搭配40AH的車子共10萬~但會比買搭配20AH電池7萬的貴嗎
不會呢~算給你看
比如:
1.你每天續航40公里
20AH續航可騎40公里,每天充電,深循環次數1500次
總壽命可騎40*1500=60000公里
每公里的電池成本30000/60000=0.5元
2.你每天續航40公里
40AH續航可騎80公里,每兩天充電,深循環次數1500次
總壽命可騎80*1500=120000公里
每公里的電池成本60000/120000=0.5元
一樣阿~所以電池裝很多很大並不多花錢,只是第一次比較痛,但要很久很久很久才需要再花一次電池錢
我個人認為這是很重要的觀念,當你發現市面有台車賣9萬,電池要三萬,續航40公里深循環只能1000次
表示車價6萬,每公里電池成本就是30000/40*1000=0.75元
加上電費跟油車不相上下了
PS:所謂深循環是指從完全沒電衝到滿電,如果40AH只騎一半電量就充電,就只有0.5次深循環
(小亂是這樣吧)
而且分開計價
賣價應該這樣標
車價:6萬
電池:0.75 NT/KM
這樣消費者就很容易選購車種了
車價有車價的選購標準
電池消耗性也很清楚
需要便宜車價的就去便宜的
需要日後每天省錢的~就去挑電池消耗低的
不是很清楚嗎
所以無論是三元鋰.鋰鐵.鉛酸....都無所謂
消費者誰搞得懂這些差異阿
我只要你告訴我~你這台車每公里電池損耗的成本是多少就好了(可用車商的電池保固期來算也行)
其實也別怕每公里的電池損耗很高嚇跑消費者
因為族群各有不同
有人要損耗成本低的省錢菜籃族
也有不介意損耗成本高,但給我加速感的族群
但~一定要誠實地寫出來才對
而電池交交換站
也請你寫出交換電池我所付出的電池每公里成本
不要讓消費者邊看邊壓計算機邊考慮
交換站各方案的每公里成本一定都不同
有了數字,我們消費者就能依照需求不同
很快挑選出對雙方都最有利的月租方案了阿
kkate
可以透露這輛通勤車的電池,如果一般消費者購買要花費多少嗎?
很簡單壓,影片裡的註解欄我有說明,單程40Km的電耗量約等於兩組小e-20Ah電池組,所以一般消費者能買到的末端售價就是"兩組小e-20Ah"的價錢。
另外To凱門學長,我會相信電池組的使用壽命"1+1會大於2",因為相對的充放電深度被拉低一半了。
所以只要"觀念通了",使用兩組電池絕對比使用一組來得聰明

廠商也應考慮祭出優惠方案來刺激與鼓勵消費者購買並使用兩組電池組。
馬達與控制器換成大功率也只多那麼一點點錢,絕對比不上電池貴的,同時使用兩組電池出保固概率還下降了,消費者也多了很多選擇的空間。
里柯的大功率同好世界 / Rico's High Power Lovers World
一般使用者自行修改,或者小型工廠購買的單價,加上電池加工的成本。
肯定會讓電動機車價格聽到後退三尺。
目前網拍找的到的鋰鐵單價是 66wh = NTD 900
想組成一個能夠提供車子以車速80~100 馬達功率可能要達到5000W
計算路程100km則需要 5kwh的電池,還要算上起步 ... 可能要拉到6.5kwh 或者 7.5kwh
算起來電池成本就要9~10萬新台幣 ... 就算是只要路程50km的 ... 也要6萬左右的電池費用
不包含機車本身 ... 計算電池本身壽命(一天一充,1000趟循環要跑3年以上)
電池價位起碼要下降50%,讓車速於 80km/h 車子續行力達到 100km 成本低於6萬,實際售價低於9萬
這樣的車子才能完勝油車,讓大家對電車不再有疑慮。
其第二點
充電速度,目前鋰鐵可以達到1C充電,而建議充電速度也有0.5C。
這代表的是,電池可以在1~2小時內從深度放電狀態(電量低於15%)充到8成以上的電力。
BUT 目前台灣電源無法提供如此大功率的充電速度。
舉例7000wh電池,使用低壓電 380V 充電,需要9.2A才能達到0.5C ...
380V已經是工業用電了 ... 如果家庭用的電源則是220V,電流高達15A 才能提供0.5C 充電
這是不包含充電器的轉換功率。 加上電池組電壓可能低於105V, 如此下來充電電流大於30A
這樣用電其實對於一般使用者是相對危險的,但倘若無法如此充電,電動機車並不能吸引大量消費者購買


























































































